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穆提那之戰

鎖定
古羅馬共和國末期羅馬統治集團間的一次內戰。由爭奪高盧行省的控制權引起。安東尼卸任執政官後任山南高盧總督,而愷撒生前任命德奇穆斯·尤尼烏斯·布魯圖斯為山南高盧總督,雙方爆發衝突。布魯圖斯佔據波河流域大城穆提那(Mutina,今摩德納),遭安東尼軍隊包圍,持續四個月(前44年12月—前43年4月)。屋大維及兩執政官率軍增援布魯圖斯。公元前43年4月14—21日雙方展開戰鬥,安東尼戰敗,率殘部轉移至山外高盧,與李必達(雷必達)會合。但兩執政官陣亡。不久德奇穆斯·尤尼烏斯·布魯圖斯被暗殺。 [1] 
名    稱
穆提那之戰
發生時間
公元前 43年4月14日
地    點
穆提那
參戰方
布魯圖斯 安東尼
結    果
安東尼戰敗

穆提那之戰凱撒遇刺

贏得內戰的的凱撒 依然無法將元老院直接踢開 贏得內戰的的凱撒 依然無法將元老院直接踢開
公元前45年,隨着凱撒孟達之戰大獲全勝。持續數年的羅馬內戰也告終結,他自己也順利成為當之無愧的羅馬第一人。在前次內戰結束後,凱撒雖然在內戰的沙場上獲得完勝,卻依舊不能對大分部反對派都痛下殺手。這是因為古羅馬的悠久共和體制,不可能在摒除元老院體系的情況下運轉。無論本土的基層事務,還是外省的管理現狀,都不可能由最強者的親信去直接繼承。因此,包括西塞羅布魯圖斯在內的鐵桿反獨裁人士,都在走完赦免流程後堂而皇之的出現於元老院內。
但基於現實政治的寬宏大量,並不能讓共和派元老們感到滿意。雖然被他們搬來對抗凱撒的龐貝已經敗亡,卻依然被保留了幾個東方行省的軍政權力。同時,小龐培的艦隊已成功佔領西西里島,並將臨近的撒丁島科西嘉都納入控制範圍,通過反覆無常的劫掠+封鎖,時刻威脅着自埃及啓運的糧食等重要物資。因此,關於如何除掉大獨裁者的研討,就成為這個小圈子的日常議論話題。
勢力衰微的共和派 只能選擇對凱撒實施刺殺 勢力衰微的共和派 只能選擇對凱撒實施刺殺
到了公元前44年,眼看凱撒正通過一系列內政外交穩固自身地位,共和派元老們決定儘快動手。他們偷偷將匕首藏在衣袖中,並派人故意將孔武有力的安東尼支開。隨後靠着無可爭議的數量優勢,將死敵刺倒在元老院大堂的地板上。儘管凱撒本人還嘗試進行抵抗,卻架不住50個憤怒政客的羣起圍攻,從而心有不甘的告別了這個世界。稍後的屍檢報告更是顯示,他至少在這場混亂中被捅23下,最終因胸口致命傷造成的大失血而身亡。
然而,當興奮的共和派元老們公開向大眾宣佈自己勝利,得到的卻是沉沒與潛藏其中的恐懼。這是因為凱撒雖在大貴族圈內不得人心,卻也通過長期的福利發放和輿論造勢,為自己塑造出良好的公眾形象。至於那些早已習慣靠無償救濟度日的羅馬城市民,更不可能期望自己的供養者就這麼被菁英們幹翻在地。何況還有許多追隨過凱撒的次級軍頭存在,手握大批駐紮在意大利或外省的軍團,讓共和派們根本不敢搞徹底的反攻倒算。於是,當安東尼能堂而皇之地向市民前發表痛心演講,布魯圖斯等人的計劃在實際上已宣告破產。
向羣眾發表痛心演説的安東尼 向羣眾發表痛心演説的安東尼

