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竇軌

鎖定
竇軌(?—630年),字士則,扶風平陵(今陝省咸陽市)人。唐朝時期大臣,隋朝太傅竇熾之孫,酇國公竇恭之子,內史令竇威之侄。
隋朝時期,以門蔭入仕,起家資陽郡東曹掾,坐罪免官。晉陽起兵後,歸順唐國公李淵。率軍攻打渭南,攻克永豐倉,授相府諮議參軍,冊封贊皇縣公。安撫隴右地區,擊退稽胡入侵。唐朝建立後,授檢校太子詹事、秦州總管,平定羌人叛亂,襲封酇國公,跟隨秦王李世民打敗薛仁杲。遷益州道行台左僕射,參與攻打洛陽王世充;擊敗党項、吐谷渾、獠人,屢立戰功,遷益州大都督。治軍嚴酷,令行禁止,平定蜀中盜賊。唐太宗即位,授右衞大將軍,出任洛州都督,處罰遊手好閒者,社會風氣得以整頓,百姓紛紛趨赴本業。
貞觀四年(630年),病逝,追贈幷州大都督。
本    名
竇軌
士則
所處時代
唐朝
逝世日期
630年
籍    貫
岐州平陸(今山西平陸)
職    業
官員、將領
官    職
右衞大將軍、洛州都督
爵    位
酇國公
追    贈
幷州都督

竇軌人物生平

竇軌家世背景

竇軌出身於官宦世家,他的祖父竇熾是北周上柱國、隋朝太傅,封樂陵縣公;父親竇恭是北周雍州牧,封酇國公 [1-2]  ;叔父竇威是唐朝內史令,封延安郡公。

竇軌歸附李淵

竇軌性情剛強果斷,而且很有威望。隋朝大業年間(605年—618年),竇軌擔任資陽郡東曹掾,後來離職回家。 [3-4] 
隋朝末年,隋煬帝楊廣統治殘暴,民不聊生,全國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義寧元年(617年)五月,隋朝太原留守李淵亦起兵反隋。竇軌趁機招募徒眾一千餘人,於同年九月前往長春宮(今山西永濟)迎見並歸附李淵。李淵見竇軌前來歸附,非常高興,賞賜給他良馬十匹,並派他率軍略地於渭南。竇軌先攻下永豐倉(今陝西華陰東北渭河入黃河口處),收聚兵卒五千人。十一月,竇軌隨同李淵攻取長安。因功受封贊皇縣公,官拜大丞相諮議參軍。 [5]  [6] 

竇軌輕敵戰敗

當時金城府校尉薛舉在金城(今甘肅蘭州)起兵反隋後,勢力迅速發展,打算謀取長安。當得知李淵起兵反隋,攻佔長安後,便派其子薛仁杲率軍圍攻扶風(郡治雍縣,今陝西鳳翔),進逼關中。義寧元年(617年)十二月,李淵派次子李世民率軍迎擊,同時派竇軌和司功參軍姜謩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安撫隴右地方的百姓 [7]  ,以牽制薛舉,配合李世民作戰。二人率軍出大散關,奪取河池(治梁泉,今陝西鳳縣東北)、漢陽(治上祿,今甘肅禮縣)二郡。走到長道縣(今甘肅禮縣東北)時,由於竇軌輕敵冒進,遭到薛舉擊敗,因此撤軍返回。 [8] 

竇軌大敗稽胡

義寧二年(618年)四月,五萬稽胡匈奴別種)侵犯宜春,李淵派竇軌統領兵馬討伐稽胡。竇軌進至黃欽山(今陝西銅川西北)時,與稽胡遭遇,稽胡佔據高處放火(一説射箭),竇軌的部眾因此稍稍退卻。竇軌大怒,連殺十四名部將,提拔隊中的小校代替,領兵重新作戰。竇軌自己帶領幾百騎兵在軍隊後面,下令説:“聽到鼓聲有不前進的,我們從後面殺死他!”不一會兒,戰鼓響起,將士爭先衝向敵人,稽胡放箭也無法阻止,於是大敗稽胡兵眾,斬首一千多人,俘虜男女二萬人。 [9]  [10]  [11] 

