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立春

(左河水的節氣詩)

鎖定
立春,為左河水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該詩介紹了農曆一年的起始及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的地球現象、侯特徵及大地山水、植物變化狀況與農家備耕的動態。作品發表於《陝西詩詞界》《詩潮》2009年第4期,並被中國網中國天氣網等新聞媒體的文章引用。 [1-2] 
作品名稱
立春
外文名
Start of Spring
作品別名
立春節
作    者
左河水
創作年代
2008年春
作品出處
《詩潮》2009年第4期、《中國詩賦》2016
文學體裁
詩詞(七言絕句)
創作地點
江西南昌

立春作品原文

立春
左河水
東風帶雨逐西風,
大地陽和暖氣生。
萬物蘇萌山水醒,
農家歲首又謀耕。 [3-4] 

立春作品註釋

  1. 立春: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叫立春節氣。立春是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孟春時節的開始。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春是温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
  2. 東風:東風,即東方刮來的風。東風還常常指春風。如《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唐李白《春日獨酌》詩之一:“東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紅樓夢》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紅,衝寒先已笑東風。” 東風在此處指春風。
  3. 帶雨:指從東南方向吹(帶)來海洋温暖而濕潤的春風與大陸停留的冷空氣相遇而降下的春雨,也稱春風化雨。
  4. 逐西風:逐,指強迫離開,如逐客令,驅逐。西風,指西北的冷風或冷空氣。意為東風壓倒西風,暖風驅逐冷風,天氣轉温暖。
  5. 陽和:指太陽的和暖與春天的暖氣。如《史記·秦始皇本紀》:“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宋李昴英《瑞鶴仙》詞:“想陽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嬌桃冶。”明劉基《梅花》詩之三:“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
  6. 蘇萌:.蘇,指從昏迷中醒來,如甦醒,復甦。萌,指草木的芽,常用於描述植物發芽的過程,或者用於描述事物開始發生的狀態。即草木發芽,開始生機勃勃而謂之以萌。
  7. 山水醒:山水,主要指山上的草木及河塘湖泊溝溪冰凍的水;醒,指大地草木萌芽,水面冰消雪化。
  8. 農家:指從事農業的人家,即農户;語出五代顏仁鬱《農家》詩:“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
  9. 歲首:指一年開頭的一段時間,立春是農曆年的開始,是農曆的年首,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首個節氣。見《史記》:“夏、漢改歷,以正月為歲首。”
  10. 謀:一般指出主意,想計策 。此處指謀劃,計劃、設想與安排。
  11. 耕:字通》“耕,治田也。”《説》人耕曰耕,牛耕曰犁。泛指農業的耕植活動。

立春作品解讀

立春時節萬物蘇萌 立春時節萬物蘇萌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詩人用四句話描繪了剛剛入春的氣候特徵,大地山水植物的變化,表達了這時老農進行春耕生產的思想準備:
第一句:東風帶雨逐西風。意為農曆的上一年度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已度過,新的一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開始,中國大地在氣象上轉而出現來自東南方向的微微暖氣吹入,先從東南沿海的陸地開始,逐步向內陸推進,使西北方向的冷風或冷空氣逐步減弱和向後退縮。
由於從東南方向吹(帶)來的海洋温暖而濕潤的東風與大陸上所停留的冷空氣相遇,從而降下春雨。故有春風春雨,春風化雨之説,均為本詩中的“東風帶雨”之意。
第二句:大地陽和暖氣生。立春是一個時間點,也可以是一個時間段。中國傳統將立春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説的是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
在中國南方的節氣特點比較明顯,立春節氣“陽和起,品物皆春”,照在大地的太陽給人以和暖之感,氣温、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東南風猶如暖氣一樣吹拂着大地。
第三句:萬物蘇萌山水醒。隨着東風送暖,大地開始解凍。在中國南方,蟄居的蟲類慢慢在洞中甦醒,一片片山林的植物開始萌動發芽,一道道江河開始冰雪融化流淌,魚開始到水面上遊動,冬季沉睡的大地此時出現了一派山水與萬物甦醒的景象。
第四句:農家歲首又謀耕。立春是農曆年的開始,是農曆的年首,是農曆二十四節氣開始的首個節氣,故稱為歲首。一年之計在於春,廣大農民們又開始謀劃或設想與安排新的一年的農業生產活動,特別是春季的積肥、翻地、播種等農業生產工作事宜。

立春點評鑑賞

《立春》是一首七言絕句詩。該詩用簡潔的語言,以寫實主義的筆觸,僅僅四句的28個字,介紹了我國農曆一年的起始及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的地球現象、氣侯特徵及大地山水、植物變化狀況與農家備耕的動態。內容緊緊抓住立春節氣的典型特徵,從基本的氣候、氣象狀態寫到具體風雨、陽光的天氣;從植物蘇萌、冰消雪化寫到人們對新年農業生產的謀劃,廣泛全面地介紹了我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中人與萬物的狀況。可以説,這首詩既是一篇寫初春文學作品,也是一篇寫節氣的科普性説明文
譚文革指出:“該詩的關鍵詞就是一個“謀”字,有謀劃、規劃、計劃等意,是農家新的一年的發展藍圖。” [5]  詩人最後用寫人作結,以表達農民們謀劃農業生產作為收筆點、落腳點,體現了“一年之計在於春”的農耕思想,也啓示廣大讀者:在新的一年的開始之時,無論從事什麼行業的什麼工作,都應該先計劃,後行動,有條不紊地實現自己的年度目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