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税務籌劃

(納税人獲得税收最大利益的籌劃方法)

鎖定
税務籌劃是指在税法規定的範圍內,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等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儘可能的獲得“節税”的税收利益的籌劃方法。
它具有合法性、籌劃性、目的性、風險性和專業性的特點,是税務代理機構可從事的不具有鑑證性能的業務內容之一。
中文名
税務籌劃
外文名
Tax Planning
目    的
儘可能的獲得“節税”的税收利益
前    提
在税法規定的範圍內
方    式
對活動的事先籌劃和安排

税務籌劃概念

税務籌劃,是指在納税行為發生之前,在不違反法律、法規(税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納税主體(法人或自然人)的經營活動或投資行為等涉税事項做出事先安排,以達到少繳税或遞延納税目標的一系列謀劃活動。
納税人在不違反法律、政策規定的前提下,通過對經營、投資、理財活動的參排和籌劃,儘可能減輕税收負擔,以獲得“節税”( tax savings)利益的行為很早就存在。税務籌劃在西方國家的研究與實踐起步較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引起社會的關注,並得到法律的認可。1935年英國上議院議員湯姆林對税務籌劃提出:“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安排自己的事業,依據法律這樣做可以少繳税。為了保證從這些安排中謀到利益……不能強迫他多繳税”。他的觀念贏得了法律界的認同,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在以後的税收判例中經常援引這一原則精神。近30年來,税務籌劃在許多國家都得以迅速發展,日益成為納税人理財或經營管理決策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部分。許多企業、公司都聘請專門的税務籌劃高級人才或委託中介機構為其經濟活動出謀劃策。在我國,税務籌劃自20世紀90年代初引入以後,其功能和作用不斷被人們所認識、所接受、所重視,已經成為有關中介機構一項特別有前景的業務。
税務籌劃是納税人的一項基本權利,納税人在法律允許或不違反税法的前提下,所取得的收益應屬合法收益。

税務籌劃背景

在工作中,您是否遇到過以下情形:
公司要交的税種很多,負擔非常重,公司管理層總希望財務部門能想辦法降低税負。
業務部門簽訂的合同沒有明確由境外收款方承擔税負,結果在對外支付時,公司不得不為這部分税款買單,額外增加了成本。
總聽説有企業在做税收籌劃,但從來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做的。
税務知識較專業,一般財務人員不能很好掌握,且税收政策經常變化,新的規定越來越難讀懂。

税務籌劃特點

税務籌劃具有合法性、籌劃性、目的性、風險性和專業性的特點。

税務籌劃合法性

合法性指的是税務籌劃只能在税收法律許可的範圍內進行。這裏有兩層含義:一是遵守税法。二是不違反税法。合法是税務籌劃的前提,當存在多種可選擇的納税方案時,納税人可以利用對税法的熟識、對實踐技術的掌握,做出納税最優化選擇,從而降低税負。.對於違反税收法律規定,逃避納税責任,以降低税收負擔的行為,屬於偷逃税,要堅決加以反對和制止。

税務籌劃籌劃性

籌劃性,是指在納税行為發生之前,對經濟事項進行規劃、設計、安排,達到減輕税收負擔的目的。在經濟活動中,納税義務通常具有滯後性。企業交易行為發生後才繳納流轉税;收益實現或分配之後,才繳納所得税;財產取得之後,才繳納財產税。這在客觀上提供了對納税事先做出籌劃的可能性。另外,經營、投資和理財活動是多方面的,税收規定也是有針對性的。納税人和徵税對象的性質不同,税收待遇也往往不同,這在另一個方面為納税人提供了可選擇較低税負決策的機會。如果經營活動已經發生,應納税額已經確定而去偷逃税或欠税,都不能認為是税務籌劃。

税務籌劃目的性

税務籌劃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税負,減輕納税負擔。這裏有兩層意思:一是選擇低税負。低税負意味着較低的税收成本,較低的税收成本意味着高的資本回收率;二是滯延納税時間(不是指不按税法規定期限繳納税款的欠税行為),獲取貨幣的時間價值。通過一定的技巧,在資金運用方面做到提前收款、延緩支付。這將意味着企業可以得到一筆“無息貸款”,避免高邊際税率或減少利息支出。

税務籌劃風險性

税務籌劃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税收收益,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這與税務籌劃的成本和税務籌劃的風險有關。
税務籌劃的成本,是指由於採用税收籌劃方案而增加的成本,包括顯性成本隱含成本,比如聘請專業人員支出的費用,採用一種税收籌劃方案而放棄另一種税收籌劃方案所導致的機會成本。此外,對税收政策理解不準確或操作不當,而在不知覺情況下采用了導致企業税負不減反增的方案,或者觸犯法律而受到税務機關的處罰都可能使得税收籌劃的結果背離預期的效果。

