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空降坦克

鎖定
空降坦克是空降兵的重要機動武器,可以引導傘兵或支援傘兵迅速穿插,突然搶佔敵方的軍事要地,也可以作為活動火力點和傘兵組成防禦體系、扼守已攻點和軍事要地,併為傘兵提供防護和乘車戰鬥的條件。
空降坦克裝備於空降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
中文名
空降坦克
應    用
運輸機
類    型
作戰方式
發生時間
1944 年 6 月 5 日

空降坦克武器介紹

空降坦克是通過飛機等空中運載工具和降落傘空運到敵人後方的坦克。

空降坦克發展簡史

1944年6月5日午夜,英軍和美軍出動了239架運輸機和867架滑翔機,將3個空降師空降在法國諾曼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架碩大的“哈米爾卡”(Hamilcar)重型滑翔機,它們裝載着英軍第6空降師第6空降裝甲偵察團的20輛“領主”(Tetrarch)空降坦克。在飛躍英吉利海峽時,空降坦克的發動機就已經開始發動。除了1輛在飛行中撞破滑翔機頭墜入海中、2輛在着陸時嚴重受損外,其餘17輛全部安全隨着滑翔機在奧恩(Orne)河畔着陸,駛出機艙後立即投入戰鬥,成功地奪取了着陸場。並在隨後的作戰中擊毀了大量德軍火力點,為英國空降兵提供了有力的火力支援。這次行動被當作世界戰爭史上首次使用空降坦克作戰而被載入史冊。
謝里登式m551空降坦克 謝里登式m551空降坦克
重型滑翔機裝載“領主”式空降坦克 重型滑翔機裝載“領主”式空降坦克
一般來説,空降部隊中既裝備空降坦克,又編有一定數量的普通坦克,但普通坦克只是在空降後進入地面作戰時才投入戰鬥。相比之下,空降坦克一般是隨空降兵一同空降,着陸後立即投入戰鬥,為空降兵提供火力支援。如今,空降坦克已經成為空降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的重要裝備之一,能夠迅速空降到世界各地,立即介入各種突發事件,使擁有“陸戰之王”美名的坦克“如虎添翼”。空降坦克是一種具有空降能力的輕型坦克,現在通常採用低空傘降、運輸機或直升機機降的方式進行空降。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種技術條件有限,但仍有一些國家設計出幾種別具特色的空降坦克。

空降坦克代表型號

空降坦克德國 I 號

C型空降坦克 徒有其名
PzKpfw I Ausf C 型坦克 PzKpfw I Ausf C 型坦克
在當時,坦克空降最為可行的方式是利用滑翔機實施機降,最早成功地進行滑翔機機降坦克的是德國。二戰之初,德軍使用DFS-230輕型突擊滑翔機先後在丹麥、挪威、荷蘭和比利時發動奇襲並取得了良好戰果。1941年,德國開始研發一種專門用於空降坦克的重型滑翔機——梅塞施米特Me-321型“巨人”(Giants)。該機在設計時考慮了裝載坦克的能力,前機艙空間巨大,而且機頭擁有高達11英尺(3.35米)可以左右開啓的艙門,方便坦克進出。德國選中了PzKpfw I Ausf C型坦克作為Me-321型滑翔機的機載空降坦克。這種輕型坦克於1942年7月開始生產,以PzKpfw I Ausf A/B型坦克為基礎改進而來。在坦克炮塔上並列安裝有1門20毫米EW-141型機炮和1挺7.92毫米MG-34型機槍,使用150馬力功率的HL-45P型發動機,屬於輕型偵察坦克。其重量僅6噸,體積小巧,非常適合用Me-321重型滑翔機進行運載。
德國 Me 323 重型運輸機 德國 Me 323 重型運輸機
然而,牽引Me-321這個“巨人”卻成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為此,德國亨克爾公司將兩架He-111H6型轟炸機的機身聯接在一起,改造出擁有5台發動機的He-111Z型聯體機,專門用來牽引Me-321重型滑翔機。裝載PzKpfw I Ausf C型坦克時,Me-321重型滑翔機時最大牽引飛行速度為220公里/小時。後來德國又為Me-321加裝了6台法國Gnome-Rhon公司的發動機和火箭助推器,改進成 Me-323重型運輸機。該機可以用於空降PzKpfw I Ausf C型或PzKpfw-II型坦克。此外,在重量許可的範圍內,Me-323還被德軍廣泛地用於運輸各種輕型裝甲車、坦克殲擊車,甚至是88毫米高炮。
從技術角度而言,二戰時德國已經能夠成功地進行滑翔機機降坦克。但在實際應用中,德國卻僅僅利用滑翔機或運輸機輸送坦克,沒有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坦克空降作戰。這不僅造成德國空降兵在空降作戰中缺乏有力的火力支援,傷亡巨大,更讓二戰中的德國PzKpfw I Ausf C型空降坦克徒有其名。