竇軌平叛降薛

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登基稱帝,建立唐朝政權,是為唐高祖。唐高祖稱帝后,升任竇軌為太子詹事。當時赤排羌作亂,並且和薛舉的叛將鍾俱仇聯合,共同攻打漢中(今陝西南鄭)。朝廷任命竇軌為秦州(治上邽,今甘肅天水)總管,前往討伐叛亂。竇軌指揮軍隊連戰皆勝,其餘黨全都投降。竇軌因平叛有功,恢復其家酇國公的舊封爵。 [12-13] 
武德元年(618年)九月,竇軌進攻薛仁杲,但沒有取勝。 [14]  十一月,竇軌跟隨秦王李世民攻打薛仁杲。唐軍在淺水原(今陝西長武縣)大敗薛仁杲部將宗羅睺的軍隊,殺死幾千人。李世民趁勝率領二千多名騎兵追擊宗羅睺,竇軌拉住李世民的馬苦苦地勸道:“薛仁杲還佔據着堅固的城池,我們雖然打敗宗羅睺,但不能輕易冒進,我請求暫且按兵不動,觀察一下薛仁杲的動靜。”李世民説:“我考慮這個問題很久,現在我軍取勝勢如破竹,機不可失,舅舅不要再説!(李世民之母太穆皇后竇氏是竇軌堂姐妹)”於是進軍包圍薛仁杲,迫使薛仁杲出城投降。 [15] 

竇軌攻打世充

武德三年(620年),竇軌改任益州(今四川成都)道行台左僕射 [16]  ,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隨機行事,不必請示朝廷。 [17]  不久,竇軌奉命率領所部兵馬隨同李世民在洛陽討伐王世充 [18-19] 
武德四年(621年)正月,竇軌與行台僕射屈突通率軍巡視駐軍營寨,突然與王世充軍遭遇,作戰不利,此時李世民率軍前來援救,大敗王世充,俘虜斬殺六千多人,王世充逃回其根據地。 [20]  四月,竇軌率軍巴、蜀二地軍隊會合李世民攻打王世充, [21]  五月,李世民消滅王世充和竇建德,竇軌與蕭瑀奉命封存府庫,收其金帛,賞賜諸將士。 [22]  七月,竇軌率軍返回益州。 [23-25] 

竇軌平定叛亂

武德五年(622年)八月,吐谷渾進犯岷州(治溢樂,今甘肅岷縣),擊敗岷州總管李長卿,唐高祖下令派竇軌和渭州刺史且洛生率軍救援。 [26] 
武德七年(624年)二月,始州(治普安,今四川劍閣)僚人發動叛亂,竇軌奉命率軍討伐。 [27] 
五月初五日,党項與吐谷渾一同侵犯松州(治嘉誠,今四川松潘),竇軌奉命與扶州(治同昌,今四川南坪東北)刺史蔣善合率軍兵分兩路前往援救,竇軌從翼州道出發,蔣善合從芳州道出發,合力攻擊党項與吐谷渾。 [28]  當時敵軍兵鋒甚鋭,蔣善合率軍先到,在鉗川擊退敵軍。竇軌進軍至臨洮,攻打左封,擊敗敵軍。竇軌預料羌人必為禍患,開始在松州屯田。 [29-30] 
五月十八日,竇軌在方山(今陝西漢陰西北)擊敗反叛僚人,俘虜兩萬多人。 [31] 

