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穆(拼音:mù)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初文見於商代甲骨文 [2]  。“穆”的古字形通常認為像成熟的稻米籽粒下垂的樣子,本義指成熟的莊稼;也有人認為“穆”字是借花朵的華美來表示和美、美好。由美好又引申為和諧、恭敬。穆也用作姓氏。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TRIE [3] 
倉    頡
HDHAH [3] 
鄭    碼
MFKP [3] 
筆    順
撇、橫、豎、撇、點、撇、豎、橫折、橫、橫、豎、點、點、撇、撇、撇
字    級
一級(3356) [1] 
平水韻
入聲一屋 [4] 
注音字母
ㄇㄨˋ
筆畫數
5+11(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象形字(存疑)
結    構
左右結構
異體字
𢾓、𢿉、𢿬、𥟟、𥠇(其餘見擴展圖冊)
統一碼
CJK統一漢字-7A46
四角碼
2692₂
UTF-8代碼
E7 A9 86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 [5]
許慎《説文解字》認為“穆”是一個形聲字,“”為形旁,“㣎(mù)”為聲旁,本義是禾名。段玉裁注認為“穆”本當作“㣎”。現代古文字學家於省吾認為,“㣎”是許慎將“穆”字強行拆分得來的。其實“穆”在甲骨文(新附1-4 [2]  )中就已經出現,從字形上看,很明顯是象形獨體字;只是春秋戰國以後,構件“禾”才被分離出來;“㣎”字未見於先秦兩漢古文字,也未見於傳世文獻,“禾名”的解釋也不見於傳統經典文獻。所以很多學者質疑許慎與段玉裁的説法,許慎以“禾”訓“穆”不過是認為小篆字從“禾”。
“穆”字的甲骨文傳統認為像穀穗飽滿下垂的樣子,然而將其甲骨文之形和古代實際存在過的穀物相對照,類似甲骨文字形的穀物事實上並不存在。有學者認為,可以認為它像盛開的花朵下垂之形。到了西周,“花朵”下增加了“”旁(圖1、2),《説文》立“彡”為部首,訓為“毛飾畫文也。”可理解為“毛髮、彩飾、筆畫、花紋”之意。因它放在花骨朵的下面,應理解為有強調其花華美有文彩之意,所以“穆”的構形本義當表花之華美有文彩。《詩經·周頌·清廟》:“於穆清廟。”《尚書·舜典》:“四門穆穆。”裏的“穆”都是美好的意思,與許慎的説法相比,“花之華美有文彩”更接近事實。 [5-6] 
“穆”表“華美”之義,上古文獻中有不少例子:“穆穆曾孟毓朱姬作持。(《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530,毓朱姬簠)”《詩經·大雅·文王》:“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毛傳曰:“穆穆,美也。”後由“華美”引申為美好。恭敬則和美,故“穆”又引申為恭敬。
然而,在上古文獻中“穆”也常用來表示“幽微”之義,例如:《楚辭·九章·悲回風》:“穆眇眇之無垠兮,莽芒芒之無儀。”洪興祖補註:“穆,深微貌。”
“穆”的“幽微”之義從何而來。朱駿聲在《説文通訓定聲》“穆”下的註解給了一定的提示:“經傳或以繆為之,……又為繆,為謬”。《春秋·隱公三年》:“葬宋穆公。”洪亮吉:“穆,繆古字通”。看來,應該從因聲求義的角度去探求“幽微”之義的來源:
黎廣基在《郭店楚簡〈老子〉“敚〔⿰糹穆〕”考》一文中提到:“‘穆’之與‘敚穆’‘泬寥’‘沕穆’‘物穆’‘芴漠’,乃一聲之轉,音近義通”。“穆”上古屬明母覺部,“寥”屬來母幽部,“漠”在上古屬明母鐸韻,三字讀音相通。
另外,“冒、夢、瞢、冥、蒙、盲、眊”等字同屬明紐幽部,這些字都和蒙冒的意思有關。“天蒙冒則為霧,為夢,為冥;目蒙冒則為盲,為眊,為瞀,為朦。故諸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莫、漠、暮”等字屬明母鐸部,亦有幽暗之義。《説文·茻部》:“莫,日且冥也”,“‘莫(穆)’字亦與‘冥’同源”(王力《同源字典》)。
由此可見,“穆”的“幽微”之義來源於其讀音,“莫、漠、暮、翏、繆、謬、冒、夢、瞢、冥、蒙、盲、眊、穆”這一組字,音相近而義相通。 [1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文言〉恭敬;嚴肅。
reverent;
solemn;
respectful
戰國·屈原《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肅穆;靜穆;穆穆
〈文言〉美好。
magnificent
《詩經·周頌·清廟》:“於穆清廟,肅雝顯相。”
〈文言〉和暢,温和。
mild;gentle
《詩經·大雅·烝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

〈文言〉和睦。
harmonious
三國魏·曹植《豫章行》:“周公穆康叔,管蔡則流言。”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識鑑》:“二賢若穆,則國之休,此藺相如所以下廉頗也。”
〈文言〉純正。
pure
逸周書·諡法》:“佈德執義曰穆。”孔晁注:“穆,純也。”

〈文言〉深遠;幽微。
profound
戰國·屈原《九章·悲回風》:“穆眇眇之無垠兮,莽芒芒之無儀。”