税務籌劃專業性

專業性不僅是指税務籌劃需要由財務、會計專業人員進行,而且指面臨社會化大生產、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貿易業務日益頻繁、經濟規模越來越大、各國税制越來越複雜的情況下,僅靠納税人自身進行税收籌劃顯得力不從心。因此,税務代理、税務諮詢作為第三產業便應運而生,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税務籌劃定義

節税(tax saving)
顧名思義,就是節減税收。是納税人利用税法的政策導向性,採取合法手段減少應納税款的行為,一般是指在多種營利的經濟活動方式中選擇税負最輕或税收優惠最多的而為之,以達到減少税收的目的。就實質而言,節税實際上就是税務籌劃的另一種委婉表述。通常意義上,凡是符合税收立法精神的實現税收負擔減輕的行為都屬於節税,節税在一切國家都是合法的也是正當的現象。比如企業經營組織形式的選擇,我國對公司和合夥企業實行不同的納税規定,企業出於税務動機選擇有利於自己的經營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納税人進入一個立法者所不希望去控制或不認為是與財政有關的行為領域。節税具有合法性、政策導向性、策劃性、倡導性的特徵。
避税(tax avoidance)
避税是納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特例或者其他不足之處,採取非違法的手段減少應納税款的行為。這是納税人使用一種在表面上遵守税收法律法規,但實質上與立法意圖相悖的非違法形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避税被稱之為“合法的逃税”。避税具有非違法性、策劃性、權利性、規範性和非倡導性的特點。
逃税與偷税
逃税(tax evasion)是納税人故意違反税收法律法規,採取欺騙、隱瞞等方式,逃避納税的行為。偷税(tax fraud),是指“納税人偽造(設立虛假的賬簿、記賬憑證)、變造(對賬簿、記賬憑證進行挖補、塗改等)、隱匿、擅自銷燬賬簿、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以衝抵或減少實際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税務機關通知申報仍然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税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税款的”行為。對偷税行為,税務機關一經發現,應當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税款和滯納金,並依照税收徵管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構成偷税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逃税與偷税的概念基本相同,我國有關法條的規定中沒有“逃税”的概念,一般是將其歸入偷税的範圍加以處罰的。
以上分析表明,節税屬於合法行為,避税屬於非違法行為,逃税、偷税屬於違法行為。節税是順應立法精神的,是税法允許甚至鼓勵的,是税務籌劃的主要內容;避税是違背立法精神的,是不倡導的,也會招致政府的反避税措施。在避税的情況下,納税人進入的行為領域是立法者希望予以控制但不能成功地辦到的領域,這是法律措辭上的缺陷及類似問題產生的後果。避税可以被利用作為税務籌劃的手段,但是隨着税法的逐漸嚴密和完善,利用空間會越來越小;逃税、偷税是被禁止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還會影響企業的聲譽,使企業遭受更大損失。
當然,税務籌劃也不是僅指表面意義上的節税行為,税務籌劃作為企業經營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服從於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因此,企業税務籌劃的最終目的應是企業利益最大化。

税務籌劃收益

瞭解税務管理和籌劃的相關知識
掌握税務籌劃的各種技術手段
掌握企業戰略決策中的税務管理與籌劃方法
掌握企業日常經營管理的税務管理與籌劃方法
掌握分税種的税務管理與籌劃方法
瞭解各個税種的最新政策變化

