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空桶參

(中藥)

鎖定
空桶參,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糖芥絹毛菊Soroseris hookeriana (C.B.Clarke) Stebb.的全草。分佈於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經止血,下乳之功效。常用於外感咳嗽,支氣管炎,乳汁不下,乳腺炎,月經不調,紅崩、白帶、衄血,瘡癤癰腫。
中文名
空桶參
拉丁學名
Soroseris erysimoides (Hand.-Mazz.) C. Shih [4] 
別    名
空洞參
空空參
啦吧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絹毛苣屬
空桶參
分佈區域
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空桶參入藥部位

全草。

空桶參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空桶參歸經

歸肺、肝經。

空桶參功效

清熱解毒,潤肺止咳,調經止血,下乳。

空桶參主治

外感咳嗽,支氣管炎,乳汁不下,乳腺炎,月經不調,紅崩、白帶、衄血,瘡癤癰腫。

空桶參相關配伍

1、治外感咳嗽:空桶參四錢,枇杷芋9g,羌活、柴胡、長春七各6g,太白米4.5g。水煎服。(《陝西中草藥志》)
2、治鼻衄:空桶參9g,蠍子21g,側柏葉炭6-9g。先將前二味藥水煎,後將側柏葉炭調入服。(《陝西中草藥志》)
3、治乳腺炎:空桶參、瓜蔞各12g。水煎服。(《陝西中草藥志》)

空桶參用法用量

6-12g。

空桶參採集加工

秋季花剛開放時採挖,洗淨,切段,曬乾。

空桶參形態特徵

空桶參線稿圖 空桶參線稿圖 [5]
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30cm,根長圓錐形,不分枝。莖直立,粗壯,直徑1-2.5cm,中空,上部較下部大,近無毛。葉互生,倒披針形、披針形或條形,長3-10cm,寬3-11mm,密集生於莖的中下部,先端圓鈍,基部漸窄下延成柄,邊全緣或疏具波狀淺齒。夏秋季開黃色花,頭狀花序多數而小,密集生於莖頂呈球狀;總苞長9-12mm,暗綠色;總苞片2層,內層基部結合,外層窄長,條形;花全為舌狀,長12-15mm,頂端5齒裂,管部長5-6mm,聚葯雄蕊5,花葯及花柱紫黑色。下位子房,花柱2裂。瘦果倒卵狀長圓形,稍扁,長2.5-6mm,上部急窄,有多數縱肋;冠毛灰白色,長7-9mm。花期6-7月。

空桶參生長環境

生於高山坡樹林雜草地或荒漠草地。分佈於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空桶參性狀鑑別

本品長10-30cm;基部具圓錐狀根;莖直徑1-2.5cm,淡紫色,無毛,具細縱稜;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中空。葉皺曲,破碎,平展後為倒披針形、披針形或線形,長3-10cm,寬3-11mm,先端圓鈍,基部漸狹成柄全緣或具疏齒,綠色,無毛。頭狀花序多數,密集於莖頂端成球狀,總苞暗綠色,外層總苞片線形,內層披針形;花黃色,全部舌狀。瘦果長圓形或紡錘形,長4-6mm,冠毛灰白色。氣無,味苦。
以個體肥厚、完整、色淡紫色者為佳。

空桶參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

空桶參附註

本品尚有團花絹毛菊Soroseris glomerata(Decne.) Stebbins亦作本品入藥。
[1-3] 
參考資料
  • 1.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
  • 2.    羅獻瑞.實用中草藥彩色圖集:廣東科技出版社,2001年
  • 3.    羅達尚.新修晶珠本草: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年
  • 4.    空桶參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6]
  • 5.    空桶參|Soroseris erysimoides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