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穿針乞巧

鎖定
穿針乞巧,中國歲時風俗。每年七月初七舉行。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九孔針(或五孔針、七孔針)趁月光對月連續穿針引線,將線快速全部穿過者稱為“得巧”。 [1]  展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生活嚮往。
中文名
穿針乞巧
分    類
傳統民俗
節    日
七夕節
地    區
中國
相關人物
織女

穿針乞巧習俗簡介

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節(或乞巧節),根據傳統,中國民間女子要當庭布筵,虔誠跪拜織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靈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藝。

穿針乞巧習俗起源

作為一種古老的中國節日習俗,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説:“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説:“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鍮石為針。”《輿地志》説:“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説:“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説:“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