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窄皮仙菜

鎖定
窄皮仙菜(Ceramium comptum Boergesen,1924)的藻體匍匐,由腹面節部生假根附着於其他藻體上,假根具有短的或較長的念珠形的“柄”;其上生簡單或雙叉分枝的直立枝,雙分枝稍內彎。一般附生於低潮線下的其他藻體上。
中文名
窄皮仙菜
拉丁學名
Ceramium comptum Boergesen,1924 [2] 
植物界
紅藻門
紅藻綱
仙菜目
仙菜科
仙菜屬
窄皮仙菜
命名者及年代
Boergesen 1924

窄皮仙菜形態特徵

窄皮仙菜外形特徵

藻體匍匐,由腹面節部生假根附着於其他藻體上,假根具有短的或較長的念珠形的“柄”,其頂端由一個或幾個細胞組成珊瑚形的頂部附着生長,其上生簡單或雙叉分枝的直立枝,雙分枝稍內彎,直徑約75~100 μm,節間長150 μm,節部稍膨大,直徑約120 μm,高40~50 μm;僅節部形成皮層,皮層帶由二層細胞組成,下面為一行三角形的大細胞,高33 μm,上面為小球形細胞,高12 μm,節間細胞含有纖維狀色素體 [1] 

窄皮仙菜生殖特徵

四分孢子囊由次級分枝節部皮層細胞形成,成熟孢子囊直徑45 μm,每節部生1~3個,由下部皮層細胞分裂小枝包被。精子囊由節部皮層細胞形成,囊果長在分枝節部。 [1] 

窄皮仙菜生長環境

一般附生於低潮線下1 m的其他藻體上。如小網藻Microdictyon sp.)、擬法囊藻(Valoniopsis sp.),或與其他藻類混生,如沙菜(Hypnea sp.)、多管藻Polysiphonia sp.)及凋毛藻(Griffithsia sp.)。 [1] 

窄皮仙菜分佈範圍

太平洋:中國海南西沙羣島;大西洋西印度羣島安的列斯羣島,伊斯帕尼奧斯拉島)。地中海法國(比利牛斯)。 [1] 

窄皮仙菜分類學史

伯基森(Boergesen,1922)接受了C·H·奧斯坦費德(C. H. Ostenfeld)教授從9 m深水的船上剝離下來的標本,進行了研究而訂為新種“C. comptum”,標本有四分孢子體及雄藻體。中國學者檢查的標本的特徵同伯基森所訂的種相同,並有雌配子體,上生有囊果,伯基森沒有記述囊果的特徵。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