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稜,漢語一級字 [3]  ,讀作léng、lēng或líng,其本意為有四角的木。 [1-2] 
中文名
拼    音
léng,lēng,líng
鄭    碼
FBOR
注    音
ㄌㄥˊ
筆順編號
123412134354
U
68F1
GBK
C0E2
筆畫數
12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lēng
助詞
常用為某些形容詞的後綴。


不稜登;紅不稜登;花不稜登
léng
名詞
俗作“楞”和“稜”。形聲。從木,夌( líng )聲。本義:有四角的木
square timber
上觚稜而棲金爵。——班固《西都賦》
木四方為稜。——漢· 服虔《通俗文》

同一物體的面與面的交接處,即稜角
arris;edge;ridge

冰稜,瓦稜;桌子稜兒;搓邊稜兒
形容詞
威勢
awe-inspiring
威稜憺乎鄰國。——《漢書·李廣傳》
剛稜疾惡。——《後漢書·王允傳》。注:“威稜也。”
稜光(威嚴的目光);稜眼(威嚴的眼睛);稜稜(威嚴的樣子)
嚴厲
severe

稜峻(嚴峻);威稜(威勢,威風);稜森(森嚴貌)
動詞
〈方〉∶打
beat;strike;hit
你氣頭子上稜兩棒槌萬一稜殺了,你與他償命,我與他償命?——《醒世恆言》

líng

縣名。在黑龍江省


穆稜( Mùlíng)
(參考資料: [1]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魯登切《集韻》《韻會》《正韻》盧登切,𠀤冷平聲。或作楞,俗作稜。《説文》柧也。《廣韻》四方木也。
殿堂上最高處曰柧稜。見柧字注。
神靈之威曰稜。《前漢·李廣傳》威稜憺乎列國。
剛稜。《後漢·王允傳》剛稜疾惡。
模稜,持兩端。《唐書·蘇味道傳》常謂人曰:決事不欲明白,誤則有悔,模稜持兩端可也。世號模稜手。
《集韻》閭承切,音陵。義同。
《集韻》醜升切,音僜。吳人謂酢柚為稜。 [1] 

方言彙集

◎ 贛語:lɛng5 肉稜稜裏
◎ 客家話:[梅縣腔] lin2 [海陸腔] lin2 [客英字典] lin2 [寶安腔] lin2 [台灣四縣腔] lin2
◎ 粵語:ling4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