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立體交叉

鎖定
立體交叉指的是道路與道路或鐵路在不同高程上的交叉,利用跨線橋、地道等使相交的道路在不同的平面上交叉,簡稱立交。
道路與道路或道路與鐵路在不同高程上(即不在一個平面)的交叉。使不同方向的車流互不干擾或較少干擾地通過交叉口。一般説立體交叉的層數越多,不同方向車流隔離越徹底,交通條件越好,但造價、佔地也越多 [1] 
立體交叉是兩條線路在不同平面上的連接方式。立交是橋路相結合的結構。相交的道路是主線,連接兩主線轉向道路稱為匝道 [2] 
中文名
立體交叉
外文名
grade separation; overheadcrossing; flyover
學    科
交通運輸
簡    稱
立交
用    途
分流以增加交通量
分    類
分離式、互通式等

立體交叉優缺點

立體交叉是公路、鐵路等交通線路各自或相互交叉時,在交叉口用跨路橋或隧道使相交線路在不同水平面上通過的方式。採用立體交叉,可使各條線路上的車流互不干擾,各自保持其原有行車速度通過交叉口,確保交通安全,大大提高交叉口的通過能力。但因跨路橋、隧道等建造時佔地多,造價昂貴,故一般在以下幾種情況下才考慮採用:①高速道路或鐵路幹線與其他道路相交,平面交叉方式對組織交通和通過能力有較大限制作用;②幹道與鐵路相交,幹道交通量超過2000輛/小時,或鐵路行車密度每晝夜超過20對時;③幹道相交,交通量超過5000輛/小時;④地形對佈置立體交叉有利;⑤城市道路因寬度不足,影響行車速度和通過能力,需要把平面交叉改為立體交叉者。國內外立體交叉大多在高速公路或城市車流頻繁地段的道路交叉口採用。立體交叉方式主要有簡單立交和有匝道立交兩種,前者主要工程是修築隧道或高架橋;後者則是徹底解決道路交叉口交通干擾的一種辦法,它可使車輛無衝突點地直行和左行,並暢通無阻地高速行進,而無須設置信號燈管理。但匝道建造時佔地多,造價高,工期長,只有在幹道交叉口交通量特別大的場合下,才考慮採用。在中國一些大城市內,平面交叉改用立體交叉時,為減少建築物拆遷,往往採用簡單立體交叉或不完全立體交叉方式,如北京市對交通量大的立交口採用了三層設計,中間一層為自行車和行人的環形平面交叉,解決了國外立體交叉未曾遇到的自行車安全快速過口的問題 [3] 

立體交叉分類

按相交道路是否能連通,分為分離式立體交叉和互通式立體交叉。其中互通式立體交叉又分為部分互通式與完全互通式(俗稱苜蓿葉式) [1]  。按層次不同分兩層、二三層、三四層立交 [2] 
分離式是車流在各自道路上流動,互不影響,比較安全。
互通式是高速公路的危險路段。
1.三支交叉的互通式立交,其代表形式是喇叭形互通式立交,它由準定向坡道、環形坡道和左轉彎坡道構成;另一種形式叫定向型互通式立交,或者都用定向型坡道構成,或者其中含有準定向式坡道。
2.菱形互通式立交,這種形式的優點是;用地省;車輛能以較高速度進入;對左轉車輛不致因需繞匝道而增加行駛距離;且無難以設置交通標誌的問題。可能缺點是:從所交叉的一般道路看,因為有兩個平交路口,交通量大時,左右轉彎的通行的能力有影響。另外,當車輛從高速公路駛入一般道路時,由於右轉彎入口處對着立體結構物,沒有明顯標誌,駕駛員不知如何行駛,可能會造成交通混亂,所以,特別要注意交通標誌。交通組織是:直線車輛為立交,右轉彎在匝道上行駛,左轉彎車輛在一般道路上採用平面交叉形式。
3.部分苜蓿葉形互通式立交,由於高速公路上左轉的車輛通過匝道,而不用在一般道路上平交,通行能力較高。
4.苜蓿葉式立交是一種完備的立交系統,沒有左轉彎車道,所需左轉彎一律改為右轉彎行駛,沒有衝突點,可以連續安全通過。這種立交道口左轉彎車輛先繞環行向右轉270°後,才能轉到所需的轉彎方向,不僅使行距增長,而且易弄錯,因此,一定要按標誌行駛。
5.五條或五條以上的道路在一個地方交叉叫多支交叉,其交通線路複雜,一般採用環島形互通式立交。其主幹道上跨或下穿直接通過路口,其他車輛均駛入環道,按逆時針方向繞環形中心作單向行駛,選擇所去的路口方向駛出環道。
6.雖然高速公路指示標誌完備,但也有駛過出口的情況,有時由於匝道呈旋渦狀起伏,容易迷失方向,誤入與自己目標相反的幹道。發生這種情況時,絕不應後退或迴轉逆行,到下一個立體交叉,再重新走,除此以外,沒有其他更安全的辦法了 [4] 