穆提那之戰繼承人危機

凱撒的遺囑讓自覺勞苦功高的安東尼非常不滿 凱撒的遺囑讓自覺勞苦功高的安東尼非常不滿
於是在公元前45年的羅馬,就同時產生了兩場至關重要的繼承人危機。其中既有元老院對共和國至高威權的處理方案,也包括凱撒集團內部的失衡安排。可悲的是,這些問題恰恰都由凱撒的過早斃命而引起。
首先就是凱撒生前留下的遺囑,出人意料的將大部分遺產都留給了養子屋大維,而非自己最重要的副手安東尼。後者一直為集團利益在各地奔波,揹負着巨大風險,也擁有相當比重的不可替代性,無疑對這樣的安排格外不滿。但自己畢竟無權過問他人家事,又可以利用長期積累的軍中威望。於是就準備重拾凱撒路線,將自己打造成新一代的元老派克星。安東尼也正是利用這些短期優勢,成功與布魯圖斯等人達成妥協,讓自己暫時接替凱撒出任為期1年的執政官。隨後他將遠赴馬其頓擔任總督,與大量退役老兵一起共享退休生涯。
年輕的屋大維因繼承凱撒遺產而步入政界 年輕的屋大維因繼承凱撒遺產而步入政界
其次,年輕的屋大維清楚自己在羅馬軍政圈中毫無地位,需要不斷靠借力打力的方式來提升實際價值。他很快發現,佔據道德高位的元老院其實力量羸弱,非常忌憚安東尼這類具有軍事才能的凱撒舊部。於是果斷同布魯圖斯等人靠近,主動成為對方瓦解凱撒集團的突破口。用少數宣佈忠於自己的軍隊為背書,暫時成為共和派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於是,非常詭異的現象就在羅馬內部產生。共和派元老們好不容易打倒凱撒,卻不得不與他的法定繼承人聯合。除麾下那些所剩不多的殘兵和定期招募的新丁,就是在用部分前政敵的舊部撐場面。安東尼則暫時獨立為繼承凱撒路線的刺頭,也利用老上司留下的老兵為自己獲得話語權,卻不得不與其後人公開對立。類似的鬥爭運作模式,很容易讓習慣簡單王朝更迭的國內讀者犯迷糊,卻又是西方議會制鬥爭與封建集團廝殺的不二常態。
由於不滿安排 安東尼決定走武裝鬥爭路線 由於不滿安排 安東尼決定走武裝鬥爭路線

