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種諤

鎖定
種諤(1027-1083年),字子正, [1]  河南洛陽人,北宋將領,名將種世衡的兒子。
憑藉父蔭入仕,累遷左藏庫副使。在延州守帥陸詵的推薦下,鎮守青澗城治平四年(1067年),迫降西夏將領嵬名山,擊潰敵軍圍襲,進築綏州,累遷鄜延經略安撫副使。攻克米脂城,大敗西夏援軍八萬於無定川,謀劃在橫山築城,但徐禧與鄜延經略使沈括決定修築永樂城,繼續鎮守延州。
元豐六年(1083年),面對永樂城遭到西夏圍困,固守不救,遷知延州,背上癰疽發作,去世,終年五十七。 [16] 
子正
所處時代
北宋
出生日期
1027年
逝世日期
1083年
本    名
種諤
官    職
延州知州

種諤人物生平

種諤初掌青澗

種(hóng)諤最初因父親種世衡的恩蔭,多次升官授任左藏庫副使。後來,延州(今陝西延安)守帥陸詵推薦種諤掌管青澗城(位於延州東北二百里)。 [1] 
當時,西夏部落酋長令㖫歸附北宋,陸詵恐怕惹起事端,打算不接納其歸附,但在種諤的請求下接受了歸附。西夏人前來索要令㖫,陸詵詢問種諤怎樣答覆,種諤説:“如果西夏一定要討回令㖫,就應當用景詢(逃亡到西夏的宋朝人)來交換。”西夏人這才停止要人。 [2] 

種諤綏州築城

治平四年(1067年),當時西夏將領嵬名山部落在之前宋朝的綏州境內,他的弟弟嵬名夷山先前已歸降宋朝,種諤派人通過嵬名夷山引誘嵬名山,用金盂進行賄賂,嵬名山的手下小吏李文喜接受賄賂而答應投降,但嵬名山不知道此事。種諤立即把此事報告朝廷,朝廷詔令轉運使薛向和陸詵委託種諤招納他們。 [3]  種諤不等朝廷答覆,就發動所部的全部兵力長驅向前,包圍嵬名山的族帳。嵬名山驚慌,拿起槍想要戰鬥,嵬名夷山叫他説:“兄長已約好投降,為什麼還要這樣?”李文喜趁機拿出所接受的金盂給嵬名山看,嵬名山丟掉槍而哭泣,然後帶領部眾跟從種諤南行。種諤於是收復綏州,共繳獲酋長首領三百人、一萬五千户、兵士一萬人。 [4] 
種諤想要在綏州故地築城時,陸詵以無詔出師的名義,召回種諤。種諤率軍隊駐紮在懷遠,早晨起來正在梳頭,敵軍聚集四萬人馬,附着城牆結陣。種諤開門以待,派嵬名山率領新歸降的一百多人挑戰,種諤的軍隊跟隨其後,擊鼓前進而出。到達晉祠佔據險要地勢,派副將燕達、劉甫為兩翼,自己率領中軍,然後關閉城壘,集中全部老弱之人登城雷鼓吶喊以迷惑敵軍。不久,三軍協同作戰,追擊敵軍二十里,俘獲斬殺很多敵軍,於是在綏州築城。 [5] 

種諤宦海沉浮

陸詵彈劾種諤擅自興兵,而且不接受指揮約束,打算逮捕他治罪,但此事還沒結果,陸詵就調任秦州了。諫官們紛紛攻擊種諤,於是傳送吏部論罪,被貶官秩四等,安置在隨州居住。恰逢侯可因報告水利之事入朝見宋神宗趙頊,宋神宗問起種諤的事,侯可回答説:“種諤奉有密旨攻取綏州而獲罪,日後還怎麼派人作事呢?”宋神宗也很後悔,於是恢復了種諤的官職。 [6]  韓絳擔任陝西宣撫使時,任用種諤為鄜延路兵馬鈐轄。 [18] 
熙寧四年(1071年)正月,種諤在羅兀(一作囉兀)北部襲擊西夏軍隊,將其打得大敗。隨後,韓絳在羅兀築城, [7]  圖謀攻取橫山,命令種鍔率軍兩萬出兵無定川,讓眾將都接受種諤的指揮約束,調發河東軍隊到銀州會合。羅兀城剛修築成功,慶州士兵就發生了叛亂,朝廷下詔退兵,放棄羅兀城。三月,種諤因此事受到責罰,降職為汝州團練副使,安置在潭州。 [8]  四月,再貶任賀州別駕, [9]  移至單州安置,隨後又移至華州安置。 [21] 

