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穿沙公路

鎖定
"錫烏公路"又名"穿沙公路",南起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錫尼鎮,北至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山鎮,因途徑世界第九、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而又名"穿沙公路"。公路全長115公里,其中在杭錦旗境內100公里。
狂風肆虐、沙浪滾滾的庫布其沙漠不僅影響了杭錦旗人民的生產生活,而且由此帶來的交通不便嚴重製約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修建穿沙公路是杭錦人經歷長期貧窮落後,深受交通不便之苦的偉大選擇。在修建前和修建中,杭錦人克服思想、資金、技術等諸多困難,終於在1999年修通了被稱為"黃金通道"的穿沙公路。杭錦旗人民在修路治沙中湧現出的"不屈不撓,敢為人先,解放思想,艱苦奮鬥"的精神被稱之為"穿沙精神"。
中文名
穿沙公路
別    名
錫烏公路
里程數
115公里

穿沙公路修建背景

穿沙公路
穿沙公路(8張)
地處黃河幾字灣內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境內土地40%是沙漠,東西走向的庫布其沙漠阻隔了杭錦旗沿河與梁外的交通,被大漠阻隔的5萬多貧困人口生存環境惡劣,農畜產品運不出去,生活用品運不進來,甚至因交通不暢曾發生過生命得不到及時挽救的悲劇。交通閉塞嚴重阻礙了我旗的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 [1] 

穿沙公路修建過程

為打破交通的梗阻,杭錦旗決定修建一條穿越庫布其沙漠的公路,為此,成立了前期勘探設計小組,1993年6月16日,前期勘探設計組的10位工作人員進入了庫布其沙漠,開始了對穿沙公路的勘探設計,在高温酷暑中他們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終於完成了設計文件。從那時起,旗委政府每年把修建穿沙公路列如重要議事日程,積極向上級爭取立項和投資。1997年5月16日,時任伊盟盟委書記的刑雲,在杭錦旗巴音烏素鎮主持召開現場辦公會議,正式做出了修建穿沙公路的決定,1997年7月16日,100多台推土機開進了庫布其沙漠,穿沙公路一期工程開工建設。在修路過程中,施工隊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風沙、高温、缺水,尤其令人惱火的是頭天千心萬苦推出的線路又被沙子埋掉了,面對種種困難,建設者們以頑強的意志和工作精神奮力推進着修築進程。1997年11月,巴音烏素鎮至獨貴鎮全長51.4公里的沙石路開通,1998年10月,巴音烏素鎮至錫尼鎮路段開通,至此全長115公里,投資2300多萬元的穿沙公路三級沙石路面全面貫通。
修路難護路更難,沙漠中修路,關鍵是保路護路,否則就會前功盡棄,為此,杭錦旗委、政府決定把治沙與修路同步進行,在修建川沙公路的過程中,杭錦旗先後發動6次萬人以上參與每次歷時半月的治沙大會戰,全旗113個單位的幹部職工和沿線農牧民駐紮在沙漠裏,背運沙柳、拉運秸稈、設置沙障、植樹造林,全旗13萬人民不僅出力而且出資,旗外愛心人士也踴躍捐款,三年共募集資金300餘萬元。經過三年苦戰,在穿沙公路兩側共設置沙障5萬畝。穿沙公路沿線共飛播造林45萬畝,人工造林25萬畝,封育51萬畝,控制流動沙漠面積達114萬畝。
令人矚目的穿沙公路建設,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黨政領導的高厚重視。温家寶、鄒家華、丁官根、黃振東等作過批示,劉明祖、雲布龍、烏雲其木格、王佔、任亞平、周德海、雷·額爾德尼、郝繼業、朝魯等先後深入杭錦旗對穿沙公路建設予以方方面面的關懷和支持。從中央到地方的計劃、扶貧、交通、林業、水利等部門給予了重點資金傾斜。各級新聞媒體高度關注和大力弘揚,起到了積極的社會作用,穿沙新聞1999年被評為全國交通十大新聞的第六大新聞。我市伊泰、伊化、億利三大集團分別為穿沙公路捐資100萬元。1999年5月,穿沙公路二期黑色工程開工建設於1999年10月完工,其中,巴音烏素鎮至獨貴鎮段由億利集團完成,至此,穿沙公路三級油路全線貫通。 1999年10月8日,隆重舉行了穿沙公路建成典禮儀式,原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劉明祖到場祝賀剪裁,欣然為穿沙公路提詞:大漠奇蹟。 [1] 

穿沙公路穿沙公路的價值

穿沙公路的成功建成,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穿沙公路打通了杭錦旗梁外與沿河的世代阻隔,將109國道和110國道相連同,改善了沿線貧困人口的生活生產條件,加快了他們脱貧致富的步伐;穿沙公路的開通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帶動了地區一、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了旅遊資源的開發,為修建穿沙公路在庫布其沙漠開展的大規模生態建設,成果令人矚目,被譽為穿沙生態;在建設過程中築就的穿沙精神,成為杭錦旗強大的精神動力,激發着全旗人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信心和激情,穿沙精神已成為杭錦旗的標誌和象徵,美名遠揚。
穿沙公路的建設早已劃上了句號,而穿沙公路產生的深遠影響卻遠遠沒有結束,橫亙在庫布其沙漠中的黑色穿沙公路,映證着杭錦旗13萬人民為改變貧困落後面貌所做的艱苦卓絕的努力,而四處傳揚的穿沙精神,將繼續鼓舞全旗各族兒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創造杭錦旗更美好的未來。 [1] 

穿沙公路“穿沙精神”

修建穿沙公路是杭錦人經歷長期貧窮落後,深受交通不便之苦的偉大選擇。在修建前和修建中,杭錦人克服思想、資金、技術等諸多的困難,錫烏公告也被稱為"黃金通道"的穿沙公路。杭錦人民在修路治沙中湧現出的"不屈不撓,敢為人先,解放思想,艱苦奮鬥"的精神被稱之為"穿沙精神"。
在穿沙精神的凝聚和鼓舞下,杭錦人民奮發圖強,民族地區煥發出了新的生機,呈現出了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各族羣安居樂業,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大好局面。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