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穆軍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黨委常委、生態環境學院院長)

鎖定
穆軍,男,漢族,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海南省領軍人才。 [2-4] 
現任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黨委常委、生態環境學院院長。 [4-5] 
中文名
穆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稱
教授
所學專業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
學術職銜
博士生導師
性    別

穆軍人物經歷

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同濟大學環境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
2001年10月至2003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生物學博士後;
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大連鐵道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任副教授、教授;
2004年6月至2007年11月,大連交通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任教授,大連交通大學科學技術處任副處長;
2006年10月至2006年11月,英國牛津大學學習;
2007年3月至2007年7月,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
2007年11月至今,大連交通大學大連交通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任院長;
2008年7月至今,大連交通大學大連交通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任博士導師。
2020年9月,任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教務處處長。 [3] 
2023年7月,任海南熱帶海洋學院黨委常委。 [5] 

穆軍主要成就

穆軍科研成就

主要研究領域為海洋環境與生態領域,主持完成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項目以及其它省部市級項目多項。共發表科研論文90餘篇,獲授權中國發明專利20餘項,曾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大連市技術發明獎等獎項。 [3] 
科研項目
1、海洋厭氧光合細菌硫酸鹽還原細菌中活性先導化合物的研究,“十一五”國家863計劃專題課題項目,2006.12~2009.11,100萬元,課題負責人
2、抗生素廢水處理工藝的生物安全隱患及對策研究,國家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項目,2005.1~2007.12,2萬元,課題負責人
3、可酸化性與酸化度作為高濃度有機廢水酸化指標的研究,遼寧省教育廳計劃項目,2008.1~2010.12,1.5萬元,課題負責人
4、從黃渤海厭氧海洋微生物中篩選新藥先導化合物,大連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項目,2006.1~2007.12,5萬元,課題負責人
5、中國黃渤海海洋微生物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大連交通大學重點科研啓動項目,2004.1~2007.12,30萬元,課題負責人
6、持久性有毒有機物生物毒性檢測新技術,浙江工業大學重中之重學科開放基金,2008.1~2009.6,2萬元,課題負責人
7、有機污染物氣相色譜保留指數預測研究,遼寧省教育廳計劃項目,2005.1~2006.12,3萬元,課題參加人
8、三株大連潮間帶海洋共附生真菌抗菌抗腫瘤活性成分的研究,大連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項目,2009.1~2010.12,5萬元,課題參加人 [1] 
代表性論文:(近三年)
1.Qingxue Leng,Jun Mu*,GuangfengYang. Efficient anaerobic bioremediation of high-concentration benzo[a]pyrene in marine environment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1, 284:117210.
2.Jun Mu*, QingxueLeng, GuangfengYang, Baikang Zhu. Anaerobic degradation of high-concentration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seawater sediments.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21,167:112294.
3.Jun Mu*, Yuxia Wang, Xia Cui, Qiao Yang. Ubiquitous flocculation activity and flocculation production basis of the conglutination mud fro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long the coast of China.PLOS ONE,2021,in press.
4.Jun Mu*, Dongfang Wang, Guangfeng Yang, Xia Cui, Qiao Yang.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substitute for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conglutination mud as a natural bioflocculant.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9, 281:480-484.
5.Jun Mu*, Xia Cui, Mingjiao Shao, Yuxia Wang, Qiao Yang, Guangfeng Yang, Liying Zheng.Microbial origin of bioflocculation components within a promising natural bioflocculant resource of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conglutination mud from an aquaculture farm in Zhoushan, China. PLOS ONE,2019,14(6): e0217679.
6.Jun Mu*, Haiun Zhou,Yin Chen, Guangfeng Yang, Xia Cui. Revealing a novel natural bioflocculant resource from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Effective polysaccharides and synergistic flocculation.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8, 186:17-24.
7.Yang Qiao; Zhang Xiaoling*; Li Lingzhi; Zhang Ruonan; Feng Lijuan; Jun Mu*. Ponticoccus alexandrii sp. nov., a novel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the marine toxigenic dinoflagellate Alexandrium minutum,Antonie van Leeuwenhoek, 2018,111:995–1000
8.Qiao Yang,Zhiwei Jiang,Cheng-Hui Huang,Ruo-Nan Zhang,Ling-Zhi Li,Guang Yang,Li-Juan Feng,Guang-Feng Yang,Heng Zhang,Xiao-Ling Zhang*,Jun Mu*. Hoeflea prorocentri sp. nov., isolated from a culture of the marine dinoflagellate Prorocentrum mexicanum PM01,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2018, 111(10):1845–1853.
9.Zheng-hui Lv, J Wang, Guang-feng Yang*, Li-juan Feng, Jun Mu*, et al. Underestimated effects of sediments on enhanced startup performance of biofilm systems for polluted source water pretreatment. Biodegradation. 2018, 29:89-103. [4] 

穆軍人才培養

近年來先後承擔了《海洋微生物學》《環境工程微生物學》《環境工程微生物學實驗》《環境微生物學》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課程的教學工作。 [4] 

穆軍榮譽表彰

曾獲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遼寧省高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大連市優秀專家、大連市十大青年科技標兵等。 [4] 

穆軍社會任職

歷任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海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副理事長、中國微生物學會海洋微生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特邀理事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