種諤征討叛亂

熙寧九年(1076年)三月,韓絳第二次擔任宰相,上奏陳述種諤以前的功勞,於是復任其為禮賓副使、知岷州。十一月,唃廝囉政權君主董氈部將青宜結鬼章率軍進犯洮州、岷州,新歸附的羌人多數反叛,種諤等人率軍在鐵城擊殺青宜結鬼章。 [10]  隨後跟隨李憲出兵邊塞,收復洮州,攻佔逋宗、講珠、東宜諸城,乘敵不備進襲到大河,斬下敵軍七千首級。 [11] 
熙寧十年(1078年)三月,種諤升任東上閣門使、文州刺史、涇州知州,改任鄜延副總管。 [12]  [22] 

種諤攻略西夏

元豐四年(1081年),宋神宗説:“西夏國主李秉常為太后所囚禁,可趕快派本路官兵直搗巢穴。”種諤入朝,覲見宋神宗,誇大其辭説:“西夏國沒有人才,李秉常是個孩子,我前去便可抓着他的手臂將他帶來”。宋神宗受到種諤的話鼓動壯,決意西征,授經略安撫副使,眾將全都聽他的指揮約束。種諤立即率軍駐紮在邊境上,宋神宗因種諤提前輕率出動,而讓他聽命於王中正 [23]  當時,西夏軍屯兵在夏州,種諤率領本路和開封地區的七支軍隊攻打米脂寨,三天沒有攻克。西夏八萬軍隊前來增援,種諤在無定川抵禦他們,伏兵出擊,截斷西夏軍首尾,將他們打得大敗, [13]  降服米脂守將令介訛遇。捷報傳到朝廷,宋神宗大喜,羣臣都向宋神宗祝賀。宋神宗派遣宦官諭示獎賞,而且解除王中正的職務。 [14] 
種諤留下一千人守衞米脂,進駐於銀、石、夏三州,卻不見西夏軍蹤影。開始時,種諤接受詔命是,應當在靈武會合軍隊,但種諤繞遠路不向前進軍,使得士兵飢餓疲乏,於是他打算用糧運不繼的名義,歸罪於轉運使李稷。結果,駐軍在麻家坪時,大校劉歸仁帶兵潰逃,朝廷下詔撤回軍隊。但種諤還是升任了鳳州團練使、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 [15] 

種諤橫山之議

種諤謀劃佔據橫山的志願尚未完成,於是派兒子種樸上奏他的計策。宋神宗召見種樸詢問情況,升任種樸為閣門祗候。朝廷想要到橫山築城,命令徐禧、李舜舉到鄜延商議。種諤説:“橫山延綿千里,多產馬匹適合耕種,百姓強悍善戰,而且有鹽鐵之利,西夏人依靠它為生;其城壘都控制險要,足以守禦。現在建功立業,應當從銀州開始。其次遷徙宥州,再其次修築夏州,三州修好後鼎峙而立,那麼橫山之地已囊括在三州之中。再其次是修築鹽州城,那麼橫山的強兵戰馬、山澤之利,都歸我大宋所有。其地勢居高臨下,俯視興州、靈州,可以直搗西夏的巢穴。”但徐禧和沈括定議遷移銀州,修築永樂城(今陝西米脂縣馬湖峪),與種諤開始的謀劃不同,於是奏請朝廷讓種諤留守延州。 [24] 

種諤因病去世

元豐六年(1083年),永樂城遭到西夏軍圍困,種諤觀望不去援救,宋神宗希望他以後還能效力,所以對其觀望不援救的事置之不問,而且因為擔心夏軍來襲,任命種諤為延州知州。不久,種諤因背上癰疽發作去世,終年五十七歲。 [16] 

