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稻棘緣蝽

鎖定
昆蟲名,為半翅目緣蝽科。分佈在上湖南、湖北、廣東、雲南、貴州、西藏等。寄主於水稻、麥類、玉米、粟、棉花、大豆、柑橘、茶、高粱等。喜聚集在稻、麥的穗上吸食汁液,造成秕粒。
中文名
稻棘緣蝽
別    名
稻針緣蝽
黑棘緣蝽
拉丁學名
Cletus punctiger Dallas
動物界
半翅目
緣蝽科
分佈區域
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河南、福建、江西等

稻棘緣蝽特徵描述

稻棘緣蝽成蟲

稻棘緣蝽 稻棘緣蝽
體長9.5—11mm,寬2.8—3.5mm,體黃褐色,狹長,刻點密佈。頭頂中央具短縱溝,頭頂及前胸背板前緣具黑色小粒點,觸角第1節較粗,長於第3節,第4節紡錘形。複眼褐紅色,單眼紅色。前胸背板多為一色,側角細長,稍向上翹,末端黑。

稻棘緣蝽

長1.5mm,似杏核,全體具珠澤,表面生有細密的六角形網紋,卵底中央具1圓形淺凹。

稻棘緣蝽若蟲

共5齡,3齡前長橢圓形,4齡後長梭形。5齡體長8—9.1mm,寬3.1—3.4mm,黃褐色帶綠,腹部具紅色毛點,前胸背板側角明顯生出,前翅芽伸達第4腹節前緣。

稻棘緣蝽發生規律

稻棘緣蝽
稻棘緣蝽(5張)
湖北1年生2代,江西、浙江3代,以成蟲在雜草根際處越冬,江西越冬成蟲3月下旬出現,4月下旬一6月中下旬產卵。第一代若蟲5月上旬~6月底孵出,6月上旬~7月下旬羽化,6月中下旬開始產卵。第二代若蟲於6月下旬~7月上旬始孵化,8月初羽化,8月中旬產卵。第三代若蟲8月下旬孵化,9月底~12月上旬羽化,11月中旬一12月中旬逐漸蟄伏越冬。廣東、雲南、廣西南部無越冬現象。羽化後的成蟲7天后在上午10時前交配,交配後4—5天把卵產在寄主的莖、葉或穗上,多散生在葉面上,也有2—7粒排成縱列。早熟或晚熟生長茂盛稻田易受害,近塘邊、山邊及與其他禾本科、豆科作物近的稻田受害重。

稻棘緣蝽防治方法

(1)結合秋季清潔田園,認真清除田間雜草,集中處理。
(2)在低齡若蟲期噴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2000—5000倍液、2.5%敵殺死(溴氰菊酪)乳油2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每667㎡噴對好的藥液50L。防治1次或2次。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