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積穀倉

鎖定
積穀倉,古代糧倉。即儲藏糧食的地方,也是農耕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物,為舊時收存屯積田租谷糧的倉廒設施。積穀倉原為磚木結構,小青瓦覆頂,木樓板構架,在秋收起義紀念館東側約100米處。現僅存最前面門樓建築,後面倉廒等建築毀於早年一場大火。門樓佔地面積1.5平方米,為小青磚砌築,白灰抹面,呈二重馬頭牆式,覆小青瓦,中置寶葫蘆頂。雙合實踏大門,門楣上方鑲嵌“積穀倉”三字石碑。
積穀倉是舊時糧食儲備的建築設施,其門樓形制典型,雕刻精細,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2005年8月,長沙市人民政府將積穀倉公佈為長沙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積穀倉以前是備荒、賑災濟困的重要社會機構。據清光緒《湖南通志》卷五十五“食貨志·積儲”記載,清代瀏陽建有社倉七處,其東、南、西鄉各一,共儲谷二萬一百四十九餘石……解放後,積穀倉作為五穀豐登,美好生活的嚮往,成為人類傳承的記憶。
中文名
積穀倉
外文名
Ji Gu Cang
地理位置
長沙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100 m²
保護級別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全天
公佈日期
2005.08
歷史沿革
彭州九尺鎮積泉村積穀倉,它的身世得從清末明初説起。當時這裏有很多的地主大户,所以,需要足夠的地方儲藏糧食,後來發現這個地方地勢高、視線開闊、交通便利,位置較好,便在此地修建了很多糧倉。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是《史記·管晏列傳》裏的一句話,意思是百姓的糧倉充足,豐衣足食,才能顧及到禮儀,重視榮譽和恥辱。可見穀倉在生存、文化發展中的重要性。人類文明發展至今,積穀倉早已成為人類傳承抹不掉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