穆提那之戰矛盾徹底激化

安東尼要求將歸屬自己的馬其頓行省換到山南高盧 安東尼要求將歸屬自己的馬其頓行省換到山南高盧
到了公元前44年,安東尼即將從臨時的執政官位置上卸任,卻又不想去馬其頓擔任一個可有可無的普通總督。儘管那裏有大量忠於自己的老兵殖民地,卻是先前屬於共和派陣營的非嫡系省份。倘若自己乖乖就範,便會失去對羅馬城局勢的干預能力,難免不會再日後遭到清算。於是就提出新的要求,期望能將先前許給自己的地盤更換為山南高盧。
然而,元老院非常清楚山南高盧的戰略地位,並提前派西瑪斯(德奇穆斯·尤尼烏斯·布魯圖斯)率領3個新募軍團予以控制。此舉不僅能製造既成事實,也是要將意大利中部同駐紮有更多凱撒舊部的山北高盧隔開。安東尼也料到對方不會滿足自己,便在懸而未決的爭論結束前就搶先動手,將大量已被遣散的老兵都重新召集起來。除4個早已遠赴馬其頓的軍團正跨海而來,還有1個來自意大利本土的軍團被派往阿皮亞大道,準備迅速北上波河流域。
安東尼主動召集軍隊 向山南高盧發起進攻 安東尼主動召集軍隊 向山南高盧發起進攻
當年11月28日,安東尼隻身離開羅馬城,號召5個軍團隨自己爭取山南高盧。因為鎮守當地的現任總督,曾在前一年參與對凱撒的集體謀殺。所以自己的舉動不是私心使然,而是要為老上司討回公道。但在這些部隊開拔後不久,便有2個軍團臨陣倒戈,宣佈自己只忠於凱撒的繼承人屋大維。這場衝突也並沒有因內部混亂而趨於消停,反而讓當事人更急於發起快速進攻,也直接促成了屋大維與布魯圖斯的公開聯合。尤其當共和派的演講大師西塞羅重返元老院,便用精妙的辭藻將安東尼宣判為國家公敵。
但在這個新聯盟的軍隊做好準備前,叛軍已經在山南高盧獲得決定性勝利。雖然防禦當地的西瑪斯手裏同樣有3個軍團,但基本上是缺乏戰爭經驗的新兵蛋子,根本無法同凱撒陣營的老兵們相提並論。不過,安東尼本人向來只擅長猛打猛衝,對於更為複雜的事務缺乏興趣。如今又為爭取時間而依賴急行軍,根本來不及為可能的攻城戰做充分預估。所以當共和派的士兵順利躲進穆提那城,就只好搬出自己在高盧戰場的經驗,下令用大規模設防營地困死對手。
安東尼的老兵在戰鬥中完勝共和派新兵 安東尼的老兵在戰鬥中完勝共和派新兵
與此同時,屋大維已在羅馬城接收了趕來效忠自己的2個軍團,並用類似安東尼的方法又召集起3個軍團的遣散老兵。加上由執政官希爾提烏斯率領的共和派士兵,開始向北面的戰區挺進。直到公元43年的3月,另一位執政官潘薩又帶着4個新募軍團趕上來,從而使共和派方面佔據了絕對兵力優勢。安東尼對他們的行蹤也有所瞭解,卻不清楚來者手中究竟有多少部隊。但本着一再先下手為強的處事原則,還是決定在半途中對共和派實施突襲。
4月14日,安東尼留下部分老弱繼續圍困穆提那城,自己則親率2個主力軍團離開營地。由於偵察兵的疏忽,他到此時還以為自己只用面對潘薩率領的4個新兵軍團。考慮到自己手中還有不是招募來的輔助騎兵和輕步兵力量,無疑能在伏擊中握有先機。共和派軍隊對這樣的安排也是渾然不覺,在途徑蓋洛倫伏擊的沼澤時被打個措手不及,連作為主帥的潘薩也重傷而亡。但在安東尼即將徹底摧毀對手之際,屋大維與希爾提烏斯派遣的援兵順利抵達,對已經失去秩序的伏擊者展開反偷襲。後者這才發現對手數量實在太多,只能在蒙受相當損失後又回到穆提那的城下營地。

