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穿越硝煙的歌聲

鎖定
《穿越硝煙的歌聲》是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高峯(梓耕)執導,呂聿來許薇等主演。該片於2015年8月2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1] 
該片講述了音樂家賀綠汀青年時期創作《游擊隊歌》等抗戰歌曲,以音樂為武器進行救亡的革命往事 [2] 
中文名
穿越硝煙的歌聲
類    型
音樂、傳記、歷史、戰爭、劇情
出品公司
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
導    演
高峯(梓耕)
編    劇
王青偉
編    劇
高峯(梓耕)
主    演
呂聿來
許薇
片    長
87 分鐘
上映時間
2015年8月20日
對白語言
普通話

穿越硝煙的歌聲劇情簡介

1934年,賀綠汀呂聿來飾)攜夫人姜瑞芝許薇飾)到上海音專學習,賀綠汀住進了東北流亡青年阿強之父牛犇飾)開的裁縫鋪閣樓。為讓丈夫安心學習和創作,姜瑞芝獨自住在音專並給賀綠汀買來音叉,縫製了布鋼琴鍵盤。
恰逢俄國作曲家齊爾品在中國舉辦“徵集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鋼琴曲”比賽,賀綠汀在姜瑞芝和阿強馬超飾)的鼓勵下決定參賽。賀綠汀深知優秀的音樂來自生活、來自民間,潛心創作了《搖籃曲》和《牧童短笛》兩首作品參賽。《牧童短笛》將中國民族音樂和西洋音樂有機的結合,征服了眾多評委,榮獲一等獎。比賽結果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有“音樂天才”之稱的張一凡李悦銘飾)和部分音專學生對此心有不服。
劇照 劇照
賀綠汀慕名前往拜訪音樂家聶耳王雙琥飾),兩人談得非常投機。聶耳將他引薦給明星影業公司,賀綠汀當上了明星電影公司音樂科科長,創作了《四季歌》、《天涯歌女》等膾炙人口的歌曲,風靡大江南北,他編譯的《和聲學理論與實用》也被商務印書館編印出版,來自湖南民間的賀綠汀在音樂界聲名鵲起。日本音樂家小坂正雄宋思衡飾)到訪上海,日本軍方松井太原朱瑞祥飾)特邀上海音樂界名流在日租界比拼琴藝,並點名鋼琴神童張一凡上台與小坂正雄比拼。在現場,松井太原指令槍殺了一名散發抗日傳單的愛國青年,張一凡心生恐懼,望而卻步。在一片恐怖氣氛中,賀綠汀挺身而出替張一凡與小坂正雄鬥琴,以高超的技藝和勇氣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張一凡因此對賀綠汀心生敬佩。
“八一三”淞滬抗戰中,賀綠汀前往裁縫店,房子成了一片廢墟,阿強和他阿爹不見蹤影。上海文藝界人士紛紛投身到全民抗戰的洪流當中,賀綠汀毅然辭去酬金豐厚的音樂科科長職位,送別妻女參加上海文藝界抗敵救亡演劇隊,隊伍中也出現了張一凡、謝雨涵劉越飾)、丁漢(黃梓俊飾)等人的身影。演劇隊一路西行北上為民眾表演,喚起民眾的抗日熱情。
劇照 劇照
一次,演劇隊正在表演,突遭敵機轟炸,賀綠汀撤離時遺落音叉。演劇隊在游擊隊掩護下安全撤離,賀綠汀驚喜地發現阿強成了一名游擊隊員。為更好地喚起民眾的抗日情緒,演劇隊根據賀綠汀的建議,編寫了一出接地氣的話劇《順民》,演出後得到了觀眾的強烈反響,大家從中看到了文藝的力量。演劇隊邊走邊演,歷經了戰火的洗禮和生活的磨難,越過大半個中國來到了山西臨汾,朱德張京生飾)在八路軍辦事處接待了演劇隊。朱德向演劇隊講述和八路軍開展游擊戰的情景,安排他們走訪八路軍總部新成立的炮兵團。炮兵團的將士們告訴賀綠汀,這些炮全是繳獲日軍的,是敵人為我們造的。賀綠汀腦中猶如觸到電光石火,一時所有的場景在頭腦中閃現,激昂的旋律充斥着他的腦海,創作的衝動和慾望強烈撞擊着他。賀綠汀一口氣跑回到駐地,掏出紙筆飛快地寫了起來,流傳史冊的抗戰歌曲《游擊隊歌》在煤油燈下誕生。
《游擊隊歌》迅速在八路軍中傳唱開,685團團長楊得志李文博飾)即將率部開往前線,邀請賀綠汀和演劇隊到685團去教唱這首歌。演劇隊員們分頭下到每個連隊教唱《游擊隊歌》。賀綠汀和演劇隊員高歌為將士們送行,戰士們高唱着《游擊隊歌》奮勇前行 [1] 