竇軌治法嚴酷

竇軌顯貴之後,治軍更加嚴酷,但能自身勤苦,每逢臨敵出戰,經常十幾天身不解甲。其部下無論貴賤少長,作戰時如有畏敵者立即斬首。將士雖犯小過也要遭受鞭打,流血滿地,見此情景的人無不側足發抖。由此蜀中盜賊全都平定。 [32]  [33]  [34] 
起初,竇軌入蜀任職時,用其外甥作為心腹。一天深夜,竇軌準備外出,召喚他的外甥而不按時前來,竇軌一怒之下,便將他斬首示眾。竇軌還曾告誡家奴不得外出,一次竇軌派一名家奴到官府廚房取漿,隨即改悔。竇軌對家奴説:“我曾告誡過你,現在只好借你的頭來申明法令。”便下令派部將逮捕並斬殺家奴,臨刑前,家奴大喊冤枉,負責監刑的官員猶豫而未按時處決,竇軌見狀大怒,將監刑官一起斬首。 [35]  行台郎中趙弘安是當時名士,竇軌動不動就對他進行鞭打,一年下來,共鞭打數百下。 [36] 
後來,竇軌應徵入朝,唐高祖允許竇軌坐御榻。竇軌容表不整,加上坐着和唐高祖説話,唐高祖因此大怒,對他説:“您入蜀時,車騎、驃騎隨行者有二十人,被您斬殺殆盡。我也是出身於隴西的車騎將軍,還不能對付你嗎?”隨即將其下詔入獄。不久,便將他釋放,並繼續鎮守益州。 [37-38] 

竇軌改任都督

竇軌在蜀地時,與行台尚書韋雲起、郭行方關係一向不和睦。武德九年(626年)四月,秦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害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奪取皇位繼承權。當時韋雲起的弟弟韋慶儉以及宗族多數是李建成一黨,竇軌便想趁機將韋、郭二人除掉。不久,有詔書下達益州,竇軌將詔書藏於懷中,韋雲起詢問説:“詔書何在?”竇軌不肯給他看,反而説:“你想謀反嗎!”於是將韋雲起逮捕殺害(一説竇軌誣告韋雲起與李建成一起謀反,將他收捕斬殺)。郭行方恐懼逃奔京城,竇軌追趕他,但沒有追上 [39-40]  ,因此郭行方得以倖免。 [41] 
同年,朝廷廢除行台制度,任命竇軌為益州大都督。八月,唐高祖退位,李世民繼位,是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加賜竇軌食邑六百户。 [42-43] 
十二月,竇軌上奏朝廷,聲稱當地的獠人造反,請求朝廷派兵討伐。唐太宗説:“獠人依仗山林,時常出來做些小偷小摸的事,這是他們的平常習慣。地方官如果能以恩信安撫,他們自然會順服。怎麼可以輕易動干戈,捕打獠人,把他們當做禽獸一般?這難道是當百姓父母官的本意嗎!”最後沒有準許出兵。 [44] 

竇軌死於任上

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徵召竇軌入朝,擔任右衞大將軍。 [45-46] 
貞觀二年(628年),竇軌出任洛州(治洛陽,今河南洛陽市)都督 [47]  [48] 
貞觀四年(630年),竇軌死於任上,朝廷追贈他為幷州(治晉陽,今山西太原市)都督 [49-50]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四》至《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二》《唐故洛州都督竇公墓誌銘》有記載。

竇軌主要成就

竇軌征戰

竇軌是唐朝將領,多次建立戰功。竇軌最初聚眾千人,歸附李淵,略地渭南,攻克永豐倉,隨同李淵攻取長安。 [5]  後隨李世民打敗薛仁杲,攻打王世充;並曾擊退稽胡入侵 [9]  [10]  ,平定僚人叛亂,擊敗党項、吐谷渾進犯。 [30] 

竇軌治軍

竇軌治軍嚴酷,自身勤苦,每逢臨敵出戰,常數日身不解甲。其部下將士中,如有臨陣退縮者,則立即處死;將士觸犯小過錯,亦要遭受鞭打,甚至打到流血滿地,見此情景的人無不側足發抖。由此蜀中盜賊全都平定。 [32]  [33] 

竇軌治政

竇軌出任洛州都督時,當時洛陽一帶因隋末戰亂,百姓多浮偽而不務農。竇軌到任之後,下令各屬縣,凡屬遊手好閒者一律加以處罰,由此竇軌的威信大行,州內吏民畏懼,風氣得以整頓,百姓紛紛趨赴本業。 [47]  [48] 

