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空心泡

(中藥材)

鎖定
空心泡,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空心泡Rubus rosaefolius Smith的根,嫩枝及葉也入藥。分佈於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具有清熱,止咳,止血,祛風濕之功效。常用於肺熱咳嗽,百日咳咯血,盜汗,牙痛,筋骨痹痛,跌打損傷;外用治燒燙傷。
中文學名
空心泡
別    名
倒觸傘
薔薇莓
七葉飯消扭
三月泡
白花三月泡 展開
別名
倒觸傘
薔薇莓
七葉飯消扭
三月泡
白花三月泡
划船泡 收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薔薇目
薔薇科
懸鈎子屬
空心泡
分佈區域
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採收時間
夏、秋
用    量
15-30g;外用:適量

空心泡入藥部位

根。

空心泡性味

味甘、澀,性涼。

空心泡歸經

歸肺、肝經。

空心泡功效

清熱,止咳,止血,祛風濕。

空心泡主治

肺熱咳嗽,百日咳咯血,盜汗,牙痛,筋骨痹痛,跌打損傷;外用治燒燙傷。

空心泡相關配伍

1、治小兒百日咳:空心泡12g,破銅錢12g,鈎藤根3g,藍不正12g,泡酒500g,每日服2次。(每次20ml)。(《貴州民間藥草》)
2、治脱肛,紅白痢:空心泡、翻背紅、地榆各15g,水煎服。(《貴州民間藥草》)

空心泡用法用量

15-30g;或用根泡酒服。外用:嫩枝尖搗爛敷患處。

空心泡採集加工

夏、秋採集,鮮用或切片曬乾。

空心泡形態特徵

直立或攀援灌木,高2-3米;小枝圓柱形,具柔毛或近無毛,常有淺黃色腺點,疏生較直立皮刺。小葉5-7枚,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5(7)釐米,寬1.5-2釐米,頂端漸尖,基部圓形,兩面疏生柔毛,老時幾無毛,有淺黃色發亮的腺點,下面沿中脈有稀疏小皮刺,邊緣有尖鋭缺刻狀重鋸齒;葉柄長2-3釐米,頂生小葉柄長0.8-1.5釐米,和葉軸均有柔毛和小皮刺,有時近無毛,被淺黃色腺點;托葉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具柔毛;花常1-2朵,頂生或腋生;花梗長2-3.5釐米,有較稀或較密柔毛,疏生小皮刺,有時被腺點;花直徑2-3釐米;花萼外被柔毛和腺點;萼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長尾尖,花後常反折;花瓣長圓形、長倒卵形或近圓形,長1-1.5釐米,寬0.8-1釐米,白色,基部具爪,長於萼片,外面有短柔毛,逐漸脱落;花絲較寬;雌蕊很多,花柱和子房無毛;花托具短柄。果實卵球形或長圓狀卵圓形,長1-1.5釐米,紅色,有光澤,無毛;核有深窩孔。花期3-5月,果期6-7月。

空心泡生長環境

多生於山坡疏林邊、溝谷岩石邊及山區村落附近。分佈於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空心泡藥理作用

抑菌作用。
[1-2] 
參考資料
  • 1.    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彙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