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種桑

鎖定
《種桑》是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以種桑為有關民生的大事開頭,顯示栽種桑樹意義的重大和歷史的悠久。中間六句寫種桑,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在永嘉仍有着相當的從政責任感,並非完全不關心郡中的事務。最後四句抒發感想,表達栽種桑樹僅僅是他治理永嘉的第一步。這首詩語言質樸,雖然也運用典故,但卻通俗易懂。
作品名稱
種桑
作    者
謝靈運
創作年代
南朝宋
作品出處
《謝康樂集》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種桑作品原文

種桑
詩人1陳條柯2,亦有美攘剔3
前修4為誰故,後事56紡績7
常佩8知方誡9,愧微10富教益11
浮陽12騖嘉月13,藝桑14迨間隙15
疏欄16發近郛17,長行18達廣埸19
曠流20始毖泉21,湎途2223跬跡24
2526將長成,慰我海外役27 [1] 

種桑作品註釋

種桑詞句註釋

1.詩人:特指《詩經》作者。
2.條柯(kē):修剪枝條。見《詩經·七月》:“蠶月條桑,取彼斧斨。”
3.攘(rǎng)剔:剔除,亦指修剪繁冗的枝條。見《詩經·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檿,音yǎn ,山桑)。”
4.前修:前代的賢人。《離騷》“謇吾法夫前修兮”王逸注:謂前世遠賢。
5.後事:相當於後人。
6.資:藉助,依靠。
7.紡績:織絲曰紡,織麻曰績,這裏偏指紡絲而言。
8.佩:牢記不忘。《篇海類編·人部》:“凡心記而服從之曰佩。”
9.知方誡:有關要讓人民知曉禮法的訓誡。指《論語·先進》篇子路所説“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話,《釋文》引鄭玄雲:“方,禮法也。”
10.微:無,沒有。
11.富教益:讓人民富足並受到教化這樣的政治效益。語本《論語·子路》篇冉有問孔子:衞國“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回答説:“富之。”冉有接着問:“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回答説:“教之。”
12.浮陽:浮動的陽光。
13.騖(wù)嘉月:使風和日麗的美好春天迅速流逝。
14.藝桑:種植桑樹。
15.迨(dài)閒隙:要趕在農事空閒的時候。
16.疏欄:指桑樹一排排地均勻分佈。
17.發近郛(fú):從臨近的外城牆開始。
18.長行:指桑樹一行行地縱向延伸。
19.達廣埸(yì):一直到達廣闊的田界。《説文》:“埸,田畔也。”
20.曠流:寬闊的水流。
21.毖(bì)泉:泉水發源時的涓涓細流。《詩經·邶風·泉水》:“毖彼泉水,亦流於淇。”毛亨傳: “泉水始出,毖然流也。”
22.湎塗(miǎntú):通緬途,即長途,遠途。
23.猶:仍,累積。
24.跬(kuǐ)跡:半步的路程。
25.俾(bǐ):使。
26.此:指所種的桑樹。
27.慰我海外役:對我在永嘉這個濱海地區供職也算是一種安慰。柳子厚有詩云:“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正是襲用謝靈運的這兩句詩意。 [2] 

種桑白話譯文

早在《詩經》中就有講述種桑的,也有講修剪繁冗的枝條。
前賢種桑是為民謀利,以便後人靠着桑蠶紡絲織布。
要讓人民知曉禮法的訓誡並牢記不忘,慚愧沒有讓人民富足並受到教化這樣的政治效益。
浮動的陽光使風和日麗的美好春天迅速流逝,種植桑樹要趕在農事空閒的時候。
桑樹一排排地均勻分佈從臨近的外城牆開始,桑樹一行行地縱向延伸一直到達廣闊的田界。
寬闊的水流開始於涓涓細流,遠途累積於半步的路程。
使種的桑樹長成了,對我在永嘉這個濱海地區供職也算是一種安慰。