空降坦克英國“領主”

空降坦克 大放異彩
1941年,受二戰初期德軍成功實施空降作戰影響的英國開始着手組建空降部隊。1943年,英國為了給初具規模的空降部隊提供火力支援,仿效德國的做法在原有輕型坦克中尋找合適型號改進為空降坦克。由維克斯DangerCode;阿姆斯特朗公司在1938年開發的“馬克-7”輕型坦克被列為首選。這種輕型坦克機動性能非常出色,但裝甲防護和火力較差,僅在1942年5月攻佔馬達加斯加島的登陸作戰中被英軍少量使用,結果損失慘重。因此,在同年英國對蘇聯的武器援助中,大批“馬克-7”型坦克被第一批運往蘇聯。
英國“領主”空降坦克 英國“領主”空降坦克
但僅僅一年後,原本被棄置無用的“馬克-7”被寄以空降坦克的厚望,由維克斯DangerCode;阿姆斯特朗公司進行改裝。其要害部位的裝甲被加厚,40毫米口徑的主炮換成76.2毫米榴彈炮。改進後的“馬克-7”輕型坦克被改名為“領主”,搖身一變成為了英國曆史上第一種空降坦克。
“哈米爾卡”重型滑翔機 “哈米爾卡”重型滑翔機
與此同時,英國軍方要求通用航空公司(簡稱 GAL)負責研製裝載空降坦克的重型滑翔機。1942年3月27日,第一架原型機成功進行試飛,被命名為“哈米爾卡”(Hamilcar),它是英國曆史上體積最大的木質飛機。“哈米爾卡”的機艙尺寸按照“領主”空降坦克的體積而設計,完全可以將其容納;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2噸,用來裝載全重7.6噸的“領主”綽綽有餘。“哈米爾卡”重型滑翔機的總產量達到了410架,由英國皇家空軍的“哈利法克斯”式重型轟炸機牽引,成為二戰中盟軍唯一一種有能力空降坦克的滑翔機。
作為最早參加實戰的空降坦克,英國“領主”空降坦克除了參加了諾曼底空降作戰外,還在後來的萊茵河空降戰役中隨滑翔機機降部隊一起着陸。由於得到“領主”空降坦克有力的火力支援,萊茵河空降戰役成為盟軍在二戰中損失最小的一次空降作戰。英國“領主”空降坦克機動靈活,火力強,十分適合伴隨空降兵作戰,更被視為首次參加實戰的空降坦克而大放異彩。

空降坦克美國M-22

“蟬”空降坦克 牆內花開牆外香
儘管德國和英國率先裝備了空降坦克,但它們都是從普通輕型坦克改進而來,只能算作半路出家。相比之下,二戰中美國裝備了世界上第一種專門設計的空降坦克——M-22“蟬”式(Locust)。早在1941年2月,美國軍方就提出了開發空降坦克的項目。參與該項目競標的有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瑪蒙-哈寧頓(Marmon-Herrington),經過激烈角逐,最終由瑪蒙-哈寧頓公司代號“T-9”的設計方案獲勝。1942年1月,2輛樣車交付美國軍方新組建的第28空降坦克營接受測試。進一步改進型T-9E1最終獲准在1943年4月被投入量產並正式定名為M-22“蟬”式空降坦克
為了減輕重量,M-22上取消了轉向穩定器和車體機槍,使其總重量只有7.3 噸。美國軍方原計劃定購1,900輛M-22,但隨着戰爭形勢對同盟國的好轉,到1944年9月為止,M-22只生產了830輛。
儘管美國在M-22空降坦克的開發上獲得成功,但在用於機降的飛機上卻一籌莫展。由於二戰時美國大量裝備的CG-4輕型滑翔機難以承載空降坦克,美國不得不轉而開發有動力的重型運輸機。然而,美國從1944年開始對XC-82型和C-54型兩種運輸機進行機降M-22的試驗均遭失敗,此後便徹底放棄將M-22空降坦克投入實戰。
M-22“蟬”式空降坦克 M-22“蟬”式空降坦克
與此相反,英國對根據《租借法案》從美國得到的260輛M-22卻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為這批M-22更換了英國造的37毫米坦克炮並配備了新的鎢芯穿甲彈和高爆榴彈,使其具備了較高的反坦克和人員殺傷能力。1945年3月24日,在代號“大學行動”的萊茵河空降戰役中,英軍第6空降師成功地使用“哈米爾卡”重型滑翔機裝載12輛改進後的M-22實施空降。它們和“領主”空降坦克一道為英軍第6空降師提供了有力的支援,英軍對其評價遠遠超過了“領主”。據稱,有1輛M-22在着陸後,從伊塞爾河大橋到一路殺到哈明克爾恩鎮,先後摧毀了10餘個德軍火力點,殲滅了100多名德軍士兵,為英軍第6空降師勝利完成任務立下了汗馬功勞。
美國M-22“蟬”作為世界上第一種專門設計的空降坦克,在火力、機動性和防護方面均非常適合空降作戰的需要,對後來世界各國開發空降坦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由於美國無法在二戰期間研製出合適的重型運輸機或滑翔機,而只能為英軍所用,使其“牆內花開牆外香”。