税務籌劃要點

税務籌劃的相關知識
税務籌劃的平台及技術手段
税務籌劃的策略技巧及案例分析
最新税收法規政策的變化

税務籌劃切入點

税務籌劃是利用税法客觀存在的政策空間來進行的,這些空間體現在不同的税種上、不同的税收優惠政策上、不同的納税人身份上及影響納税數額的基本税制要素上等等,因此應該以這些税法客觀存在的空間為切入點。
選擇空間大税種
從原則上説,税務籌劃可以針對一切税種,但由於不同税種的性質不同,税務籌劃的途徑、方法及其收益也不同。實際操作中,要選擇對決策有重大影響的税種作為税務籌劃的重點;選擇税負彈性大的税種作為税務籌劃的重點,税負彈性越大,税務籌劃的潛力也越大。一般説來,税源大的税種,税負伸縮的彈性也大。因此,税務籌劃自然要瞄準主要税種。另外税負彈性還取決於税種的要素構成。這主要包括税基、扣除項目、税率和税收優惠。税基越寬,税率越高,税負就越重;或者説税收扣除越大,税收優惠越多,税負就越輕。
以税收優惠政策
税收優惠是税制設計中的一個重要要素,也是貫徹一定時期一國或地區税收政策的重要手段。國家為了實現税收調節功能,一般在税種設計時,都設有税收優惠條款,企業如果充分利用税收優惠條款,就可享受節税效益。因此,用好、用足税收優惠政策本身就是税務籌劃的過程。選擇税收優惠政策作為税務籌劃突破口時,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納税人不得曲解税收優惠條款,濫用税收優惠,以欺騙手段騙取税收優惠;二是納税人應充分了解税收優惠條款,並按規定程序進行申請,避免因程序不當而失去應有權益。
以納税人構成
按照我國税法規定,凡不屬於某税種的納税人,就不需繳納該項税收。因此,企業理財進行税務籌劃之前,首先要考慮能否避開成為某税種納税人,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減輕税收負擔問題。如在1994年開始實施的增值税和營業税暫行條例的規定下,企業寧願選擇作為營業税的納税人而非增值税的納税人,寧願選擇作為增值税一般納税人而非增值税小規模納税人。因為,營業税的總體税負比增值税總體税負輕,增值税一般納税人的總體税負較增值税小規模納税人的總體税負輕。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在實踐中,要做全面綜合的考慮,進行利弊分析。
以影響應納税額的幾個基本因素為切人點 影響應納税額因素有兩個,即計税依據和税率。計税依據越小,税率越低,應納税額也越小。因此,進行税務籌劃,無非是從這兩個因素人手,找到合理、合法的辦法來降低應納税額。如企業所得税計税依據為應納税所得額,税法規定企業應納税所得額=收入總額-允許扣除項目金額,具體計算過程中又規定了複雜的納税調增、納税調減項目,因此,企業進行税務籌劃就有了一定的空間。
以不同財務管理環節和階段
企業的財務管理包括籌資管理、投資管理、資金運營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每個管理過程都可以有税務籌劃的工作可做。比如,按照税法規定,負債的利息作為所得税的扣除項目,享有所得税利益,而股息支付只能在企業税後利潤中分配,因此,債務資本籌資就有節税優勢。又如,通過融資租賃,可以迅速獲得所需資產,保存企業的舉債能力,而且支付的租金利息也可以按規定在所得税前扣除,減少了納税基數,更重要的是租人的固定資產可以計提折舊,進一步減少了企業的納税基數,因此,融資租賃的税收抵免作用極其顯著。
投資管理階段,選擇投資地點時,選擇在低税率地區如實施新企業所得税法以前可以選擇沿海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鼓勵的西部等地區,會享受到税收優惠;選擇投資方式時,如果企業欲投資一條生產線,是全新購建還是收購一家幾年賬面虧損的企業?除考慮不同投資方式實際效益的區別外,還應注意到收購虧損企業可帶來的所得税的降低;選擇投資項目時,國家鼓勵的投資項目和國家限制的投資項目,兩者之間在税收支出上有很大的差異;在企業組織形式的選擇上,尤其在兩税合併以前內資與中外合資、聯營企業與合夥企業、分公司與子公司,不同的組織形式所適用的税率是不同的。
經營管理階段,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影響納税。不同的折舊方法,雖然應計提的折1日總額相等,但各期計提的折舊費用卻相差很大,從而影響各期的利潤及應納税所得額;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一般來説,在物價持續下降時,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的成本較高,利潤相對減少,反之,如能採用後進先出法,則可相對降低企業的所得税負擔;採購時,採購對象是不是一般納税人也有很大的影響。