種諤主要影響

種諤是北宋名將,屢立戰功,主要戰績有:
治平四年(1067年),種諤降服西夏將領嵬名山部落,收復綏州並築城。 [4]  [5] 
熙寧四年(1071年),種諤在羅兀打敗西夏軍。 [7] 
熙寧九年(1076年),青唐作亂,種諤擊殺青唐大將青宜結鬼章。 [10]  隨後跟隨李憲出兵邊塞,收復洮州,攻佔逋宗、講珠、東宜諸城,斬下敵軍七千首級。 [11] 
元豐四年(1081年),種諤在無定川擊敗西夏軍,降服米脂守將令介訛遇 [14] 

種諤歷史評價

種太尉傳》:諤雖名將,而喜事貪功,實開永樂之釁。 [19] 
《宋史》:①諤善馭士卒,臨敵出奇,戰必勝,然詐誕殘忍,左右有犯立斬,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諤飲食自若。敵亦畏其敢戰,故數有功。②自熙寧首開綏州,後再舉西征,皆其兆謀,卒致永樂之禍。議者謂諤不死,邊事不已。 [17] 

種諤軼事典故

種諤斬殺軍吏

元豐四年(1081年),進攻西夏時,轉運使李稷負責供應軍餉,早晨進入種諤的軍營,軍吏鳴鼓行禮。種諤問軍吏説:“軍隊有幾個主帥?我應當借你的頭來代替轉運使。”立即將行禮的軍吏斬首,李稷嚇得馬上退出軍營。 [25] 

種諤欺騙門客

種諤曾經在渡黃河時,倉卒遇上敵人,種諤欺騙門下客説:“事情緊急,你可以穿上我的衣服,乘坐我的馬,追隨旗鼓千騎,趕快奔赴大軍。”門下客相信了他,敵人以為門下客是種諤,隨後追擊,此人差點丟了性命。 [26] 

種諤親屬成員

叔祖
种放(?—1015年),字明逸,博通經史,多為歌詩。隱居終南山豹林谷東明峯,自號云溪醉叟。以講習為業,士大夫多從之學。著《蒙書》及《嗣禹説》《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錄》,人多傳之。鹹平中。以張齊賢薦,賜對便殿,授右司諫、直昭文館。其後,常往來於山林朝廷間。景德中,擢右諫議大夫。大中祥符中,拜工部侍郎。晚年頗飾輿服,於長安廣置良田,橫行不法,時議漸薄之。 [20] 
父親
種世衡(985年—1045年),字仲平,种放之侄。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以蔭,補將作監主簿。天聖中,累官風州通判。忤章獻後劉娥的姻親、鳳翔知府王蒙正,遭陷害,坐罪流竇州。後得雪誣,累遷為籤書鄜州判官廳公事。以築青澗城有功,擢內殿承製、知青澗城。開營田、募商賈,城遂富實。慶曆二年(1042年),遷洛苑副使、知環州。結好周邊蕃部,大練民兵。又行反間計,使元昊誅其大將野利兄弟。遷東染院使、環慶路兵馬鈐轄。抱病與知原州蔣偕出兵築細腰城,城成而卒。 [20] 
哥哥
種古,一作種詁,字大質,種世衡長子。少慕從祖种放為人,不事科舉。嘗任官,推以與弟,時號“小隱君”。慶曆中,以其父遺恩,錄為天興縣尉。治平三年(1066年年),用呂公弼薦,以大理評事,授內殿崇班、陝西沿邊駐泊都監。神宗時。歷任涇原路都監、知原州、永興軍路鈐轄、知鎮戎軍等職,用兵治民,多有勞績,官終知隰州.卒年七十。 [20] 
弟弟
種診,仁宗朝,以父任補官。治平二年(1065年),以殿中丞,為洛苑副使、環慶路都監,遷知環州。宋神宗即位,改北作坊使,尋兼閤門通事舍人。熙寧二年(1069年),召對,令其久任,擢兼本路鈐轄。再遷皇城副使。熙寧四年(1071年),坐擅自應允西夏通和,降西京作坊副使。其後,累遷內藏庫使,歷知鎮戎軍、涇原鈐轄、永興軍鈐轄等職。元豐六年(1083年),以年老罷任。與其兄種古、種諤皆有將才,關中號為“三種”。 [20] 
種誼,字壽翁。種世衡第八子。倜儻有氣節,喜讀書。熙寧中補官。從大將高遵裕姝復洮、岷二州,又平山後羌。積功遷為熙河副將。蒞軍嚴整,命令一下,士卒死不敢避。元祐初,知岷州。出兵收復洮州,生擒西蕃大首領青宜結鬼章,擢西上閤門使,領康州刺史,徙知郎州。元祜四年(1089年)。除權熙河鈐轄、知蘭州兼主管沿邊安撫司。元祜七年。以築定遠城有勞,領保州團練使,令再任。未幾病卒,卒年五十五。 [20] 
兒子
種樸(?—1099年) ,神宗朝,以父任補右班殿直,累加罔門祗候。元祜中,為熙河路經略安撫司勾當公事。遷西京左藏庫副使兼陶門通事舍人。紹聖四年(1097年),擢涇原路都監、知鎮戎軍。元符元年(1098年),領兵進築興平城橫山寨,遷文思使。次年,以進築天都寨及與西夏軍戰於赤羊川有功,累遷皇城使、昌州刺史、熙河蘭會路鈐轄兼知河州、管勾洮西沿邊安撫司公事。蕃部阿章叛,發兵進討,戰沒。 [20] 
《種太尉傳》 [19]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 [17] 

