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稻水象甲

鎖定
稻水象甲是象蟲科稻水象屬昆蟲, [5]  又名稻水象、稻根象。 [6]  成蟲體長2.6-3.8毫米,體壁褐色,密被相互連接的灰色鱗片。前胸背板和鞘翅的中區無鱗片,呈黑褐色或暗褐色。喙端部和腹面、觸角溝兩側、頭和前胸背板基部、眼四周,前、中、後足基節基部、腹部第3節、第4節腹面及腹部末端被黃色圓形鱗片,其餘各部鱗片均灰色。喙近扁圓筒形,略彎曲,與前胸背板約等長。觸角膝狀,柄節棒形,觸角棒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為寬的2.0-2.1倍,分為3節;前胸背板寬略大於長,前端略收縮,兩側邊近直形,小盾片不明顯;鞘翅明顯具肩。足腿節棒形,無齒;脛節細長彎曲,中足脛節兩側各有一排長的游泳毛。卵圓柱形,有時略彎,兩端圓,長約0.8毫米,初產時呈珍珠白色。 [5] 
稻水象甲在國際上分佈朝鮮半島、日本、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古巴、多米尼加、哥倫比亞、圭亞那, [6]  中國分佈在北京、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山東等。 [5]  稻水象甲成蟲平均壽命76天,雌蟲壽命更長,可達156天。稻水象甲有兩性生殖型和孤雌生殖型,發生在中國的均屬孤雌生殖型。成蟲在地面枯草上越冬,3月下旬交配產卵。卵多產於浸水的葉鞘內。 [6] 
稻水象甲是中國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雜草名錄》中規定的二類危險病蟲,中國危害較大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6] 
別    名
稻水象
稻根象
中文學名
稻水象甲
拉丁學名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鞘翅目(Coleoptera)
象蟲科(Curculionidae)
亞    科
沼澤象亞科 (Erirrhininae)
分佈區域
已分佈在十餘個省市,除青海、西藏、等地區外都可能有分佈。

稻水象甲簡介

我國危害較大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但未被列入我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根象。 [1] 
鑑別特徵:成蟲長2.6~3.8mm。喙與前胸背板幾等長,稍彎,扁圓筒形。前胸背板寬。鞘翅側緣平行,比前胸背板寬,肩斜,鞘翅端半部行間上有瘤突。雌蟲後足脛節有前鋭突和鋭突,鋭突長而尖,雄蟲僅具短粗的兩叉形鋭突。蛹長約3mm,白色。幼蟲體白色,頭黃褐色。卵圓柱形,兩端圓。
引入擴散原因和危害:隨稻秧、稻穀、稻草及其製品、其他寄主植物、交通工具等傳播。1976年進入日本,1988年擴散到朝鮮半島。1988年首次發現於河北省唐山市,1990年在北京清河發現。到1997年,它已在8省(直轄市)54個縣、市出現,破壞了310 000hm2農田。飛翔的成蟲可借氣流遷移10000米以上。此外,還可隨水流傳播。寄主種類多,危害面廣。成蟲蠶食葉片,幼蟲危害水稻根部。危害秧苗時,可將稻秧根部吃光。

稻水象甲形態特徵

成蟲長2.6~3.8mm。喙與前胸背板幾等長,稍彎,扁圓筒形。前胸背板寬。鞘翅側緣平行,比前胸背板寬,肩斜,鞘翅端半部行間上有瘤突。雌蟲後足脛節有前鋭突和鋭突,鋭突長而尖,雄蟲僅具短粗的兩叉形鋭突。蛹長約3mm,白色。幼蟲體白色,頭黃褐色。卵圓柱形,兩端圓。

稻水象甲成蟲

體長2.6~3.8mm,體壁褐色,密佈相互連接的灰色鱗片。前胸背板鞘翅的中區無鱗片,呈暗褐色斑。喙端部和腹面觸角溝兩側、頭和前胸背板基部、眼四周前、中、後足基節基部、腹部三四節的腹面及腹部的末端被黃色圓形鱗片。喙和前胸背板約等長,兩側邊近於直,只前端略收縮。鞘翅明顯具肩,肩斜。翅端平截或稍凹陷,行紋細不明顯,每行間被至少3行鱗片,第1、3、5、7行中部之後上有瘤突。腿節棒形不具齒。脛節細長彎曲,中足脛節兩側各有一排長的游泳毛。雄蟲後足脛節無前鋭突,鋭突短而粗,深裂呈兩叉形。雌蟲的鋭突單個的長而尖,有前鋭突。稻水象甲有兩性生殖型和孤雌生殖型,發生在中國的均屬孤雌生殖型。 [2] 

稻水象甲

長約0.8mm,圓柱形,兩端圓略彎,珍珠白色。 [2] 

