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穆罕默德·納希德

鎖定
穆罕默德·納希德(Mohamed Nasheed),男,1967年5月17日生,前馬累市的議會成員。2008年代表馬爾代夫民主黨參加總統選舉,戰勝了連續執政30年之久的前總統加堯姆,在2008-2012年間出任馬爾代夫總統,2012年2月7日馬爾代夫發生譁變穆罕默德納希德宣佈辭去總統職位。
2015年3月13日,穆罕默德·納希德違反反恐法,被判13年監禁 [1]  。2018年10月30日,馬爾代夫最高法院發佈暫行法令,宣佈暫時中止前總統納希德的13年有期徒刑。
曾任馬爾代夫民主黨領袖和人民議會議長。 [10] 
中文名
穆罕默德·納希德
外文名
Mohamed Nasheed
別    名
安尼
國    籍
馬爾代夫
出生日期
1967年5月17日
主要成就
2008年當選馬爾代夫總統
出生地
馬爾代夫馬累
繼任總統
穆罕默德·瓦希德·哈桑

穆罕默德·納希德人物經歷

穆罕默德·納希德 穆罕默德·納希德
1991年,他因為撰寫政治雜誌而被捕,1992年被判刑三年,但於次年被釋放。1994年和1995年又兩次被捕,1996年因為他寫的一篇文章被判刑2年。2000年,他當選馬累市的議會代表,2001年,他又因從前總統納西爾住宅偷取文件被判處兩年半監禁。納希德的支持者指責政府是藉此打擊反對派。後來《迪維希觀察家報》刊登了一封信,是時任公共工程部長扎希爾寫給前國防部長薩塔爾的。寫於2001年10月31日,但刊登於2005年,從信中的內容來看,納希德的確拿走了一些即將被銷燬的文件,因為這些文件已經沒有用處。據扎希爾稱,納西爾住宅沒有禁止進入的限制。納希德拿走的文件不涉密,並已經被銷燬。
2003年11月,納希德離開馬爾代夫,與馬爾代夫政治家拉蒂夫一起組建馬爾代夫民主黨。黨部輾轉斯里蘭卡英國等國。2004年納希德向英國申請政治避難,2005年4月30日,納希德回到馬爾代夫
納希德在政府承認政黨存在的政策下來到各島礁做宣傳,2005年6月2日,政府正式宣佈承認馬爾代夫民主黨。
2005年8月12日,納希德在共和國廣場與支持者見面並紀念“黑色星期五”(2004年8月13日馬爾代夫的民眾抗議活動,抗議者要求政治改革,國家安全部隊予以鎮壓,造成多人受傷)時再次被捕,他的被捕在馬累和其他島礁引起騷亂,政府發言人被迫宣稱,拘捕納希德是“為了他自己的人身安全”,然而,就在8月22日,納希德被控組織恐怖活動。
2019年5月,納希德當選為人民議會議長。 [10] 
2023年11月13日,據馬爾代夫媒體報道,馬爾代夫議長、前總統納希德辭職。 [11] 

穆罕默德·納希德人物事件

穆罕默德·納希德譁變辭職

2012年,馬爾代夫發生軍事譁變。軍方稱,馬爾代夫總統穆罕默德·納西德(Mohamed Nasheed)將辭職。法新社消息稱,譁變士兵控制了馬爾代夫國家電視台。總統納西德將發表全國講話。一名軍方旅長希亞姆(Brig. Ahmed Shiyam)對美聯社記者表示,總統納西德已經同意讓位,並將總統權力移交給其副手哈山(Mohammed Waheed Hassan)。 [2]  2012年2月7日,馬爾代夫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Mohamed Nasheed)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佈辭去總統職位。
馬爾代夫總統 馬爾代夫總統 [3]
2012年8月12日,馬爾代夫反對黨領導人、前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在該國南部一個島嶼上參加政治活動時被當地警方逮捕。 [4-5] 
2013年2月,為躲避逮捕,納希德一度躲入印度駐馬爾代夫大使館避難。他辯稱案件含“政治動因”,意在讓他無法參加定於當年9月舉行的選舉。馬爾代夫政府否認納希德的説法,強調不會介入司法程序。

穆罕默德·納希德涉罪被捕

2015年2月23日,馬爾代夫,馬爾代夫前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因涉嫌違反反恐法被逮捕,被警察強行拽入首都馬累一家法庭,出席審前聽證會。 [6]  納希德進入法庭後向法官抱怨自己遭到粗暴對待。“我被推倒在地上,胳膊骨折。帶我去看醫生,然後你再做出裁定,”他對法官説。法官阿卜杜拉·迪迪給納希德留出3天時間指定律師並就涉恐指控展開答辯。庭審程序結束前,納希德將一直被警方羈押,不得保釋。法官允許納希德在當天庭審結束後接受治療。 [7] 
2015年3月13日馬爾代夫一家法院裁決,前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違反反恐法,判處13年監禁。 [1] 

穆罕默德·納希德暫止徒刑

2018年10月30日,馬爾代夫最高法院發佈暫行法令,宣佈暫時中止前總統納希德的13年有期徒刑,並表示隨後將重新考量納希德的定罪。據報道,納希德2018年流亡在斯里蘭卡,將於11月1日返回馬爾代夫。 [8] 

穆罕默德·納希德遭遇襲擊

2021年5月6日,納希德在該國首都馬累遭遇路邊炸彈襲擊。7日,據法新社援引醫院消息報道,目前納希德情況“危急”。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