立體交叉立交橋

立交橋即立體交叉橋,是一種適應現代交通特點而產生的新型橋樑。因有主橋、引橋、多向多層、富於立體感而得名。通常分為鐵路、公路立交橋和人行立交橋兩類。我國第一座預應力混凝土獨塔單索麪斜拉橋——恆豐路立交橋1987年9月30日正式竣工 [5] 
立交橋是“立體交叉”的俗稱,也指立體交叉中的跨線橋或匝道橋。按用途可分為公路立交橋、城市立交橋、鐵路立交橋、公路鐵路立交橋、人行立交橋等。常為雙層或多層體系,或為彎、坡、斜和異形橋,常選中、小跨徑和建築高度小的結構,平面線形應利於行車順暢舒適,結構造型應與周圍景物協調,美化環境,減少徵地拆遷。立交橋在立體交叉工程中所佔費用比重大、工期長,其方案應進行優化比選 [6] 

立體交叉發展史

1928年,美國在新澤西州修築第1座苜蓿葉式立體交叉,至1936年修築125座立交橋。1936年,加拿大安大略省修築T形喇叭式立交。1931~1935年瑞典、1935年德國、1957年蘇聯,始建立交。1955年,中國在武漢濱江路,建成第1座立交。1964年,廣州建成1座互通雙層環形立交。1970年,北京在二環路始建立交,如今三元立交、四元立交,是北京著名的城市立交。四元立交佔地50hm2,26座橋樑,總長2.8km,總面積4.0萬m2,道路總面積21萬m2,地下管線19.6km,完全互通立交,平均每晝夜通過6.25萬輛,高峯小時達6000輛,即每分鐘通過100輛。立交橋間距,日本規定:工業區或大城市區,最小5~10km,小城市15~25km,山區20~25km。美國規定:州際與國防高速路,平均間距6.9km,最小1.6km。德國平均為5.5km。中國近城區平均為5.5km,中國台灣省為10km。中國京津塘高速公路立交橋間距:大城市4~10km,小城市15~25km,鄉鎮20~30km。中國沈大高速公路互通立交26座,平均間距15km,最小3km。中國瀋陽市環城路85km,12座立交,平均7.1km。中國南京市環城路33km,立交5座,平均6.6km。2001年,中國天津市建成的位於開發區海濱立交橋,是國內最大城市立交橋,總建築面積8.8萬m2 [2] 
參考資料
  • 1.    《交通大辭典》編輯委員會 編.交通大辭典.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第823頁.
  • 2.    許力以,周誼 主編.百科知識數據辭典.青島:青島出版社.2008.
  • 3.    袁運開,顧明遠 主編.科學技術社會辭典·地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第147頁.
  • 4.    王文武 編著.交通執法管理手冊.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 5.    韓明安 主編.新語詞大詞典.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1.第288頁.
  • 6.    《交通大辭典》編輯委員會 編.交通大辭典.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第3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