竇軌人物評價

宋朝·歐陽修等《新唐書》:“益嚴酷,然能自勤苦。” [51] 

竇軌親屬成員

十二祖:竇統,動感雁門大守,大將軍竇武從子。
七世祖:竇羽,北魏太尉、遼東京公。
曾祖:竇略,徵北大將軍、太保、雍州牧、柱國、建昌孝公。
祖父:竇熾,西魏侍中,北周大宗伯,隋朝太傅、雍州牧、上柱國、鄧恭公。
父親:竇恭,北周大宮伯、襄亳二州總管、上柱國、酇國公。 [51-52] 
弟弟:竇琮,檢校晉州總管、譙國公。 [51-52] 
兒子:竇奉節,迎娶唐高祖之女永嘉公主,授駙馬都尉、左衞將軍、秦州都督 [51-52] 
參考資料
  • 1.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竇威)軌,字士則,周雍州牧、酇國公恭之子也。
  • 2.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竇威)兄子軌,字士則。父恭,仕周為雍州牧、酇國公。
  • 3.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隋大業中,為資陽郡東曹掾,後去官歸於家。
  • 4.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軌性剛果有威,大業中,為資陽郡東曹掾,去官歸。
  • 5.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義兵起,軌聚眾千餘人,迎謁於長春宮。高祖見之,大悦,降席握手,語及平生,賜良馬十匹,使掠地渭南。軌先下永豐倉,收兵得五千人。從平京城,封贊皇縣公,拜大丞相諮議參軍。
  • 6.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高祖起兵,軌募眾千餘人迎謁長春宮。帝大悦,賜良馬十匹,使略地渭南,下永豐倉,收兵五千,從平京師。封贊皇縣公,為大丞相諮議參軍。
  • 7.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四》:薛舉遣其子仁果寇扶風,唐弼據汧源拒之。舉遣使招弼,弼乃殺李弘芝,請降於舉,仁果乘其無備,襲破之,悉並其眾。弼以數百騎走詣扶風請降,扶風太守竇璡殺之。舉勢益張,眾號三十萬,謀取長安;聞丞相淵已定長安,遂圍扶風。淵使李世民將兵擊之。又使姜謩、竇軌俱出散關,安撫隴右;左光祿大夫李孝恭招慰山南;府户曹張道源招慰山東。
  • 8.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四》:姜謩、竇軌進至長道,為薛舉所敗,引還。
  • 9.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時稽胡賊五萬餘人掠宜春,軌討之。行次黃欽山,與賊相遇,賊乘高縱火,王師稍卻。軌斬其部將十四人,拔隊中小帥以代之。軌自率數百騎殿于軍後,令之曰:“聞鼓聲有不進者,自後斬之。”既聞鼓,士卒爭先赴敵,賊射之,不能止,因大破之,斬首千餘級,虜男女二萬口。
  • 10.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稽胡賊五萬掠宜春,詔軌討之。次黃欽山,遇賊乘高叢射,眾為卻。軌斬部將十四人,更拔其次代之,身擁數百騎殿,令曰:“聞鼓不進者斬。”既鼓,士爭赴賊,賊射不勝,大破之,斬首千級,獲男女二萬。
  • 11.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五》:夏,四月,稽胡寇富平,將軍王師仁擊破之。又五萬餘人寇宜春,相國府諮議參軍竇軌將兵討之,戰於黃欽山。稽胡乘高縱火,官軍小卻;軌斬其部將十四人,拔隊中小校代之,勒兵復戰。軌自將數百騎居軍後,令之曰:"聞鼓聲有不進者,自後斬之!"既而鼓之,將士爭先赴敵,稽胡射之不能止;遂大破之,虜男女二萬口。
  • 12.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武德元年,授太子詹事。會赤排羌作亂,與薛舉叛將鍾俱仇同寇漢中。拜軌秦州總管,與賊連戰皆捷,餘黨悉降。進封酇國公。
  • 13.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擢太子詹事。赤排羌與薛舉叛將鍾俱仇寇漢中,拜秦州總管,討賊連戰有功,餘黨悉降。復酇國舊封………
  • 14.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六》:甲寅,秦州總管竇軌擊薛仁果,不利;驃騎將軍劉感鎮涇州,仁果圍之。
