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突額棘茄魚

鎖定
突額棘茄魚(Halieutaea indica Annandale et Jenkins,1910)是蝙蝠魚科棘茄魚屬的一種動物。
中文名
突額棘茄魚
拉丁學名
Halieutaea indica Annandale et Jenkins,1910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鮟鱇目
亞    目
蹙魚亞目
蝙蝠魚科 [1] 
棘茄魚屬
分佈區域
西沙羣島海域,印度到新幾內亞西海岸
年    代
1910年
定名人
Annandale et Jenkins
生存環境
棲於較深海域

突額棘茄魚形態特徵

測量標本1尾,體長22 mm,採自西沙永興島海域。
背鰭I,4;臀鰭4;胸鰭13;腹鰭5;尾鰭9。
體長為體高4.4倍,為頭長1.8倍,為頭盤寬1.2倍。頭長為吻長8倍,為眼徑6倍。
體平扁,稍延長,額部隆起。頭寬圓平扁,圓盤狀。吻較短,小於眼徑,前緣中部內凹,形成吻凹窩,收納吻觸手,背視不易看到吻凹窩。眼較小,位於頭盤背部,眼間隔淺凹,眼間隔寬為眼徑1.5倍。鼻孔每側2個,互相接近,位於吻側下部眼的前方,前鼻孔具短管,後鼻孔較大,圓形。口大,弧形,水平橫裂,位於頭盤前下緣。上頜稍長於下頜,上頜骨後緣達眼中部下方。上下頜齒細小而鈍,帶狀;犁骨、齶骨及舌上無齒。唇發達。鰓孔小,圓孔形,位於胸鰭基底內側的背方。鰓兩對半,第一鰓弓無鰓絲。鰓耙呈小突起,第一鰓弓鰓耙2+5。肛門位於臀鰭稍前方,在頭盤腹面後端。
體無鱗片,皮膚粗糙,密被絨毛狀細刺,體背部具硬棘刺,棘刺基部呈放射狀,眶上棘和吻上棘尖長。吻凹窩四周具3強棘。頭盤邊緣及尾部兩側有許多具2~5分叉的小棘叢,頭盤腹面自口角前方到胸鰭外方具許多2~5分叉的小棘叢。頭體腹面其他部分均密被絨毛狀細刺。
第一背鰭僅1鰭棘,形成短棘狀吻觸手,藏於吻凹窩中,其頂端的擬餌體呈三葉狀,左右側葉較小,片狀,中間葉較大,舌狀。第二背鰭位於尾部,鰭基較短。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起點在第二背鰭基底中部下方,最長鰭條稍長於第二背鰭鰭條。胸鰭位於頭盤後方,鰭條較長,假臂狀構造發達,呈柄狀。腹鰭喉位,位於頭盤腹面中部,起點距下頜聯合部和距臀鰭起點約相等,鰭條較長。尾鰭尖圓形,鰭條較長,大於頭盤後方的體長。
體背側黃褐色,微紅,具許多細小的小黑點;腹面淺棕色。各鰭淺棕色。 [1] 

突額棘茄魚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
中國產於西沙羣島永興島
國外分佈:
國外分佈於印度到新幾內亞西海岸。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