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積極受眾

鎖定
《積極受眾》是2012年由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金惠敏。
書    名
積極受眾
作    者
金惠敏
出版社
中國社會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
ISBN
9787508731872
內容簡介
“積極受眾”是金惠敏先生在其《積極受眾論》(Active Audience: A New Materialistic Interpretation of a Key Concept of Cultural Studies, Bielefeld: Transcript, 2012;《積極受眾論——從霍爾到莫利的伯明翰範式》,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年)一書通過對英國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論庫存——積極受眾思想——予以社會本體論推演和哲學論證而豐富和發展了的一個核心概念。作為伯明翰學派對電視研究的一大貢獻,以及對法蘭克福學派“文化工業”論的重大突破,“積極受眾”論已成為當代傳播學研究的基本定理。但是,對於受眾何以是“積極的”這一最為核心和關鍵的問題,在該理論的主要闡發者斯圖亞特·霍爾(Stuart Hall)和戴維·莫利(David Morley)那裏,缺乏足夠的哲學論證。也就是説,一個“積極的受眾”尚待完成。金惠敏正是從對霍爾的解碼\編碼模式的分析中,尤其是從對莫利的人種志研究和有關理論闡説的細讀中,批判了其間所存在的在話語層面尋找積極受眾的不徹底的路子,進而推演出一個社會本體論的‘受眾’概念。他認為,話語不抵抗,受眾是因其作為社會本體的存在而具備為“抵抗”所凸顯的積極反應的能力的;或者,更可以不無馬克思或弗洛伊德地説,受眾的“物質性存在”才是其積極或抵抗的最終解釋。 [1] 
積極受眾論是伯明翰學派對電視研究的一大貢獻,而從廣義的大眾文化研究看,也是對法蘭克福學派“文化工業”論的一個重大突破。現今,積極受眾論已成為英國文化研究的基本庫存,以及當代傳播學研究的基本定理。
本書從對霍爾的解碼\編碼模式的分析中,尤其是從對莫利的人種志研究和有關理論闡説的細讀中,批判了其間所存在的在話語層面尋找積極受眾的不徹底的路子,而推演出一個社會本體論的“受眾”概念。它假定,受眾是因其作為社會本體的存在而具備為“抵抗”所凸顯的積極反應的能力的;或者,更可以不無馬克思或弗洛伊德地説,受眾的“物質性存在”才是其積極或抵抗的最終解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