  • 15.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六》:薛仁果之為太子也,與諸將多有隙;及即位,眾心猜懼。郝瑗哭舉得疾,遂不起,由是國勢浸弱。秦王世民至高墌,仁果使宗羅睺將兵拒之;羅睺數挑戰,世民堅壁不出。諸將鹹請戰,世民曰:“我軍新敗,士氣沮喪,賊恃勝而驕,有輕我心,宜閉壘以待之。彼驕我奮,可一戰而克也。”乃令軍中曰:“敢言戰者斬!”相持六十餘日,仁果糧盡,其將梁胡郎等帥所部來降。世民知仁果將士離心,命行軍總管梁實營於淺水原以誘之。羅睺大喜,盡鋭攻之,梁實守險不出;營中無水,人馬不飲者數日。羅睺攻之甚急;世民度賊已疲,謂諸將曰:“可以戰矣!”遲明,使右武候大將軍寵玉陳於淺水原。羅睺並兵擊之,玉戰,幾不能支,世民引大軍自原北出其不意,羅睺引兵還戰。世民帥驍騎數十先陷陳,唐兵表裏奮擊,呼聲動地。羅睺士卒大潰,斬首數千級。世民帥二千餘騎追之,竇軌叩馬苦諫曰:“仁果猶據堅城,雖破羅睺,未可輕進,請且按兵以觀之。”世民曰“吾慮之久矣,破竹之勢,不可失也,舅勿復言!”遂進。仁果陳於城下,世民據涇水臨之,仁果驍將渾乾等數人臨陳來降。仁果懼,引兵入城拒守。日向暮,大軍繼至,遂圍之。夜半,守城者爭自投下。仁果計窮,己酉,出降;得其精兵萬餘人,男女五萬口。
  • 16.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遷益州道行台左僕射。
  • 17.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三年,遷益州道行台左僕射,許以便宜從事。
  • 18.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尋令率所部兵從太宗討王世充於洛陽。
  • 19.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詔率所部兵從秦王討王世充。
  • 20.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八》:行台僕射屈突通、贊皇公竇軌將兵按行營屯,猝與王世充遇,戰不利。秦王世民帥玄甲救之,世充大敗,獲其騎將葛彥璋,俘斬六千餘人,世充遁歸。
  • 21.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益州行台左僕射竇軌帥巴、蜀兵來會秦王擊王世充,以長遜檢校益州行台右僕射。
  • 22.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命蕭瑀、竇軌等封府庫,收其金帛,班賜將士。
  • 23.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四年,還益州。
  • 24.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明年,還蜀。
  • 25.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竇軌還益州。
  • 26.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甲戌,吐谷渾寇岷州,敗總管李長卿。詔益州行台右僕射竇軌、渭州刺史且洛生救之。
  • 27.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始州獠反,遣行台僕射竇軌討之。
  • 28.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甲戌,羌與吐谷渾同寇松州。遣益州行台左僕射竇軌自翼州道,扶州刺史蔣善合自芳州道擊之。
  • 29.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屬党項寇松州,詔軌援之,又令扶州刺史蔣善合與軌連勢。時党項引吐谷渾之眾,其鋒甚鋭。軌師未至,善合先期至鉗川,遇賊力戰,走之。軌覆軍於臨洮,進擊左封,破其部眾。
  • 30.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党項引吐谷渾寇松州,詔軌與扶州刺史蔣善合援之。善合先期至,敗之鉗川。軌進軍臨洮,擊左封,走其眾。度羌必為患,始屯田松州。
  • 31.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丁亥,竇軌破反獠於方山,俘二萬餘口。
  • 32.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時蜀土寇往往聚結,悉討平之。軌每臨戎對寇,或經旬月,身不解甲。其部眾無貴賤少長,不恭命即立斬之。每日吏士多被鞭撻,流血滿庭,見者莫不重足股慄。
  • 33.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軌既貴,益嚴酷,然能自勤苦,每出師臨敵,身未嘗解甲,其下有不用命即誅,至小過亦鞭棰流血,人見者皆重足股忄慄,由是蜀盜悉平。