税務籌劃基本方法

税收籌劃諮詢12366税務籌劃的方法很多,而且實踐中也是多種方法結合起來使用。為了便於理解,這裏只簡單介紹利用税收優惠政策法、納税期的遞延法、轉讓定價籌劃法、利用税法漏洞籌劃法、利用會計處理方法籌劃法等幾種方法。
優惠政策
利用優惠政策籌劃法,是指納税人憑藉國家税法規定的優惠政策進行税務籌劃的方法。
税收優惠政策是指税法對某些納税人和徵税對象給予鼓勵和照顧的一種特殊規定。國家為了扶持某些特定產業、行業、地區、企業和產品的發展,或者對某些有實際困難的納税人給予照顧,在税法中做出某些特殊規定,比如,免除其應繳的全部或部分税款,或者按照其繳納税款的一定比例給予返還等,從而減輕其税收負擔。
從總體角度來看,利用優惠政策籌劃的方法主要包括:
直接利用籌劃法
國家為了實現總體經濟目標,從宏觀上調控經濟,引導資源流向,制定了許多的税收優惠政策。對於納税人利用税收優惠政策進行籌劃,國家是支持與鼓勵的,因為納税人對税收優惠政策利用的越多,越有利於國家特定政策目標的實現。因此,納税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利用優惠政策為自己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服務。
地點流動籌劃法
從國際大環境來看,各國的税收政策各不相同,其差異主要有税率差異、税基差異、徵税對象差異、納税人差異、税收徵管差異和税收優惠差異等,跨國納税人可以巧妙地利用這些差異進行國際間的税務籌劃;從國內税收環境來看,國家為了兼顧社會進步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税收優惠適當向西部地區傾斜,納税人可以根據需要,或者選擇在優惠地區註冊,或者將現時不太景氣的生產轉移到優惠地區,以充分享受税收優惠政策,減輕企業的税收負擔,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創造條件籌劃法
現實經濟生活中,在有些情況下,企業或個人的很多條件符合税收優惠規定,但卻因為某一點或某幾點條件不符合而不能享受優惠待遇;在另一些情況下,企業或個人可能根本就不符合税收優惠條件,無法享受優惠待遇。這時,納税人就得想辦法創造條件使自己符合税收優惠規定或者通過掛靠在某些能享受優惠待遇的企業或產業、行業,使自己符合優惠條件,從而享受優惠待遇。
從税制構成要素的角度探討,利用税收優惠進行税務籌劃主要利用以下幾個優惠要素
利用免税
利用免税籌劃,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使納税人成為免税人,或使納税人從事免税活動,或使徵税對象成為免税對象而免納税收的税務籌劃方法。免税人包括自然人免税、免税公司、免税機構等。各國一般有兩類不同目的的免税:一類是屬於税收照顧性質的免税,它們對納税人來説只是一種財務利益的補償;另一類是屬於税收獎勵性質的免税,它們對納税人來説則是財務利益的取得。照顧性免税往往是在非常情況或非常條件下才取得的,而且一般也只是彌補損失,所以税務籌劃不能利用其達到節税目的,只有取得國家獎勵性質的免税才能達到節税的目的。
利用免税的税務籌劃方法能直接免除納税人的應納税額,技術簡單,但適用範圍狹窄,且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免税是對特定納税人、徵税對象及情況的減免,比如必須從事特定的行業,在特定的地區經營,要滿足特定的條件等,而這些不是每個納税人都能或都願意做到的。因此,免税方法往往不能普遍運用,適用範圍狹窄;在能夠運用免税方法的企業投資、經營或個人活動中,往往有一些是被認為投資收益率低或風險高的地區、行業、項目和行為,比如,投資高科技企業可以獲得免税待遇,還可能得到超過社會平均水平的投資收益,並且也可能具有高成長性,但風險也極高,非常可能因投資失誤而導致投資失敗,使免税變得毫無意義。
利用免税方法籌劃以儘量爭取更多的免税待遇和儘量延長免税期為要點。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儘量爭取免税待遇,爭取儘可能多的項目獲得免税待遇。與繳納税收相比,免徵的税收就是節減的税收,免徵的税收越多,節減的税收也越多;許多免税都有期限的規定,免税期越長,節減的税收越多。例如,如果國家對一般企業按普通税率徵收所得税,對在A地的企業制定有從開始經營之日起3年免税的規定,對在B地的企業制定有從開始經營之日起5年免税的規定。那麼,如果條件基本相同或利弊基本相抵,一個公司完全可以辦到B地去經營,以獲得免税待遇,並使免税期最長化,從而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節減更多的税收。
利用減税
利用減税籌劃,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使納税人減少應納税收而直接節税的税務籌劃方法。我國對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對循環經濟產業,對符合規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小型微利企業、從事農業項目的企業等給予減税待遇,是國家為了實現其科技、產業和環保等政策所給予企業税收鼓勵性質的減税。各國一般有兩類不同目的減税:一類是照顧性質的減税,如國家對遭受自然災害地區的企業、殘疾人企業等減税,是國家對納税人由於各種不可抗拒原因造成的財務損失進行的財務補償;另一類是獎勵性質的減税,如高科技企業、公共基礎設施投資企業等的減税,是對納税人貫徹國家政策的財務獎勵,對納税人來説則是財務利益的取得。
利用減税進行税務籌劃主要是合法、合理地利用國家獎勵性減税政策而節減税收的方法。這種方法也具有技術簡單、適用範圍狹窄、具有一定風險性的特點。