稻水象甲老熟幼蟲

體長約10mm,白色,無足。頭部褐色。體呈新月形。腹部2~7節背面有成對向前伸的鈎狀呼吸管,氣門位於管中。 [2] 

稻水象甲

白色,大小、形狀近似成蟲,在似綠豆形的土繭內。 [2] 

稻水象甲分佈地區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
中國台灣、朝鮮半島(黃海南道黃海北道平安南道開城南浦平壤釜山慶尚南道、慶尚北道、京幾道)、日本、加拿大(阿爾巴塔)、美國(密執安、依阿華、伊利諾斯、紐約、新澤西、康涅狄格、哥倫比亞特區、馬里蘭弗吉尼亞堪薩斯阿肯色路易斯安那、得克薩斯、印第安那、佛羅里達明尼蘇達、蒙大拿、俄亥俄肯塔基密西西比、南卡羅來納、加利福尼亞)、墨西哥、古巴、多米尼加哥倫比亞圭亞那

稻水象甲寄主植物

稻水象甲成蟲寄主範圍很廣 ,其寄主有 10 科 64 種植物 ,包括水 、旱生植物 , 為雜食性害蟲 , 但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植物為主 ,水稻 、玉米及高粱受害最為嚴重 [3]  。稻水象甲食物複雜, 寄主範圍非常廣泛。Okada(1978)論述在美國成蟲取食的寄主植物有7科、56屬、76種, 幼蟲可取食的有5科、18屬、22種。Iwamoto(1986)報道在日本成蟲可在86種植物上取食, 幼蟲取食植物22種。稻水象甲最重要的寄主植物是水稻, 其次是禾本科、澤瀉科鴨跖草科、莎草科、燈心草科雜草。

稻水象甲鑑別特徵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
成蟲體長2.6~3.8mm,體壁褐色,密佈相互連接的灰色鱗片,前胸背板鞘翅的中區無鱗片,呈暗褐色斑。喙端部和腹面、觸角溝兩側、頭和前胸背板基部、眼四周、前中後足基節基部、腹部三、四節的腹面及腹部的末端被覆黃色圓形鱗片。喙和前胸背板約等長,有些彎曲,近於扁圓筒形。觸角紅褐色着生於喙中間之前,柄節棒形,觸角棒呈倒卵形或長橢圓形,棒為3節,棒節一光亮無毛。前胸背板寬大於長,兩側邊近於直,只前端略收縮。鞘翅明顯具肩,肩斜,翅端平截或稍凹陷,行紋細不明顯,每行間被覆至少3行鱗片,在中間之後,行間一、三、五、七上有瘤突。腿節棒形,不具齒。脛節細長彎曲,中足脛節兩側各有一排長的游泳毛。雄蟲後足脛節無前鋭突,鋭突短而粗,深裂呈兩叉形。雌蟲的鋭突單個的長而尖,有前鋭突。稻水象甲有兩性生殖型和孤雌生殖型,發生在中國的均屬孤雌生殖型。卵長約0.8mm,圓柱形,兩端圓,略彎,珍珠白色。老熟幼蟲體長約10mm,白色,無足,頭部褐色。體呈新月形。腹部2~7節背面有成對向前伸的鈎狀氣門。蛹白色,大小、性狀近似成蟲,在似綠豆形的土繭內。

稻水象甲生物學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
水生昆蟲,成蟲在地面枯草上越冬,3月下旬交配產卵。卵多產於浸水的葉鞘內。初孵幼蟲僅在葉鞘內取食,後進入根部取食。羽化成蟲從附着在根部上面的蛹室爬出,取食稻葉或雜草的葉片。成蟲平均壽命76天,雌蟲壽命更長,可達156天。危害時蟲口密度可達每平方米200頭以上。

稻水象甲檢驗方法

禁止從疫區調運秧苗、稻草、稻穀和其他寄主植物及其製品,防止用寄主植物做填充材料。嚴格檢疫檢驗,通過對其適生區、適生場所、嗜好寄主植物,採樣檢驗,開展普查、監測,力求做到早發現。
有關檢疫規定 稻水象甲是中國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雜草名錄》中規定的二類危險病蟲,應嚴格施行檢疫。

稻水象甲控制方法

稻水象甲 稻水象甲
稻田秋耕滅茬可大大降低田間越冬成蟲的成活率。結合積肥和田間管理,清除雜草,以消滅越冬成蟲。水稻收穫後要及時翻耕土地,可降低其越冬存活率。保護青蛙、蟾蜍蜘蛛、螞蟻、魚類等天敵。應用白僵菌線蟲對其成蟲防治有效。施藥品種以選用擬除蟲菊酯類農藥為宜。嚴禁從疫區調運可攜帶傳播該蟲的物品。對來自疫區的交通工具、包裝填充材料應嚴格檢查,必要時做滅蟲處理。

稻水象甲物種管理

2023年1月1日起,被列入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