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竊曲紋

鎖定
竊曲紋·波紋·蛟龍紋 西周中期以後,逐漸抽象化,形成一種新的主導性的紋飾:竊曲紋。其名稱也是據《呂氏春秋》:“周鼎有竊曲,狀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離俗覽》)竊曲紋的基本特徵是一個橫置的S形,正符合於“上下皆曲”的特點。
中文名
竊曲紋
類    型
裝飾紋樣
始現時間
西周
相關典籍
《呂氏春秋》
相關文物
青銅器
別    名
波紋
蛟龍紋
通常形狀
“C” “S”

竊曲紋流傳歷史

周代的一種重要裝飾紋樣。又稱竊曲紋、窮則曲。是一種適應裝飾部位要求而變形的動物紋樣,是動物的簡化和抽象化。周代打破了商代以來,以直線為主的裝飾特點,也打破了對稱格式。一般由兩端回鈎的或“S”形的線條構成扁長形圖案,中間常填以目形紋,但又未完全擺脱直線的雛形,因而形成直中有圓、圓中有方的特點。
竊曲紋由鳥紋、龍紋衍化而來的痕跡是很明顯的。試將一部分鳥紋加以排比,可以推測出它向竊曲紋衍化的具體過程,較早的鳥紋在翅膀後邊接連着一條長長的尾巴,後來這個尾巴與軀體分離開來,成為一個彎卷的抽象紋飾,再後,鳥身部分也抽象化了,卻保留着原先的一根長長的羽毛,最後,這根羽毛也消失了,形成了典型的竊曲紋。
大克鼎上的竊曲紋 大克鼎上的竊曲紋
竊曲紋適應性很強,可以隨機變化,裝飾於器物各種不同的部位,以竊曲紋構成的裝飾,一般不刻雲雷紋地紋

竊曲紋文物研究

與竊曲紋同時流行的抽象紋飾還有重環紋垂鱗紋等,重環紋多以長圓和圓形圖像連續排作為裝飾帶施加於器物口沿或圈足部分。垂鱗紋像水族動物身上的鱗片,作交錯排列飾於水器之上。 [1] 
中國古代青銅器紋飾之一。《呂氏春秋·適威》:“周鼎有竊曲(一作窮曲),狀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
始見於西周,盛行於西周中、後期,春秋戰國時仍見沿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