利用這種方法籌劃就是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儘量爭取減税待遇並使減税最大化和使減税期最長化。比如,A、B、C三個國家,公司所得税的普通税率基本相同,其他條件基本相似或利弊基本相抵。一個企業生產的商品90%以上出口到世界各國,A國對該企業所得按普通税率徵税;B國為鼓勵外向型經濟發展,對此類企業減徵30%的所得税,減税期為5年;C國對此類企業減徵40%所得税,而且沒有減税期的限制。打算長期經營此項業務的企業,可以考慮把公司或者子公司辦到C國去,從而在合法的情況下,使節減的税款最大化。
利用税率差異
利用税率差異籌劃,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利用税率的差異而直接節税的税務籌劃方法。是儘量利用税率的差異使節税最大化。比如,A國的公司所得税税率是30%,B國為35%,C國為40%。那麼,在其他條件基本相似或利弊基本相抵的條件下,投資者到A國開辦公司可使節税最大化。
税率差異在各國都普遍存在。一個國家為了鼓勵某種產業、某行業,以及某種類型的企業、某類地區等的發展,就會規定形式各異、高低不同的税率,納税人可以利用税率差異,通過選擇企業組織形式、投資規模、投資方向等,實現少繳納税款的目的。
利用税率差異進行税務籌劃適用範圍較廣,具有複雜性、相對確定性的特點。採用税率差異節税不但受不同税率差異的影響,有時還受不同計税基數差異的影響。計税基數計算的複雜性,使税率差異籌劃變得複雜。比如,計算出結果,要進行比較才能得出税負大小的結論;税率差異的普遍存在性,又給了每個納税人一定的挑選空間,因此,税率差異籌劃方法是一種能普遍運用,適用範圍較廣的税務籌劃方法;税率差異的客觀存在性,及在一定時期的相對穩定性,又使税率差異籌劃方法具有相對確定性。
利用税率差異進行税務籌劃的技術要點在於儘量尋求税率最低化,以及儘量尋求税率差異的穩定性和長期性。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尋求適用税率的最低化就意味着節税的最大化;尋求税率差異的穩定性和長期性,又會使納税人獲得更多的税收收益。另外,利用税率差異進行税務籌劃,還應考慮外部環境的穩定性和長期性對企業的影響。比如,政局穩定的國家的税率差異就比政局動盪國家的税率更具穩定性,政策制度穩健國家的税率差異就比政策制度多變國家的税率差異更具長期性。
利用分劈技術
分劈技術,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使所得、財產在兩個或更多個納税人之間進行分劈而直接節税的税務籌劃技術。出於調節收入等社會政策的考慮,許多國家的所得税和一般財產税通常都會採用累進税率,計税基數越大,適用的最高邊際税率也越高。使所得、財產在兩個或更多個納税人之間進行分劈,可以使計税基數降至低税率級次,從而降低最高邊際適用税率,節減税收。比如,應税所得額在30萬元以下的適用税率是20%,應税所得額超過30萬元的,適用税率為25%。某企業應税所得額50萬元,則要按25%的税率納税,應納所得税為12.5萬元(50萬元×25%)。但是,如果企業在不影響生產經營的情況下,一分為二,平均分為兩個企業,則應納所得税為10萬元(25萬元×20% x2),節減所得税2.5萬元(12.5萬元-10萬元)。
採用分劈技術節税的要點在於使分劈合理化、節税最大化。利用國家的相關政策對企業的所得或財產進行分劈,技術較為複雜,因此,除了要合法,還應特別注意其合理性。在合法和合理的情況下,儘量尋求通過分劈技術使節税最大化。
利用税收扣除
利用税收扣除籌劃,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使扣除額增加而實現直接節税,或調整各個計税期的扣除額而實現相對節税的税務籌劃方法。在收入相同的情況下,各項扣除額、寬免額、衝抵額等越大,計税基數就會越小,應納税額也就越小,從而節税會越多。
利用税收扣除進行税務籌劃,技術較為複雜、適用範圍較大、具有相對確定性。各國税法中的各種扣除、寬免、衝抵規定是最為繁瑣複雜的,同時變化也最多、最大,因而要節減更多的税收就要精通所有有關的最新税法,計算出結果並加以比較,因此説扣除技術較為複雜;税收扣除適用於所有納税人的規定,説明釦除技術具有普遍性與適用範圍廣泛性的特點;税收扣除在規定時期的相對穩定性,又決定了採用扣除技術進行税務籌劃具有相對穩定性。
利用税收扣除進行税務籌劃的要點在於使扣除項目最多化、扣除金額最大化和扣除最早化。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儘量使更多的項目能得到扣除。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扣除的項目越多、金額越大,計税基數就越小,應納税額就越小,因而節減的税收就越多;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扣除越早,早期納税越少,早期的現金流量就會越大,可用於擴大流動資本和進行投資的資金會越多,將來的收益也越多,因而相對節税就越多。扣除最早化,可以達到節税的最大化。
利用税收抵免
利用税收抵免籌劃,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使税收抵免額增加而節税的税務籌劃方法。税收抵免額越大,衝抵應納税額的數額就越大,應納税額就越小,從而節減的税額就越大。
利用税收抵免籌劃的要點在於使抵免項目最多化、抵免金額最大化。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儘量爭取更多的抵免項目,並且使各抵免項目的抵免金額最大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抵免的項目越多、金額越大,衝抵的應納税項目與金額就越大,應納税額就越小,因而節税就越多。