穆提那之戰出人意料的最大贏家

共和派在單獨面對安東尼時損失慘重 共和派在單獨面對安東尼時損失慘重
穆提那就是當代的北意大利城市 摩德納 穆提那就是當代的北意大利城市 摩德納
雖然自己的突襲計劃沒能實現,安東尼的主力卻依然完好,並佔據着穆提那外的穩固陣地。在大量的壕溝和胸牆包圍下,湧入過多士兵的城市已開始爆發糧荒。繼續穩步前進的屋大維等人對此也是心知肚明,決定儘快將圍攻者的營壘反向包圍起來。但對方的騎兵和輕裝部隊卻在沿途神出鬼沒,攪得主力步兵軍團的速度非常緩慢。於是就只能放棄間接戰略,選擇用風險係數最高的強攻去解決問題。
4月21日,大批共和派軍隊開始向着安東尼的主營地進發。後者還想靠輔助部隊化解危機,卻很快意識到騎兵無法在防禦態勢下逼退數量更多的步兵。由於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於圍攻城市,所以步兵被分散部署在漫長的兩道胸牆之間。當外圍的壕溝被共和派先遣隊填埋,也就無力抵抗對方的集中一點式強攻。以至於在穆提那之戰開始後不久,屋大維與希爾提烏斯的聯盟似乎已穩操勝券。
安東尼的軍隊還掌握着騎兵優勢 安東尼的軍隊還掌握着騎兵優勢
直到忠於安東尼的2個軍團姍姍來遲,不斷被擴大的缺口才暫時被防禦者堵住。一直呆在城頭觀察局勢的守軍,也見機行事地衝出大門,從內側稀釋安東尼陣營的薄弱兵力。但後者的部下畢竟身經百戰,並沒有因這樣的不利局面而顯現出潰敗跡象。
眼看雙方都要在僵持中付出高昂代價,希爾提烏斯決定對安東尼本人發起斬首行動。他親自率領1個充當預備隊的軍團,繞過雙方激烈角逐的正面戰場,直撲對方營中的主帥帳篷位置。由於對方兵力已遭戰線各頭的險情稀釋,他們在行動開始後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強力抵抗。但當大批的凱撒舊部發現後方失火,便不顧一切地向侵入者發起猛烈反撲。共和派士兵顯然抵擋不住,在主帥不幸陣亡後被逐出了敵方營地。
扛着鷹旗鼓舞士兵的屋大維 扛着鷹旗鼓舞士兵的屋大維
在這個至關重要的時刻,屋大維決心施展自己的謀略技巧。他立刻率領同樣由凱撒舊部組成的援軍,替代撤退的共和派進攻安東尼大營。兩支旗鼓相當的力量便又在帳篷間發生血拼。但沒有退路的叛軍陣營,還是爆發出比對手更強的求生欲。他們不僅擋住強度更高的新一輪突擊,還在混戰中將凱撒繼承人的旗手砍死。逼着屋大維一度親自肩扛鷹旗,才激勵自己的部下不要因頹勢而輕易放棄。但面對安東尼麾下的百戰精兵,他們還是清楚自己無法堅持更長時間。於是在找到希爾提烏斯的屍體後,便順勢而為地又從先前位置退了出去。
此後,原計劃從內部策應反擊的穆提那守軍,也因無力突破圍攻陣地而損失慘重。這樣意味着共和派實際上沒可能為城市解困,只能將當前的僵局再保持一段時間。
帶着希爾提烏斯屍體撤退的共和派士兵 帶着希爾提烏斯屍體撤退的共和派士兵
但兵力更少的安東尼,同樣因死戰不退而承受着相當損失。由於不清楚希爾提烏斯已經戰死,他非常擔心自己在原地遭更多共和派援軍壓制。於是在戰鬥結束的當天晚上就秘密下令撤軍,並於次日凌晨帶着所有人離開穆提那。由於屋大維也不準備阻攔自己,便成功通過附件的帕爾馬城,一路撤到西北部的利古里亞海岸。在那裏,他等來了副手文堤迪烏斯和3個軍團增援,以便在之後還保有能討價還價的實力。
當然,穆提那之戰的最大贏家,無疑從容是笑到最後的屋大維。由於幾位共和派同僚被安東尼打死,他實際上成為前線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所以並不急於對安東尼發起追擊,而是留在原地整合手頭資源。元老院很快從羅馬城中發來指令,要求各軍團服從守將西瑪斯的統一調度。但大部分士兵都拒絕向刺殺凱撒的兇手效忠,逼得布魯圖斯和西塞羅都只能眼睜睜看着屋大維擴充個人勢力。
穆提那之戰過後 羅馬後三巨頭正式成型

穆提那之戰後續

最終,羽翼漸豐的屋大維決定結束與共和派的短暫合作,派人到北方同安東尼進行接洽。兩位凱撒的最強繼承人,又迅速拉攏到同為集團舊部的雷必達,準備將西塞羅等人消滅殆盡。於是,古羅馬歷史上的後三巨頭同盟正式成型,新一輪的大規模內戰也就不可避免。
參考資料
  • 1.    王覺非主編.《歐洲歷史大辭典 · 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