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種子制度

鎖定
種子制度,出自《九州志》,是辰月教 [1]  基於導師制的一套滲透計劃,也是辰月教操縱九州局勢的一種制度。
中文名
種子制度
出    處
《九州志》

目錄

種子制度出處

種子制度解釋

匡武帝之後,更加隱蔽的導師制取代了之前的制度,成為辰月的組織制度。單線聯繫的方式不但隱蔽,也比先前更加直接與有效率。辰月教眾以倒置的樹形結構分散開來,秘密地執行各自的使命。在匡武帝時的損失使得辰月教眾更加謹慎,不願再將賭注押在一個人身上,而是希望遵從教義,分別支持各種勢力。同時由於大量辰月教眾被清宗剿滅,人手極度匱乏,辰月不得不在內部重整結構的同時放鬆對外圍成員的遴選。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以及根據新制定的六條原則,某位不知名的辰月教宗想出了名為“種子”的制度。
所謂“種子”制度,實際是辰月基於導師制的一套滲透計劃。辰月教的導師們在完成對年輕弟子的基礎教育後,便將他們安插在將來的重要人物身邊,接近他們並試圖用各種方法操控他們。辰月教摒棄了匡武帝時畢其功於一役的簡單急躁做法,所有的“種子”最初需要做的只是接近這些重要人物並試圖攫取更多權力,與一般有着上進慾望的世家子弟並無二致,直到導師覺得合適的時機已經到來並對“種子”做出進一步指示。就像啓動了某種指令,潛伏的“種子”開始“發芽”,從小受到辰月影響的弟子們將在“發芽”過程中用行為實踐他們的信仰,為此甚至不惜付出巨大的代價。辰月教相信,每一次“發芽”都使得整個九州大地離平衡更近了一步。“發芽”是“種子”走上辰月之路至關重要的一步,只有經過“發芽”的“種子”才被辰月教承認與相信,並繼續進行教義與秘術的培養。有些“種子”因為需要而埋藏得很深又或者是因為能力、信仰不夠而被導師拋棄,終其一生都沒有一次“發芽”的機會。而“種子”與“種子”之間,往往也互相併不知道對方的存在;辰月教相信,不知情條件下的自然反應與種子之間可能發生的衝突,會更利於平衡的實現。
“種子”制度為在匡武帝時期大大削弱的辰月教提供了喘息與生長的機會,相較於核心的長老而言,年輕弟子即時失敗,也是輕得多的損失;而相對隱蔽的行動方式,也使辰月自身更加安全更容易達到目的。
通過“種子”制度,辰月就像躲在幕後用星辰傀儡線控制玩偶的秘術士,暗暗地操縱着九州的局勢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前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