利用退税
利用退税籌劃,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使税務機關退還納税人已納税款而直接節税的税務籌劃方法。在已繳納税款的情況下,退税無疑是償還了繳納的税款,節減了税收,所退税額越大,節減的税收就越多。
税收優惠政策是國家的一項經濟政策,納税人對税收優惠政策的有效利用正是相應國家特定時期的經濟政策,因此會得到國家的支持與鼓勵。但是不同的納税人利用優惠政策的方式和層次卻不相同。有的納税人只是被動接受並有限地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而有的納税人則積極創造條件,想盡辦法充分地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有的納税人利用優惠政策用的是合法手段,而有的納税人則採取非合法的手段。成功的關鍵在於得到税務當局的承認。
利用税收優惠政策進行税務籌劃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儘量挖掘信息源,多渠道獲取税收優惠政策。如果信息不靈通,就可能會失去本可以享受的税收優惠政策。一般來説,信息來源有税務機關、税務報紙雜誌、税務網站、税務中介機構和税務專家等幾個渠道。
充分利用税收優惠政策。有條件的應儘量利用,沒有條件或某些條件不符合的,要創造條件利用。利用優惠政策籌劃應在税收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之內,採用各種合法的或非違法的手段進行。
儘量與税務機關保持良好的溝通。在税務籌劃過程中,最核心的一環便是獲得税務機關的承認,再好的方案,沒有税務機關的承認,都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不會給企業帶來任何經濟利益。
納税期的遞延
利用延期納税籌劃,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況下,使納税人延期繳納税收而節税的税務籌劃方法。《國際税收辭彙》中對延期納税( deferment of tax)做了精闢的闡述:“延期納税的好處有:有利於資金週轉,節省利息支出,以及由於通貨膨脹的影響,延期以後繳納的税款必定下降,從而降低了實際納税額。”納税人延期繳納本期税收並不能減少納税人納税絕對總額,但相當於得到一筆無息貸款,可以增加納税人本期的現金流量,使納税人在本期有更多的資金擴大流動資本,用於資本投資;由於貨幣的時間價值,即今天多投入的資金可以產生收益,使將來可以獲得更多的税後所得,相對節減税收。
企業實現遞延納税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採取有利的會計處理方法,對暫時性差異進行處理。通過處理使得當期的會計所得大於應納税所得,出現遞延所得税負債,即可實現納税期的遞延,獲得税收利益。
延期納税如果能夠使納税項目最多化、延長期最長化,則可以達到節税的最大化:
遞延項目最多化
在合理和合法的情況下,儘量爭取更多的項目延期納税。在其他條件(包括一定時期納税總額)相同的情況下,延期納税的項目越多,本期繳納的税收就越少,現金流量也越大,可用於擴大流動資本和進行投資資金也越多,因而相對借鑑的税收就越多。
遞延期最長化
在合理和合法的情況下,儘量爭取納税遞延期的最長化。在其他條件(包括一定時期的納税總額)相同的情況下,納税遞延期越長,由延期納税增加的現金流量所產生的收益也將越多,因而相對節減的税收也越多。
轉讓定價籌劃法
轉讓定價籌劃法主要是通過關聯企業不符合營業常規的交易形式進行的税務籌劃。是税務籌劃的基本方法之一。被廣泛地應用於國際、國內的税務籌劃實務當中。
轉讓定價,是指在經濟活動中,有經濟聯繫的企業各方為了轉移收入、均攤利潤或轉移利潤而在交換或買賣過程中,不是依照市場買賣規則和市場價格進行交易,而是根據他們之間的共同利益或為了最大限度地維護他們之間的收入進行的產品或非產品轉讓。在這種轉讓中,根據雙方的意願,產品的轉讓價格可高於或低於市場上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價格,以達到少納税甚至不納税的目的。例如,在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承擔的納税負擔不一致的情況下,若商業企業承擔的税負高於生產企業,則有聯繫的商業企業和生產企業就可以通過某種契約的形式,增加生產企業利潤,減少商業企業利潤,使他們共同承擔的税負和各自承擔的税負達到最少。
企業之間轉移收入或利潤時定價的主要方式有:
以內部成本為基礎進行價格轉讓。這裏又分為實際成本法和標準成本法。實際成本法是指以銷售利潤中心所購產品的實際成本定價;標準成本法是指以預先規定的假設成本定價。
以市場價格為基礎進行價格轉讓。其中包括使用外部交易的市場價格和成本加價。
關聯企業之間進行轉讓定價的方式有很多,一般來説主要有:
利用商品交易進行籌劃。即關聯企業間商品交易採取壓低定價或抬高定價的策略,轉移收入或利潤,以實現從整體上減輕税收負擔。例如有些實行高税率的企業,在向低税率的關聯企業銷售產品時,有意地壓低產品的售價,將利潤轉移到關聯企業。這是轉讓定價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做法。
利用原材料及零部件購銷進行籌劃。通過控制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購銷價格進而影響產品成本來實現税務籌劃,例如,由母公司向子公司低價供應零部件產品,或由子公司高價向母公司出售零部件,以此降低子公司的產品成本,使其獲得較高的利潤。又如利用委託加工產品收回後直接出售的不再繳納消費税的政策進行定價轉讓籌劃。