種諤軼事典故

種諤進築橫山之議

現存史料對於進築橫山與永樂城之議的記載頗有不同,有以下幾種説法:
1.沈括議進築橫山
據《皇宋十朝綱要》記載,元豐五年五月,知延州的沈括提出進築橫山。《宋史》卷334《徐禧傳》也持此説。《宋會要輯稿》則進一步記載1城永樂的建議也為沈括提出。
2.沈括、種諤共議進築橫山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326則記載是沈括與種諤言共同提出進築橫山,隨後又提出先修宥州,以此為根據,再進築銀、夏的建議。
3.種諤議進築橫山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328又記載,進築橫山是種諤單獨提出的,作者李燾指出,種諤的論述與沈括大致相同,兩人於五月丙午日“同列奏”。這兩篇建議的區別在於,種諤與沈括同論奏的建議在橫山築城的順序為宥州——銀州——夏州,而種諤的單獨建議則是銀州——宥州——夏州。 [19] 
觀望不救永樂
永樂城遭西夏軍圍困時,《宋史》記載種諤觀望不去援救,多有批評種諤坐視永樂城陷的説法。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原副教授曾瑞龍則對此説法進行了批駁,他認為種諤固守延州,反而是根據自己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的正確選擇,以此來保存延州的兵力,使其不再遭受重創。 [19] 
參考資料
  • 1.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諤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庫副使,延帥陸詵薦知青澗城。
  • 2.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夏酋令〈口夌〉內附,詵恐生事,欲弗納,諤請納之。夏人來索,詵問所以報,諤曰:“必欲令〈口夌〉,當以景詢來易。”乃止。詢者,中國亡命至彼者也。
  • 3.    《宋史·卷十四·本紀第十四》:夏將嵬名山部落在故綏州,其弟夷山先降,諤使人因夷山以誘之,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許降,而名山未之知也。諤即以聞,詔轉運使薛向及陸詵委諤招納。
  • 4.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諤不待報,悉起所部兵長驅而前,圍其帳。名山驚,援槍欲鬥,夷山呼曰:“兄已約降,何為如是?”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槍哭,遂舉眾從諤而南。得酋領三百、户萬五千、兵萬人。
  • 5.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將築城,詵以無詔出師,召諤還。軍次懷遠,晨起方櫛,敵四萬眾坌集,傅城而陳。諤開門以待,使名山帥新附百餘人挑戰,諤兵繼之,鼓行而出。至晉祠據險,使偏將燕達、劉甫為兩翼,身為中軍,乃閉壘,悉老弱乘城鼓譟以疑賊。已而合戰,追擊二十里,俘馘甚眾,遂城綏州。
  • 6.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詵劾諤擅興,且不稟節制,欲捕治,未果而詵徙秦。言者交攻之,遂下吏,貶秩四等,安置隨州。會侯可以言水利入見,神宗問其事,對曰:”種諤奉密旨取綏而獲罪,後何以使人?”帝亦悔,復其官。
  • 7.    《宋史·卷十五·本紀第十五》:己丑,種諤襲夏兵於囉兀北,大敗之,遂城囉兀。
  • 8.    《宋史·卷十五·本紀第十五》:丙午,種諤坐陷撫寧堡,責授汝州團練副使、潭州安置。
  • 9.    《宋史·卷十五·本紀第十五》:種諤再貶賀州別駕。
  • 10.    《宋史·卷十五·本紀第十五》:壬午,鬼章寇岷州,知州種諤等敗之鐵城。
  • 11.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絳再相,訟其前功,復禮賓副使、知岷州。董氈將鬼章聚兵於洮、岷,新羌多叛,諤討襲誅之。從李憲出塞,收洮州,下逋宗、講珠、東宜諸城,掩擊至大河,斬首七千級。