種桑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景平元年(423)春天即謝靈運抵永嘉第二年。作者任永嘉太守期間為了人民的生活而積極發展桑蠶事業,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詩。 [2] 

種桑作品鑑賞

種桑整體賞析

詩先寫種植桑樹的歷史和意義。“詩人陳條柯,亦有美攘剔。”這兩句説,栽種桑樹歷史悠久,《詩經》上就有關於修剪桑枝的描述和讚美。“前修為誰故,後事資紡績。”按古代謂《詩經》為聖賢所作,故稱“詩人”為前修。這兩句是説,聖賢為什麼把種桑寫進詩篇,還不是叫後來的人因此知道紡績之重要。可見栽種桑樹是聖賢的遺訓,意義重大。
中間寫種桑。“常佩知方誡,愧微富教益。”這兩句都暗用了《論語》上的話。富教就是使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受到良好教育。作者説他常常記住這些教誨,慚愧的是沒有做出多大成績。作為一個郡太守,引用這些話語正是合適,也可見出他從政的責任感。在“知方”、“富教”的指導下,他督勸農民種桑了:“浮陽鶩嘉月,藝桑迨間隙。”這裏是説,春天來到了,種植桑樹正好乘這農活不多的時節。“疏欄發近郛,長行達廣埸。”這兩句説,一排排、一行行的桑樹從城邊伸向廣闊的田野。這裏由近及遠,展現了十分壯觀的桑林圖景。上面四句中間一字都是動詞,正是着力的位置。“騖”、“迨”,見出心情的迫不及待,“發”、“達”,見出行動的快速。
後幾句抒發感想。“曠流始毖泉,湎途猶跬跡。”這兩句是説,大河開始於細流,遠途是由一小步一小步走到的。意思是説,今天的栽種是實現他的治郡理想的開端。“俾此將長成,慰我海外役。”這兩句是説,使這些桑樹長成了,這對我來説就是最大的安慰了。
這是作者到達永嘉不久時寫的,表現了他對治理這個地方的責任心、對農桑的關心。古代地方長官每到春季都有行春勸農的例行公事,此詩的寫作當與此有關;但詩裏所寫並非枯燥的官樣文章,還是有着真情的發露的,比如寫對自己的要求、寫“愧”、寫種桑時的興奮、寫期待,都近乎實感。史傳説謝靈運出為永嘉太守,只知遊遨,政事一切不問,恐怕也有誇大之處。其實作為一個地方官,他還想有點作為,比如此詩及《白石巖下徑行田》所寫即是證明。也許是因朝中政局改變的無望,終於使得他於政事“不復關懷”,最後是“稱疾去職”了。 [3]  [4] 

種桑名家點評

清·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興雅和愉,風人絕構。” [3] 

種桑作者簡介

謝靈運(385~433),晉宋間詩人。原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生於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東晉名將謝玄之孫,襲爵封康樂公,世稱“謝康樂”。出身名門,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為了擺脱政治煩惱,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覽勝。詩歌大部分描繪了他所到之處,如永嘉、會稽、彭蠡等地的山水景物。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從不同角度刻畫自然景物,給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詩文大都是一半寫景,一半談玄,仍帶有玄言詩的尾巴。儘管如此,謝靈運以他的創作豐富和開拓了詩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寫從玄言詩中獨立了出來,從而扭轉了東晉以來的玄言詩風,確立了山水詩的地位。從此山水詩成為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的一個流派,他成為山水詩派的創始人。有《謝康樂集》。 [5] 
參考資料
  • 1.    陳書良,趙志凡,廖承良編校,六朝十大名家詩,嶽麓書社,2000.05,第154頁
  • 2.    李運富編注,謝靈運集,嶽麓書社,1999年08月第1版,第48頁
  • 3.    丁福林編著,謝靈運鮑照集,鳳凰出版社,2009.01,第41頁
  • 4.    鍾優民,謝靈運論稿,齊魯書社,1985年10月第1版,第162頁
  • 5.    殷海國.山水詩奇葩——謝靈運謝朓詩選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