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種稗嘆

鎖定
《種稗嘆》是方回的詩作之一,此詩通過稗子的“贗勝真”反映了其時災害的嚴重,但聯繫作者身世,此恐不是其本意,方回降元,氣節卑污,此詩吞吞吐吐中,有為自己丑行辯解之意。稗草由賤而貴,出於天災,稗人的存在,也主要是客觀環境使然,言外之意是,無元兵入侵,方回就不會成為人所唾罵的民族敗類。這種開脱當然是無力的。
作品名稱
種稗嘆
作    者
方回
創作年代
宋代
文學體裁

種稗嘆作品原文

種 稗 嘆[1]
農田插秧秧綠時,稻中有稗農未知。
稻苗欲秀稗先出,拔稗飼牛惟恐遲。
今年浙西田沒水,卻向浙東糴稗子[2]。
一斗稗子價幾何,已值去年三鬥米。
天災使然贗勝真[3],焉得世間無稗人[4] 。 [1] 

種稗嘆作品註釋

[1] 稗:稗子,又稱稗草,稻田害草。
[2] 糴(dí):買。
[3] 贗(yàn):假的。
[4] 稗人:如稗草一樣的有害之人。 [2] 

種稗嘆作品簡析

這首詩通過詠物寄懷,詩意比較複雜。首四句言稗草剛生與稻苗渾然難辨,一旦發現,農民即除之而後快,見出稗草的危害及農民的厭惡之情。“今年”四句寫浙西天旱缺糧,向浙東買稗子充飢,而稗子竟比常年稻價高上數倍,貴賤變化之大令人咋舌!尾兩句是作者的感嘆,“天災使然贗勝真”言稗子貴過稻穀的“贗勝真”現象,完全是天災使然,並非稗子本身有何變化。“焉得世間無稗人”希望世間沒有如稗之人。

種稗嘆作者簡介

方回(1227—1307),字萬里,號虛谷,歙縣(今安徽歙縣)人。宋景定間別省登第,知嚴州。元兵至,迎降,授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方回人品低劣,宋時,媚權奸賈似道,似道勢敗,又首先劾之,見風使舵。元兵至,身為太守,卻舉兵投降,毫無氣節人理。老倡道學,以所謂尊朱子掩其醜跡。但方迴文學成就卻不可偏廢。編《瀛奎律髓》,評選唐宋以來律詩,標榜江西詩派,並倡“一祖三宗”之説,以杜甫為一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三宗。晚年撰《文選顏鮑謝詩評》。有《虛谷集》已佚,今存《桐江集》、《桐江續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