穿越硝煙的歌聲演職員表

穿越硝煙的歌聲演員表

穿越硝煙的歌聲職員表

出品人 周丕學
製作人 李林泓、宋遠大、劉世兵、黃瑋
監製 魏委、谷良、高春寶、黎仁寅、沈志定
導演 高峯(梓耕)
副導演(助理) 孫超、唐平
編劇 王青偉、高峯(梓耕)
攝影 張永斌、馬遠衝、劉大鵬、餘秋楓、唐百、劉善君、段運濤
配樂 劉天華
剪輯 王淼、孔令瑤、於睿
道具 崔萬平、張茂怪、王永昌、範文彬、張緒紅、張緒清、陳響成
美術設計 石婧嫺、張家峯、蘇晨、蘇敏、劉副語
造型設計 劉剛、劉可、李朋、李建永、王楊
服裝設計 郭磊、張宏傑、黃月、孫陽、洪賀、趙長慶
燈光 趙藝高、郭立新、劉建普、張永飛、張永波、温瑞超
錄音 孫曉林、左瑋、王曉會、武建國、李屹作
劇務 王登傑、王剛、薛永建、孔祥君、李凱、張靜、王華、梅豔良、秦建英
場記 趙初一、鍾連博
佈景師 姚長海、田進城、秦彥增、張營水、張凱旋
發行 鄺志偉、尚光月、敖丹
展開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3] 

穿越硝煙的歌聲角色介紹

  • 賀綠汀
    演員 呂聿來

    無產階級音樂家。1934年他在音樂界聲名鵲起,毅然參加上海抗日救亡演劇隊,投入抗日戰爭。在奔向延安的路途中,經歷別妻離子、上海淪陷、戰友犧牲、烽火洗禮之後的他,堅持抗日演出,以喚起國人力量為己任,並創作了抗日戰歌《游擊隊歌》,實現了從愛國青年到共產主義革命戰士的轉變。

  • 姜瑞芝
    演員 許薇

    賀綠汀夫人。1934年,她跟隨賀綠汀來到上海音專,為了讓丈夫安心學習和創作,她獨自住在音專並給賀綠汀買來音叉,縫製了布鋼琴鍵盤。恰逢俄國作曲家齊爾品在中國舉辦“徵求有中國民族風格的鋼琴曲”比賽,她認為賀綠汀有農村生活經驗,熟悉民族民間音樂,並鼓勵他去參加比賽。

  • 張一凡
    演員 李悦銘

    鋼琴家,幼年被稱為鋼琴神童。他在抗戰之前傲慢自負,瞧不起農民出身的賀綠汀。在賀綠汀挺身而出替他與小坂正雄鬥琴,以高超的技藝和勇氣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後,他改變了對賀綠汀的看法。在賀綠汀的影響下,他積極投身革命,參加抗戰宣傳隊,轉變為一位英勇的革命戰士。

  • 阿強
    演員 馬超

    東北流亡青年,與賀綠汀感情甚篤。初到上海時賀綠汀住在他阿爹的裁縫鋪閣樓裏,他鼓勵賀綠汀參加比賽,賀綠汀送給他一支笛子,鼓勵他學習音樂,參加八路軍,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當賀綠汀參加的抗敵救亡演劇隊在游擊隊掩護下安全撤離時,他已經成為一名游擊隊員。

角色介紹參考資源來源 [4]  . [1] 

穿越硝煙的歌聲幕後花絮

  • 演員呂聿來一方面要學一些樂器,像小提琴、鋼琴,還要學習指揮,不過因為時間倉促,只能學點皮毛。另一方面要更多地瞭解賀綠汀先生的作品和生活 [5] 
  • 在湖南省邵東縣賀綠汀故居拍攝現場,賀綠汀的女兒賀元元探望了劇組工作人員 [6] 

