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稜脈蕨屬

鎖定
稜脈蕨屬(學名:Schellolepis (J. Sm.) J. Sm.)是水龍骨科的一個屬,葉為一回羽狀,光滑或僅具短毛;葉脈分離或網狀,網眼有單一不分叉的內藏小脈。孢子囊羣圓形或橢圓形。
中文名
稜脈蕨屬
拉丁學名
Schellolepis (J. Sm.) J. Sm.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蕨綱
真蕨目
水龍骨科
亞    綱
薄囊蕨亞綱
亞    科
水龍骨亞科

稜脈蕨屬形態特徵

附生植物。植株中等大小。根狀莖長而橫走,具網狀中柱,密被粗篩孔狀鱗片;鱗片長披針形,棕色至暗棕色,基部闊而盾狀着生,向上漸狹;鱗片脱落處根狀莖光滑而被白粉,白粉脱落後根狀莖呈黑綠色。葉遠生,有長柄,葉柄基部以關節着生於根狀莖上;葉片大,橢圓形,奇數一回羽狀;羽片多數,彼此分離,其基部以關節着生於葉軸上,披針形或線形,邊緣有鋸齒或缺刻,草質。葉脈明顯,在側脈之間小脈連結成2-3個網眼,各有分離的內藏小脈一條,內藏小脈出自下側的側脈,網眼以外的小脈分離,或有時形成1個不具內藏小脈的網眼。孢子囊羣圓形,在羽片中脈兩側各1行,生於靠近中脈的1行網眼的內藏小脈頂端,通常多少陷入於穴孔內並在葉表面略形成乳頭狀突起,幼時有隔絲;隔絲傘形,具粗篩孔,邊緣有粗牙齒,早落;孢子囊的環帶由12個增厚細胞組成;孢子橢圓形,具透明的周壁,外壁具小疣狀紋飾。染色體基數x=37。 [1-2] 

稜脈蕨屬產地分佈

約20餘種,分佈於亞洲熱帶地區。中國有2種,分佈於雲南和海南。 [1] 

稜脈蕨屬下級分類

1、稜脈蕨Schellolepis persicifolia (Desv.) Pic. Serm.
附生植物。根狀莖長而橫走,粗約5-7毫米,幼時密被鱗片,老後鱗片易脱落,鱗片卵狀披針形,長3-4毫米,寬1.5毫米,深棕色,頂端漸尖,邊緣有齒。葉遠生;葉柄長約30-40釐米,粗約3-4毫米,禾稈色,除最基部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外,向上光滑無毛;葉片一回羽狀,闊披針形,長可達1.5米,寬可達40釐米;羽片10-30對,斜展,下部的羽片相距約4-5釐米,柄長5-6毫米,狹披針形,長10-20釐米,寬1-2.5釐米,基部楔形而略偏斜,頂端長漸尖,邊緣有鋸齒和軟骨質,頂生羽片與側生羽片同形。葉脈網狀,中脈明顯,中脈兩側各具2-3行網眼,內行網眼具內藏小脈。葉草質或近革質,幹後黃綠色,兩面光滑無毛。孢子囊羣圓形,着生於內藏小脈頂端,在羽片中脈兩側各1行,位於中脈與邊緣之間,在葉片背面凹陷,在葉表面呈乳頭狀突起。
產海南 (保亭、尖峯嶺、吊羅山) 。附生樹幹上,海拔700-1000米。分佈於印度東北部、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幾內亞島及太平洋島嶼。模式標本採自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
2、穴果稜脈蕨Schellolepis subauriculata (Blume) J. Sm.
稜脈蕨屬 稜脈蕨屬
附生植物。根狀莖長而橫走,粗約6-8毫米,密被鱗片,鱗片脱落處露出白粉;鱗片狹披針形,深棕色,頂端毛狀,邊緣有細齒。葉遠生;葉柄長約25-35釐米,禾稈色或深禾稈色,除最基部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外,向上光滑無毛;葉片一回羽狀,披針形,長約80-100釐米,寬約30-40釐米;羽片約30-40對,下部近對生,上部互生,披針形,長約14-20釐米,寬約2釐米,基部心形,兩側或上側耳狀擴大並覆蓋葉軸,頂端漸尖,邊緣有粗鋸齒。葉脈網狀,中脈粗壯,側脈和小脈纖細,在中脈兩側各具2-3行網眼。葉草質,幹後黃綠色,葉軸和羽片中脈基部疏被棕色毛狀小鱗片,葉片幼時疏被柔毛,老時近光滑。孢子囊羣圓形,在羽片中脈兩側各1行,生於內側網眼內的內藏小脈頂端。
產雲南南部 (景洪、勐臘) 。附生樹幹上,海拔500-1300米。分佈於越南、老撾、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新幾內亞島、澳大利亞東北部 (昆士蘭) 及太平洋島嶼等。模式標本採自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