利用關聯企業之間相互提供勞務進行籌劃。關聯企業之間相互提供勞務時,通過高作價或低作價甚至不作價的方式收取勞務費用,從而使關聯企業之間的利潤根據需要進行轉移,達到減輕税收負擔的目的。
利用無形資產價值評定困難進行籌劃。因無形資產價值的評定沒有統一的標準,因此,關聯企業即可以通過轉讓定價的方式調節利潤,達到税收負擔最小化的目的。如某企業將本企業的生產配方、商標權等無償或低價提供給關聯企業,不計或少計轉讓收入,但是另外從對方的企業留利中獲取好處。
另外還有利用租賃機器設備、利用管理費用等進行税務籌劃。
為了保證利用轉讓定價進行税務籌劃的有效性,籌劃時應注意:一是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二是考慮價格的波動應在一定的範圍內,以防被税務機關調整而增加税負。三是納税人可以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全方位、系統的籌劃安排。
税法漏洞籌劃法
利用税法漏洞進行籌劃就是利用税法文字上的忽略或税收實務中徵管方大大小小的漏洞進行籌劃的方法,屬於避税籌劃。納税人可以利用税法漏洞爭取自己並不違法的合理權益。
漏洞主要指税法對某些內容的文字規定,因語法或字詞有歧義而導致對税法理解的多樣性以及税法應該具有而實際操作時有較大部分的忽略。漏洞在一國的税法之中是必然存在的,而且星星點點地分佈在立法、執法等環節之中,主要是由時間變化、地點差異、人員素質、技術手段以及經濟狀況的複雜、多樣和多變的特點所決定的。
時間的變化常常使相對完善的税法漏洞百出,地點的差異又不可避免的衍生漏洞,人員素質不高同樣會導致税收漏洞的出現,技術手段落後會限制税制的完善以及税收效率的提高;法律體系內部結構的不協調同樣會造成税收漏洞。這些漏洞正是納税人增收減支,降低税負可以利用的地方。
方法:
利用税法中的矛盾進行籌劃。我國税法中存在着許多矛盾之處,納税人可以利用税法中的矛盾進行籌劃。如在我國《税收徵管法》中税收管轄的規定便存在諸多的矛盾,有機構設置與配合的問題,也有税法自身規定矛盾或不確定的問題。
利用税務機構設置不科學進行籌劃
目前,我國存在機構臃腫,人員冗餘,辦事效率低下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機構設置龐雜、人員眾多並不表明税收方面應設的機構都設置了;相反,該設置的機構設置不全,許多不該設的機構卻依然存在。這樣會形成機構內部協調失衡的問題,如果和其他政府機構聯繫起來,其設置與配合的問題會更多。這正是納税人可以利用的地方。
利用税收管轄權進行籌劃
在我國税收地域管轄的規定中,流轉税、所得税兩大主體税種都存在不足。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税暫行條例》第二十二條,主要是界定固定業户與非固定業户的納税地點,卻缺少許多必要的補充與限制。如對固定業户與非固定業户的判定標準及判定權的歸屬問題。其實,像這類有漏洞的條文在消費税、營業税、關税、企業所得税及個人所得税法律、法規中也同樣存在。
利用税法漏洞進行避税籌劃應注意的問題。一是需要精通財務與税務的專業化人才。只有專業化人才才可能根據實際情況,參照税法而利用其漏洞進行籌劃;二是操作人員應具有一定的納税操作經驗。只依據税法而不考慮徵管方面的具體措施,籌劃成功的可能性就不會太高;三是要有嚴格的財會紀律和保密措施。沒有嚴格財會紀律便沒有嚴肅的財會秩序,混亂的財務狀況是無法作為籌劃的實際參考的。另外,籌劃的隱蔽性保證了漏洞存在的相對穩定性;四是要進行風險——效益的分析。在獲取較大收益的前提下,儘量降低風險。
會計處理方法籌劃法
利用會計處理方法籌劃法就是利用會計處理方法的可選擇性進行籌劃的方法。在現實經濟活動中,同一經濟事項有時存在着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而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又對企業的財務狀況有着不同的影響,同時這些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又都得到了税法的承認。所以,通過對有關會計處理方法籌劃也可以達到獲取税收收益的目的。
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
存貨計價的方法有多種,如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計劃成本法、毛利率法或零售價法等。不同的計價方法對貨物的期末庫存成本、銷售成本影響不同,繼而影響到當期應税所得額的大小。特別是在物價持續上漲或下跌的情況下,影響的程度會更大。納税人就是利用其進行税務籌劃的。如在物價持續下跌的情況下,採用先進先出法税負會降低。
發出存貨的計價可以按照實際成本核算,也可以按照計劃成本核算。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按照實際成本核算的,應當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包括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確定其實際成本;按照計劃成本核算的,應按期結轉其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將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按照現行税法的規定,納税人存貨的計算應當以實際成本為準。納税人各項存貨的發生和領用的成本計價方法,可以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中選用種。計價方法一經選用,不得隨意變更。納税人採用計劃成本法確定存貨成本或銷售成本,須在年終申報納税時及時結轉成本差異。
