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種羣波動

鎖定
種羣波動(Population Fluctuations)是指處於平衡狀態的種羣,隨時間發展其種羣數量圍繞某一飽和量上下波動的現象。
環境條件變化可引起種羣數量波動,如干旱、酷暑、嚴冬、流行疾病等因素可使種羣減少數量;而温和、濕潤、風調雨順等年景會使種羣數量增加等。此外種羣自身特性也可引起種羣大小波動,例如種羣增長率隨密度改變而變化時,種羣動態可以表現為不同的類型,包括穩定、有規則波動和無規則波動等。此外,密度對種羣增長率的影響經常還表現不同的時滯現象,如果將邏輯斯蒂方程加進時滯(τ)修正項,即 通過計算已知: 當01/2л時,種羣發生穩定的週期波動。芬內迪(J.P.Finerty)1980年發現加拿大極地兔和猞猁以及麝鼠(Ondatra zibethica)以10年為週期進行波動;旅鼠和某些鼠科動物則經歷以4年為週期的種羣數量波動。
中文名
種羣波動
外文名
Population Fluctuations
含    義
上下波動的現象
原    因
尚無令人信服的解釋
圍    繞
種羣數量圍繞某一飽和量
影響因素
環境條件變化可引起種羣數量波動
簡介
種羣波動(population fluctuation)種羣密度圍繞環境容納量水平所作的上下變動。任何一個種羣的數量都是隨時間而變動的,當種羣數量增長達到它的環境容納量水平後,很少能保持在這一水平上而是經受着不規則的或規則的波動,又稱振盪有時種羣數量會在短期內迅速增長,稱為種羣暴發,在種羣暴發後,往往出現大批死亡,使種羣數量劇烈下降,稱為種羣崩潰種羣數量變動的結果,可能是種羣衰落或滅亡,也可能是較長時間地維持在某一水平,稱為種羣平衡。種羣數量變動可分為季節性波動和年波動兩大類型。 [1] 

種羣波動季節性波動

由於氣候的季節性變化和生物的適應性變化所引起的種羣數量波動。具有生殖季節性,生活史短促和有季節性遷移特徵的種類常表現為季節性波動。如多數昆蟲、一年生植物、淡水或海洋中的多數浮游生物。熱帶地區雖沒有明顯的季節變化,但許多種類的種羣數量表現出與降水有關的週期性變化。環境穩定的熱帶雨林中,隨着植物週期性開花結實,許多昆蟲和鳥類的種羣數量也表現出週期性變化。由於各年度温度、降水等氣候條件的差異,某些種羣數量的季節消長也表現出明顯差異。如為害棉花的盲蝽象種羣數量的季節消長,因棉花蕾鈴期間降水量和降水期的不同,而分為四種類型:中峯型,幹早年份出現,警鈴兩期受害均較輕;雙峯型,澇年出現蕾鈴兩期受害均較重;前峯期,前澇後早年份出現,首期受害較重;後峯型,前早後澇年份出現鈴期受害較重。 [1] 

種羣波動年波動

種羣數量在不同年份間的上下變動。年波動分為兩類區:一、不規則波動。大多受非生物因子,特別是氣候因子的年度變化所控制。根據中國上千年的氣象和蝗害記錄,可以確定乾旱是蝗害大發生的重要原因;二、規則波動(或稱週期性波動)。常受種羣內部及其他生物因素的控制。 [1] 
參考資料
  • 1.    何康  .中國農業百科全書  :農業出版社  ,1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