〈文言〉誠信。
honest
方言》第一:“穆,信也。西甌、毒、屋、黃石野之間曰穆。”

〈文言〉清澈。
clear
宋·蘇軾《答王敏仲》:“天色澄穆,亦惟此時也。”
吳師道《德興開化道中》詩:“春晨氣澄穆,雜卉香滿路。”

動詞
〈文言〉討好;奉迎。

《管子·君臣下》:“穆君之色,從其欲。”

名詞
古代宗廟排列的次序,始祖居廟中,父子依序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

《周禮·春官·小宗伯》:“辨廟祧之昭穆。”
毛奇齡《廟制折衷·昭穆》:“南面為昭,以其向陽;北面為穆,以其向幽,此昭穆之名所由始也。”
〈文言〉指按輩分排坐的右邊。

醒世恆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錢青自謙幼輩,再三不肯,只得東西昭穆坐下。”
紅樓夢》第五三回:“只見賈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

(Mù)姓氏用字,參看“穆姓”。




以上參考資料: [7-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七】【禾部】莫卜切(mù)
禾也。從禾㣎聲。 [9] 

説文解字注

“禾也”注:蓋禾有名穆者也。凡經傳所用穆字,皆叚穆為㣎。㣎者,細文也。從彡,𡭴省。彡言文,𡭴言細,凡言穆穆、於穆、昭穆皆取幽微之義。《釋訓》曰:穆穆,敬也。《大雅·文王傳》曰:穆穆,美也。
“從禾,㣎聲”注:莫卜切。三部。 [10] 

廣韻

莫六切,入屋明 ‖穆聲覺1部(mù)
穆,和也。美也。敬也。厚也。清也。又姓,漢有穆生。 [11]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部】 穆;部外筆畫:11
古文:𢿬、𢿉、𢾓、𥟟
(mù)《廣韻》《集韻》《韻會》莫六切。《正韻》莫卜切,竝音目。《説文》:禾也。
又《廣韻》:美也。《詩·大雅》:穆穆文王。《爾雅·釋詁》:穆穆,美也。疏:語言容止之美盛。
又《釋訓》:穆穆,敬也。注:容儀敬謹也。
又多也。《禮·曲禮》:天子穆穆。疏:穆穆,威議多貌。
又《廣韻》:和也。《詩·大雅》:穆如清風。箋:和也。
又《廣韻》:厚也,清也。
又悦也。《管子·君臣篇》:穆君之色。
又昭穆,廟序也。一世昭,二世穆。《禮·祭義》: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注:穆,子姓也。疏:父昭,子穆。姓,生也。是昭穆所生謂子孫。
又《諡法》:佈德執義,中情見貌並曰穆。
又姓。漢有穆生。
又與睦同。趙岐《孟子》注:君臣集穆。
又通作繆。《禮·大傳》:序以昭繆。注:與穆同。
又《前漢·東方朔傳》:於是吳王穆然。注:張晏曰:穆音默。師古曰:穆然,靜思貌。
又葉莫筆切。《荀子·賦論篇》:湣湣淑淑,皇皇穆穆。周流四海,曾不崇日。 [12]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提示

“穆”字書寫演示 “穆”字書寫演示
【規範提示】①“禾”的末筆捺改點。②“小”的首筆亅(豎鈎)去鈎,第二筆楷體是點。
【寫法】❶“禾”窄“㣎”寬,頂部“禾”低,底部“㣎”低。“❷“禾”,橫筆在橫中線上方。❸“㣎”,“白”居右上格,“小”中短豎收筆於橫中線下側;兩點左右打開,左點在田字格中心,右點收於橫中線上側;“彡”,居右下格,第三撇較長,撇尖伸向“禾”下。 [13] 

書法欣賞

以上參考資料: [14]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韻系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入聲
一屋

合口呼
次濁
莫六切
mjuk
禮部韻略


入聲






莫六切

增韻


入聲






莫六切



入聲






密北切

中原音韻

入聲作去聲
魚模


合口呼

次濁

mu
中州音韻


入聲作去聲
魚模






葉暮

洪武正韻

入聲
一屋


次濁
莫卜切
muk
分韻撮要

陽入
第六東董凍篤






(參考資料:漢典 [15]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m

先秦
王力系統
m
ǐuk
先秦
董同龢系統
m
jok
先秦
周法高系統
m
jəwk
先秦
李方桂系統
m
jəkw


jok


jo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屋沃燭覺

jwok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juk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juk
隋唐
高本漢系統

m
i̯uk
隋唐
王力系統

m
ǐuk
隋唐
董同龢系統

m
juk
隋唐
周法高系統

m
iuk
隋唐
李方桂系統

m
juk
隋唐
陳新雄系統
m
ǐok
(參考資料:漢典 [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8-27]
  • 2.    劉釗 編纂.新甲骨文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12:429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03]
  • 4.    平水韻 一屋  .搜韻[引用日期2019-08-27]
  • 5.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34
  • 6.    李圃主編.中國文字研究[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07:326-329
  • 7.    羅竹風 主編.漢語大詞典 第8卷 [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49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925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 ..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51
  • 10.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19-08-27]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459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820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42
  • 14.    各體書法  .漢典[引用日期2019-08-29]
  • 15.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19-08-27]
  • 16.    賈雅婷. “穆”之本義考[J]. 樂山師範學院學報, 2015, 第30卷(5):58-6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