  • 34.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九》:軌將兵征討,或經旬月不解甲。性嚴酷,將佐有犯,無貴賤立斬之,鞭撻吏民,常流血滿庭,所部重足屏息。
  • 35.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初,以其甥為腹心,嘗夜出,呼不時至,斬之。又戒家奴毋出外,忽遣奴取漿公廚,既而悔焉,曰:“要當借汝頭以明法。”命斬奴,奴稱冤,監刑者疑不時決,軌並斬之。
  • 36.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軌初入蜀,將其甥以為心腹,嘗夜出,呼之不以時至,怒而斬之。每誡家僮不得出外。嘗遣奴就官廚取漿而悔之,謂奴曰:“我誠使汝,要當斬汝頭以明法耳!”遣其部將收奴斬之。其奴稱冤,監刑者猶豫未決,軌怒,俱斬之。行台郎中趙弘安,知名士也,軌動輒榜箠,歲至數百。
  • 37.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後徵入朝,賜坐御榻,軌容儀不肅,又坐而對詔,高祖大怒,因謂曰:“公之入蜀,車騎、驃騎從者二十人,為公所斬略盡,我隴種車騎,未足給公。”詔下獄,俄而釋之,還鎮益州。
  • 38.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後入朝,賜坐御樓,容不肅,又坐對詔,帝怒曰:“公入蜀,車騎、驃騎從者二十人,公斬誅略盡,我隴種車騎,尚不足給公。”因系詔獄。俄釋之,還鎮益州。
  • 39.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軌與行台尚書韋雲起、郭行方素不協。及隱太子誅,有詔下益州,軌藏諸懷中,雲起問曰:“詔書安在?”軌不之示,但曰:“卿欲反矣!”執而殺之。行方大懼,奔於京師,軌追斬不及。
  • 40.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益州行台僕射竇軌與行台尚書韋雲起、郭行方不協。雲起弟慶儉及宗族多事太子建成,建成死,軌誣雲起與建成同反,收斬之。行方懼,逃奔京師,軌追之,不及。
  • 41.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軌與行台尚書韋雲起、郭行方素不協,及隱太子誅,詔至,軌內詔懷中,雲起問詔安在,軌不肯示,因執殺之。行方懼,奔京師,得免。
  • 42.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是歲,行台廢,即授益州大都督,加食邑六百户。
  • 43.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是歲,行台廢,授益州都督,加食邑户六百。
  • 44.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二》:十二月,己巳,益州大都督竇軌奏稱獠反,請發兵討之。上曰:“獠依阻山林,時出鼠竊,乃其常俗;牧守苟能撫以恩信,自然帥服,安可輕動干戈,漁獵其民,比之禽獸,豈為民父母之意邪!”竟不許。
  • 45.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貞觀元年,徵授右衞大將軍。
  • 46.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貞觀元年,召授右衞大將軍………
  • 47.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二年,出為洛州都督。洛陽因隋末喪亂,人多浮偽。軌並遣務農,各令屬縣有遊手怠惰者皆按之。由是人吏懾憚,風化整肅。
  • 48.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出為洛州都督。周洛間,因隋亂,人不土著,軌下令諸縣,有遊手末作者按之,由是威信大行,民皆趨本。
  • 49.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四年,卒官,贈幷州都督。
  • 50.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卒,贈幷州都督。
  • 51.    《新唐書·卷九十五·列傳第二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5-03-01]
  • 52.    《舊唐書·卷六十一·列傳第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06-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