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穿浪雙體船

鎖定
穿浪雙體船,綜合小水線面雙體船深V型船、高速雙體船的優點發展起來的一種過渡航態高性能船。 [1] 
中文名
穿浪雙體船
研製單位
澳大利亞國際雙體船公司
研製時間
1985年
所屬國家
澳大利亞

穿浪雙體船船體結構

船體由兩個片體、拱形連續支柱、中間船體以及鋪設在中間船體上的平台組成。片體和中間船體的艏部均為深V船型。片體細長,艏部為尖削的梭形穿浪艏,船艉為方形。
上部露出水面,下部浸沒於水中,水上部分儲備浮力較小。在靜水或小浪中航行時,由兩側片體入水提供浮力,中間船體騰空離水;遇大風浪時,其片體的穿浪艏在波峯和波谷間穿浪航行,中間船體一般不入水;只有縱搖、艏部升沉嚴重時,中間船體才入水提供浮力,輔助調整船的姿態。

穿浪雙體船結構優勢

該型船多采用噴水推進器推進,航速較低時也有采用螺旋槳推進的。
由於其特殊的船體構造,在風流中失速小,耐波性、穩性和快速性好。

穿浪雙體船船隻用途

因主尺度、航速變化範圍大,船的長度從20餘米到100餘米,航速可達30~60節,具有多種用途和適用於較廣的航區;
甲板面寬敞,可起降直升機,且有利於總體設計和上層建築隱身;
梭形船艏水下噪聲低,可用作多種新型水面艦船,如導彈艇、軍用運輸船、邊防公安艇等。

穿浪雙體船研發歷程

1983年,澳大利亞國際雙體船公司的菲力普·赫可斯首先提出穿浪雙體船概念。
1985年研究開發成功,並先後建成船長25、37、45、74、96、101米等不同主尺度的實船。
1999年,澳大利亞首先建成穿浪雙體船。該船滿載排水量350噸,航速44節,可載運500名士兵及其隨行裝備。
2001年,美國引進澳大利亞“魔貓”號穿浪雙體船,並將其改裝為軍用運輸船“聯合冒險”號。
中國在20世紀90年代初研究開發穿浪雙體船技術,已建成“飛鷹”號穿浪客船。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