空降坦克蘇聯KT-40

飛行坦克 天馬行空
二戰時期,利用滑翔機機降坦克其實是對原有成熟的滑翔機空降技術的一種延伸。但當時蘇聯卻沒有采用這種技術,而是大膽創新出一種“飛行坦克”。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蘇聯就率先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空降部隊。在取得了大量空降經驗後,蘇聯在30年代開始試驗空降輕型裝甲車。他們把裝甲車像炸彈一樣掛裝在重型轟炸機的炸彈倉內,在低空低速飛行狀態下實施空投。儘管空投的裝甲車多半嚴重受損,但蘇聯卻歪打正着地發現掛裝裝甲車的轟炸機的整體阻力較小,飛行性能穩定。受此啓發,蘇聯軍方希望裝備一種具有飛機外形、能在空中滑翔的“飛行坦克”。
蘇聯 KT-40 型飛行坦克 蘇聯 KT-40 型飛行坦克
設計工作交由圖波列夫設計局負責,設計意圖是在1輛T-60輕型坦克上加裝機翼、尾翼和機尾,組成一架滑翔機。1940年,一輛樣車完成,被定型為“KT-40型飛行坦克”(KT是俄語“有機翼坦克”的縮寫)。KT-40在空中滑翔時的操控方式極為特殊:炮管轉向後方,與機翼、副翼以及尾翼方的方向舵相連,通過炮塔的轉動控制方向舵,炮管的上下襬動控制副翼。KT-40像滑翔機一樣由牽引機牽引到目標上空後鬆開牽引索,滑翔着陸。着陸前,KT-40的發動機將驅動履帶高速轉動,以便安全地接觸地面;着陸後,車組成員將拆除機翼和機尾,使KT-40恢復T-60輕型坦克的本來面目,迅速投入地面戰鬥。蘇聯軍方成功地試飛了1個同比例木質模型,但樣車卻無法飛離地面。此後,KT-40的研製工作被就此劃上句號,沒有被進一步投入量產。
KT-40飛行坦克放棄了一貫的坦克必須利用滑翔機或運輸機運載的方式,直接用自身結構進行滑翔飛行,是一項極具創新性的設計。但其結構和重心都具有難以克服的問題,尤其是不合乎空氣動力學原理。因而最終只能是“天馬行空”。

空降坦克日本特三號戰車

蘇聯KT-40飛行坦克的設計思想引起了日本的極大注意。由於日本在二戰中也沒有研製出重型滑翔機,所以無法進行滑翔機機降坦克作戰。但日本裝備了數量眾多的輕型和超輕型坦克,十分適合改進為具有滑翔能力的飛行坦克。1942年,日本開始沿用蘇聯KT-40的思路設計出一種名為“特三號戰車”的飛行坦克。特三號戰車同樣是以輕型坦克為基礎,安裝上機翼和尾翼,組成滑翔機的外形,直接由牽引機拖曳到目標地區後,實施滑翔空降。
空降坦克 空降坦克
但特三號戰車同樣無法解決蘇聯 KT-40 遇到的問題,這種對不成功設計的一味模仿只能是重蹈其失敗的覆轍。“特三號戰車”最終只是停留在設計圖紙階段,連一輛樣車都未完成。
由於當時坦克自身技術條件和空降技術的限制,二戰時期的空降坦克沒能在戰爭中發揮出巨大作用,但德、英、美、蘇等國在二戰中設計的空降坦克卻為戰後空降坦克的發展積累了經驗和教訓。這些國家後來都開發出更為先進和實用的空降坦克或空降戰車,比如德國的“鼬鼠”空降戰車、 蘇聯的BMP系列傘兵戰車以及美國的M-551“謝里登”空降坦克等。近來美國還恢復了一度中止的M-8“裝甲火炮系統”。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先進的空降坦克,能夠利用C-130型“大力神”運輸機進行低空、低速空投。主要武器是1門105毫米坦克炮,足以對付敵方坦克和裝甲目標,從而使新世紀裏的“陸戰之王”真正地成為了“添翼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