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穆罕默德·杜爾

鎖定
穆罕默德·杜爾(Muhammad Ture,1443—1538年),稱號“阿斯基亞·穆罕默德一世”(Askia Muhammad I),桑海帝國(Songhai Empire)皇帝(1493—1528年在位),是桑海帝國阿斯基亞王朝(Askiya/Askia Dynasty)的建立者。他的舅父索尼·阿里(Sunni/Sonni Ali Ber,1464—1492年在位)是索尼王朝(Sunni/Sonni Dynasty)的第三代君主,經過不斷的征戰,滅掉了曾經的宗主國馬裏帝國(Mali Empire)。穆罕默德·杜爾在舅父的朝廷中擔任高級將領,也立下了一系列戰功。索尼·阿里死後,由其子巴羅即位,但不到一年,就被樹大根深的穆罕默德·杜爾篡奪了帝位,結束了索尼王朝的統治。其時,杜爾已年屆五十,可謂大器晚成了。 [1-2] 
中文名
穆罕默德·杜爾
出生日期
1443年
逝世日期
1538年
職    業
皇帝
主要成就
阿斯基亞王朝的建立者
所處時代
桑海帝國時期

目錄

穆罕默德·杜爾成就

在非洲古典文明中,桑海文明僅次於埃及文明——學者杜波伊斯對桑海文明的評價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黑非洲(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或稱中南非洲)起步不晚,但由於地理的阻隔等諸多原因,直到中古時期,多數地區還未擺脱原始狀態。但從5到16世紀,中南非洲也發展出一系列王國和帝國,這些國傢俱有以下特徵:廣泛的與北非的跨撒哈拉貿易、龐大的常備軍和有效的徵税系統。15世紀興盛起來的桑海帝國是西非古代國家的集大成者,而穆罕默德·杜爾則是這個帝國最強盛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系列改革留給了後人許多遺產,影響直至當代。正因為如此,穆罕默德·杜爾在影響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中黑非洲的帝王中,位列第一。

穆罕默德·杜爾個人履歷

穆罕默德·杜爾上台之後,便着手實行改革。首先是改革軍制。索尼王朝時代,實行近似於義務兵役制的“全民皆兵”制度,表面上兵力眾多,但戰鬥力低下,且嚴重妨礙農業生產。杜爾實行了軍隊的職業化、精簡化,並吸收被征服民族入伍,完善步兵、騎兵、水兵的設置。接着,杜爾繼續了索尼王朝的征服戰爭,經過十年征戰,建立了一個“東到阿加德茲,南抵尼日爾河河曲,西至塞內加爾河上游,北部深入撒哈拉大沙漠”的龐大帝國。其統治領域囊括了西非最富庶的平原地區,超過了馬裏帝國的全盛時期。穆罕默德·杜爾也因此被尊稱為“阿斯基亞大帝”。
穆罕默德·杜爾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權的統治機構。設立了直屬皇帝的各部大臣,劃分行省,行省總督由杜爾任命他的親信擔任。他重視興修水利,開鑿了尼日爾河上游的運河,開發礦藏,統一帝國的度量衡,保護商路的暢通和商旅的安全。在他的時代,桑海帝國的經濟也達到全盛。但必須指出的是,桑海帝國是一個奴隸制十分發達的國家,帝國的繁榮是建立在奴隸的血汗上的。
穆罕默德·杜爾是真主安拉虔誠的信徒,先知穆罕默德忠實的追隨者。索尼王朝時代,在宗教方面延續西非土著的崇拜精靈、相信萬物有靈(有點類似於“泛神論”),因此引起了穆斯林商人的不滿,而穆斯林在桑海帝國的跨沙漠貿易中發揮了主要作用,對帝國經濟有很大影響。穆罕默德·杜爾登基之後,確立伊斯蘭教為國教,厚待伊斯蘭學者和商人,他在1497年到1498年,在一千名步兵和五百名騎兵的護衞下,穿越浩瀚的撒哈拉沙漠,到聖城麥加朝拜,並施捨了30萬金幣的經歷,在伊斯蘭教世界中成為美談,他也因此被伊斯蘭教世界承認為西非地區的哈里發。
對伊斯蘭教的提倡,使桑海帝國更好地接受了來自北方的先進文化。在他的時代,桑海帝國的文化出現了一時的繁榮,特別是在1492年西班牙的最後一個伊斯蘭堡壘格林納達陷落後,大批的伊斯蘭教學者南逃,被穆罕默德·杜爾收留厚待,更促進了西非文化事業的發展。廷巴克圖城,成為西非文化的中心,桑戈爾大學,則成為學術的中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