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竇默

鎖定
竇默(1196年-1280年),原名竇傑,字漢卿、子聲。廣平肥鄉縣(今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城西村人。金末至元初時期名臣、理學家、醫學家。歷任翰林院侍講學士、昭文館大學士等職,累贈太師、魏國公,諡號文正。 [2-3]  他的“流注八穴”、“補瀉在於手指”、“莫如用針”、“氣至沉緊”等針灸學説,對後世針灸醫家頗有影響,對針灸學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有《皰瘍經驗全書》《針經指南》等作品傳世。
別    名
竇傑(本名)
漢卿,子聲
諡    號
文正
所處時代
金末元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平肥鄉
出生日期
1196年
逝世日期
1280年
主要成就
元初理學名臣
對針灸學的發展有一定貢獻
主要作品
《針經指南》
《標幽賦》
本    名
竇默
官    職
翰林侍講學士,昭文館大學士→太師(贈)
爵    位
魏國公(贈)

竇默人物生平

竇默,初名竇傑,是廣平肥鄉縣(今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城西村人。金末,避亂河南,從名醫李浩學銅人針法;又南走德安(今湖北省安陸縣),習讀宋人理學著作。 [2-3] 
元兵陷德安,楊惟忠招集儒釋道之義。竇默應召北歸,與姚樞、許衡等隱居大名(今河北省大名縣),講求理學。後又返回肥鄉,教授生徒以經術之學。 [2-3] 
忽必烈(元世祖)為藩王時,曾召見問治國之道,使其皇子皆從之學。忽必烈即位後,任命竇默為翰林侍講學士。與姚樞、許衡同為忽必烈身邊力主安定天下,節用愛民的代表性儒臣。 [2] 
忽必烈起用善於理財的漢人王文統時,竇默與許衡、姚樞表示反對,遭到疏遠。晚年又加至昭文館大學士。 [2] 
至元十七年(1280年),竇默去世,享年八十五歲。後累贈為太師、魏國公,諡號“文正”。 [2] 

竇默主要影響

竇默是中國針灸史上的名家之一,他的“流注八穴”、“補瀉在於手指”、“莫如用針”、“氣至沉緊”等針灸學説,對後世針灸醫家頗有影響,對針灸學的發展具有一定貢獻。其主要思想有:
1.重視理論,鈎沉索隱。自《針灸甲乙經》以降,直到宋代,在針灸選穴方面,多注重穴位的考證及新穴(即阿是穴)的探索,可是在理論方面,則沒有大的發展,正如《子午流注針經·序》中所説:“近世指病直刺,不務法者多矣,”而竇氏則彰《內經》、《難經》之微,鈎深索隱,多有創新.“以針法活人甚多”。對針灸學理論,依據《內經》、《難經》理論,加以闡發創新。尤其在手法、選穴等方面,都作了深刻探討,並用歌賦形式記錄下來,不但便於臨牀運用,而且利於學習記誦。
2.由博返約,用穴精當。竇氏要求“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經使經而可正”。確定12原穴為“樞要”,流注8穴為“綱紀”。從而使醫者在選穴時,執簡馭繁提綱挈領。
3.重視手法,突出氣機。針刺手法直接影響針刺治病的效果。臨牀施針時如僅注重選穴而忽視手法,則很難達到預期的臨牀效果。竇氏突出的學術思想就是注重針刺手法,主張“微針與妙刺相通”。此處的“妙刺”即是指適宜的手法。至唐以前,多注重穴位研究,而少刺法研究,這是醫家對《內經》中有關針刺手法的理論精華沒有給以足夠重視的緣故。而竇氏則十分明確地提出了“拯救之法,妙用者針”,並認為針剌調補陰陽氣血的關鍵是手法,手法的關鍵是巧運氣機。氣機通達則陰陽氣血可調,臟腑經絡和順,沉痾可除。竇氏在這方面給我們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至理名言:“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後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氣隨。”講究的是“意”與“氣”的相合,對提高針刺療效有很重要的作用。
4.強調天人合一的整體思想。子午流注是祖國醫學針灸學科中注重時間條件取穴的古典針法,它是基於《內經》“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內外統一的整體觀,以及陰陽相合,剛柔相配五行生剋理論,用天干、地支的變異規律,來推算人體氣血在經脈中晝夜循行流注盛衰開合的時機,從而選取有五行屬性的五輸穴,施以針刺補瀉,以求得最佳療效的針刺方法。竇氏概述了子午流注針法,並提出以八脈八穴為主,適當配穴的治法,為後世形成的靈龜八法奠定了基礎,並且在《流注八法》中首次明確提出“穴位時控”理論。
竇氏的學術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極深遠的影響。針灸大師楊繼洲在竇氏學説和論著的基礎上形成了《針灸大成》這樣的針灸名著。

竇默歷史評價

忽必烈:①此輩賢者,惜老矣。安得請於上帝,常留事朕,共治天下。 [2]  ②朕求賢三十年,惟得竇漢卿及李俊民二人。 [2]  ③如竇漢卿之心,姚公茂之才,合而為一,斯可謂全人矣。 [2] 
顧嗣立:中原皇綱失,宗社如山崩。讀書遭兵燹,滅沒無一存。偉哉姚公茂,絕學能相承。軍中來江漢,竇許號得朋。讀書鳴琴下,聖賢接寢興。寶劍抉浮雲,手扶日月升。經學唱西北,文物得未曾。茫茫六合內,獨讓斯人能。 [4] 
柯劭忞:劉秉忠、張文謙、竇默、姚樞,皆世祖潛邸賓僚,贊帷幄之謀,以成大業。默請罷王文統,相許衡,世祖不用其言,而事後思之,又蔽於阿合馬之奸,不相衡,而文謙亦為阿合馬所擠。嗚呼!君子難進易退,自古則然矣。 [3] 

竇默主要作品

竇默著有《標幽賦》、《針經指南》、《流注指要賦》、《竇太師流注》、《指迷賦》、《銅人針經密語》等針灸專著。另有《瘡瘍經驗全書》十三卷,為其後代所輯。

竇默軼事典故

竇默習醫是出於一個偶然的機會。早年避戰亂於河南陳(今河南汝南縣),遇到清流河名醫王氏,此人非常喜歡竇默,就將其女嫁與竇默,並勸其習醫,以在多難之世救人而善身。於是他從岳丈學醫,基本上掌握瞭望、聞、問、切中醫四診法,及一些藥物學知識。一些常見病已能單獨治療。後又遇儒醫李浩,從他那裏學到了針炙妙法,醫術大為長進。北歸以後,他在家鄉為人治病,且不計錢財,不求報答,只要有病求於門下,不論貧富,皆一視同仁,未嘗有一毫責報之心,可見醫德之高尚。在長期行醫治病過程中,其醫術不斷提高,“針石所加,醫藥所施,病輒痊安 ”。 [1] 

竇默人際關係

兒子:竇履,官至中書左丞、集賢大學士。 [2-3] 

竇默史料索引

《元史·卷一百五十八·列傳第四十五》 [2] 
《新元史·卷一百五十七·列傳第五十四》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