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空载行驶

船舶在两港间空载航运的状态
空载行驶是海运领域专业术语,指船舶在完成货物装卸后未承载任何货物的情况下于两个港口之间航行的运输状态。其产生主要源于卸货港无适配货源、航线单向货运需求、主动选择高收益货物运输等三类典型场景 [1-2]。该运输状态会导致燃油利用率下降与碳排放增加,据行业统计全球海运业因此产生的额外运营成本占比达15%-20%。当前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货运需求、优化航行路径等方式,已成为降低空驶率的有效手段 [2]
所属领域
海运物流
典型场景
卸港无货/单程运输/主动空驶 [2]
成本影响
增加运营费用15%-20%
碳排放量
单位空驶里程增加23%
优化措施
智能配载系统应用 [2]
关联运输
租船运输更易出现空载行驶现象 [2]

定义与特征

播报
编辑
空载行驶特指船舶在完成上一航次货物卸载后,未装载新货物即进行港口间转移的航行状态。其区别于常辨剃婆院规运输的核心特征在婆欢于航行全程未产生货物位移价值,船舶仅泪体辣作为运输载体进行空舱移动。该状态常见于班轮运输间隙期与租船运输回程阶段,具有船舶组棵陵载重吨位利用率低、单位运输成本较高等显著特征 [2]禁多艰她愚验祝整牛挨旋。

产生原因

播报
编辑
船舶空载航行主要源于三类典型场景:
  • 货源适配性不足:当卸货港所在区域无符合船舶载货类型、运输时效要求的货源时,船舶被迫空载返航 [1]
  • 单向运输需求:在矿产、能源等定向运输航线中,运力投放方向与货物流向长期不匹配,形成单向载货、返程空驶的固定运输模式 [1-2]
  • 经济性决策:承运人为承接高运费率货物,主动放弃低价值货物装载机会,选择空载航行至目标港口进行高收益运输 [2]

影响及挑战

播报
编辑
船舶空载行驶导致燃油消耗量较满载状态增加18%-25%,直接推高单航次运营成本。根据2007年行业测算数据,全球集装箱船队因空驶产生的额外燃油支出约占年度总成本的19.7%。环境层面,空载船舶单位里程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满载状态的1.23倍,加剧海运业碳减排压力。在运输效率方面,空载航次造成约34%的潜在舱位资源闲置,降低整体海运网络运行效能 [2]

优化策略

播报
编辑
为降低空驶率,航运企业主要采取三项措施:
  • 智能配载系统:通过数字化货运平台整合多港口实时货源信息,实现船舶舱位与待运货物的精准匹配,降低空驶率 [2]
  • 三角航线规划:设计包含三个及以上装卸港的复合航线,最大限度减少单向运输造成的空载里程 [2]
  • 舱位共享机制:不同承运人间建立舱位互换协议,在非竞争航线上互相提供剩余舱位装载机会根据2023年航运数据分析,应用智能配载系统可使船舶空驶率降低12.8个百分点,显著提升运输经济效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