  • 12.    《宋史·卷十五·本紀第十五》:戊子,以鬼章敗,種諤等賞官有差。
  • 13.    《宋史·卷十六·本紀第十六》:庚戌,夏兵救米脂砦,鄜延經略副使種諤率眾擊破之。辛亥,種諤又敗夏人於無定川。
  • 14.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敵屯兵夏州,諤率本路並畿內七將兵攻米脂,三日未下。夏兵八萬來援,諤御之無定川,伏兵發,斷其首尾,大破之,降守將令介訛遇。捷書聞,帝大喜,羣臣稱賀,遣中使諭獎,而罷中正。
  • 15.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諤留千人守米脂,進次銀、石、夏州,不見敵。始,被詔當會靈武,諤迂枉不進,士卒飢憊,欲以糧運不繼歸罪轉運使李稷。駐軍麻家平,大校劉歸仁以眾潰,詔令班師。猶遷鳳州團練使、龍神衞四廂都指揮使。
  • 16.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既而永樂受圍,諤觀望不救,帝冀其後效,置不問,且虞賊至,就命知延州。疽發背卒,年五十七。
  • 17.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6-01]
  • 18.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韓絳宣撫陝西,用為鄜延鈐轄。
  • 19.    劉雙怡. 元豐五年宋朝進築橫山雜考——兼論《種太尉傳》中的一些問題[J]. 西夏學, 2017, (2):58-63.
  • 20.    楊倩描主編.宋代人物辭典 上:河北大學出版社,2015.01:第104-106頁
  • 21.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韓絳在羅兀築城,規取橫山。命令種諤率兵二萬出無定川,命令眾將都受種諤的指揮約束,調發河東軍隊會於銀州。城築成但慶州士兵叛亂,詔令罷師,放棄羅兀,種諤被責罰降授汝州團練副使。再貶為賀州別駕,移單州,又移華州。
  • 22.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遷東上閣門使、文州刺史、知涇州,徒鄜延副總管。
  • 23.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上言:“夏主秉常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搗其巢穴。”遂入對,大言曰:“夏國無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來耳。”帝壯之,決意西討,以為經略安撫副使,諸將悉聽節制。諤即次境上,帝以諤先期輕出,使聽令於王中正。
  • 24.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諤謀據橫山之志未已,遣子樸上其策。帝召樸問狀,擢為閣門祗候。將進城橫山,命徐禧、李舜舉使鄜延計議。諤言:“橫山延袤千里,多馬宜稼,人物勁悍善戰,且有鹽鐵之利,夏人恃以為生;其城壘皆控險,足以守禦。今之興功,當自銀州始。其次遷宥州,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峙,則橫山之地已囊括其中。又其次修鹽州,則橫山強兵戰馬、山澤之利,盡歸中國。其勢居高,俯視興、靈,可以直覆巢穴。”而禧與沈括定議移銀州,城永樂,與諤始謀異,乃奏留諤守延。
  • 25.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李稷之饋軍也,旦入諤營,軍吏鳴鼓聲喏。諤呼問吏曰:"軍有幾帥?要當借汝頭以代運使。"即叱斬之。稷惶怖遽出。
  • 26.    《宋史·卷三百三十五·列傳第九十四》:嘗渡河,猝遇敵,紿門下客曰:"事急矣,可衣我衣,乘我馬,從旗鼓千騎,亟趨大軍。"客信之,敵以為諤,追之,幾不免。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