穿越硝煙的歌聲獲獎記錄

獲獎記錄
時間
頒獎禮
獎項
獲獎方
獲獎情況
2015年11月4日
第十一屆中美電影節
反法西斯勝利70週年優秀主題電影金天使獎
《穿越硝煙的歌聲》
獲獎 [7] 

穿越硝煙的歌聲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該片於2015年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之際,湖南省委宣傳部、邵陽市委市政府、邵東縣委縣政府聯手瀟湘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策劃拍攝,以音樂家賀綠汀文藝抗戰故事為背景,展現《游擊隊歌》的創作歷程 [6] 
拍攝過程
2015年2月13日開機,歷時一個多月,輾轉陝西、北京、上海、湖南多地進行拍攝,並特意將賀綠汀的家鄉湖南省邵東縣大雲山竹海作為最後的取景地點 [8] 
音樂表現
該片充分運用音樂元素進行主題表達,將《游擊隊歌》中樂觀的節奏轉化為電影中激昂的抗敵精神,渲染了全民抗戰的歷史氛圍。同時採用大量賀綠汀的早期音樂作品,通過《牧童短笛》、《搖籃曲》寫出初到上海的明快;《四季歌》、《天涯歌女》則是家國遭難時的哀吟;再到輕快樂觀的《游擊隊歌》鼓舞士氣,其中《天涯歌女》的多次變奏更是呼應不同空間中人物的心境轉折 [2]  。該片結尾鏡頭又迴歸湖南鄉間的油菜梯田、小河流水、牧童短笛,與之前激烈的戰火場面形成鮮明對比,也恰巧應對了《牧童短笛》對立統一的曲式結構,創造出一種“畫”外之“境” [4] 
該片不僅呈現了賀綠汀創作的音樂,也恰當引用了《義勇軍進行曲》、《旗正飄飄》、《松花江上》等同時代其他有影響力的作品烘托氛圍 [4] 

穿越硝煙的歌聲影片評價

海報 海報
《穿越硝煙的歌聲》是一部視角獨特、風格鮮明的抗戰題材電影,該片突破了以往作品從政治和軍事角度切入抗日戰爭的慣常做法,將目光聚焦於投身抗戰的藝術家,從他們的個人成長折射出全民族抗戰的滾滾洪流。通過時空轉換,表現了賀綠汀“音樂要從民間來”這一創作思想的不斷深化,展現了一個文藝青年成長為文藝戰士的蜕變過程。該片用心挖掘題材的獨特性,音樂運用與情節推進相得益彰,賦予了該片獨特的文藝氣質,讓觀眾從熟悉的歌聲中回到激盪人心的抗戰年代,賀綠汀挺身而出代替張一凡與日本琴師“鬥藝”的場景,緊湊流暢的動作性剪輯將文人鬥琴拍出了劍客對決般的快感與氣勢。該片眾多人物形象都較為出彩,他們在民族危亡時刻毅然決然投身抗戰洪流,讓青春在抗日烽火中得到洗禮,彰顯了時代召喚下進步青年的集體成長曆程。因此該片不僅是一部抗戰題材電影,也是一部詩意化的青春片,體現了創作者將革命精神、愛國情懷和崇高理想與觀眾對接的努力,表達的是藝術與時代的共振、與人民的交融,片中青年們甘灑熱血、力挽狂瀾的崇高理想和人生追求,是應該得到傳承光大的精神財富,也是中國電影應當努力開掘的文化資源 [2] (《人民日報》評)
該片在題材選擇上另闢蹊徑,集中表現了以賀綠汀為代表的進步文藝工作者在抗戰時期“執筆從戎、捨身救國”的革命精神和愛國情懷 [7] (紅網評)
劇照 劇照
該片用電影藝術手法展現了無產階級音樂家賀綠汀在抗戰時期從愛國青年成長為共產主義革命戰士,用音樂作為武器積極投身抗日戰爭的一段人生經歷。同時也塑造了抗戰前後上海進步藝術家蕭友梅、黃自、聶耳、周璇、歐陽山尊等人物形象,增強了該片的文獻價值,也多角度地豐滿了主人公的形象塑造。該片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政治意義已經超越了對作曲家賀綠汀個人的褒揚和緬懷,特別是鏡頭在一片和諧的鄉村美景中結束,彷彿在提醒觀眾,是革命先賢的奮勇戰鬥贏得了勝利與和平,“銘記歷史,珍愛和平”是我輩對先賢的紀念,也是中國對世界的承諾 [4] (《光明日報》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