由於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可以通過改變銷售成本,繼而影響應税所得額。因此,從税務籌劃的角度,納税人可以通過採用不同的計價方法對發出存貨的成本進行籌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使本期發出存貨成本最有利於税務籌劃的存貨計價辦法。在不同企業或企業處於不同的盈虧狀態下,應選擇不同的計價方法:
(1) 盈利企業:由於盈利企業的存貨成本可最大限度地在本期所得額中税前抵扣,因此,應選擇能使本期成本最大化的計價方法。
(2) 虧損企業。虧損企業選擇計價方法應與虧損彌補情況相結合。選擇的計價方法,必須使不能得到或不能完全得到税前彌補的虧損年度的成本費用降低,使成本費用延遲到以後能夠完全得到抵補的時期,保證成本費用的抵税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3) 享受税收優惠的企業。如果企業正處於企業所得税的減税或免税期,就意味着企業獲得的利潤越多,得到的減免税額就越多。因此,應選擇減免税優惠期間內存貨成本最小化的計價方法,減少存貨費用的當期攤人,擴大當期利潤。相反,處於非税收優惠期間時,應選擇使得存貨成本最大化的計價方法,將當期的存貨費用盡量擴大,以達到減少當期利潤,推遲納税期的目的。
固定資產折舊的税務籌劃
固定資產價值是通過折舊形式轉移到成本費用之中的,折舊額的多少取決於固定資產的計價、折舊年限和折舊方法。
(1) 固定資產計價的税務籌劃
按照會計準則的要求,外購固定資產成本主要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税費、使固定資產達到可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可歸屬於該項資產的運輸費、裝卸費、安裝費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按照税法的規定,購入的固定資產,按購入價加上發生的包裝費、運雜費,安裝費,以及繳納的税金後的價值計價。由於折舊費用是在未來較長時間內陸續計提的,為降低本期税負,新增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要儘可能地低。例如,對於成套固定資產,其易損件、小配件可以單獨開票作為低值易耗品入賬,因低值易耗品領用時可以一次或分次直接計人當期費用,降低了當期的應税所得額;對於在建工程,則要儘可能早地轉入固定資產,以便儘早提取折舊。如整體固定資產工期長,在完工部分已經投入使用時,對該部分最好分項決算,以便儘早計人固定資產賬户。
(2)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的税務籌劃
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取決於固定資產能夠使用的年限,固定資產使用年限是一個估計的經驗值,包含了人為的成分,因而為税務籌劃提供了可能性。採用縮短折舊年限的方法,有利於加速成本回收,可以使後期成本費用前移,從而使前期會計利潤髮生後移。在税率不變的情況下,可以使企業所得税遞延繳納。
需要注意的是,税法對固定資產折舊規定了最低的折舊年限,税務籌劃不能突破關於折舊年限的最低要求。
如果企業享受開辦初期的減免税或者在開辦初期享受低税率照顧,在税率預期上升的情況下購入的固定資產就不宜縮短折舊年限,以避免將折舊費用提前到免税期間或低税期間實現,減少企業享受税收優惠待遇。只有在税率預期下降時縮短折舊年限,才能夠在實現貨幣時間價值的同時達到少納税的目的。
(3)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税務籌劃
按照會計準則的規定,固定資產折舊的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等直線法(或稱平速折舊法)和雙倍餘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的加速折舊法。不同的折舊方法對應税所得額的影響不同。雖然從整體上看,固定資產的扣除不可能超過固定資產的價值本身,但是,由於對同一固定資產採用不同的折舊方法會使企業所得税税款提前或滯後實現,從而產生不同的貨幣時間價值。如果企業所得税的税率預期不會上升,採用加速折舊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在計提折舊期間少繳企業所得税,另一方面可以儘快收回資金,加速資金週轉。但是,税法規定在一般情況下納税人可扣除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用的計算,應該採取直線法。只有當企業的固定資產由於技術進步等原因,確需加速折舊的,才可以縮短折舊年限或者採取加速折舊的方法。這與會計準則的規定是有區別的。納税人應儘可能創造條件達到符合實行加速折舊法的要求,以便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折舊計算方法,獲取貨幣的時間價值。
採用直線法計提折舊,在折舊期間折舊費用均衡地在企業收益中扣除,對利潤的影響也是均衡的,企業所得税的繳納同樣比較均衡。採用雙倍餘額遞減法和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在折舊期間折舊費用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年減少,對企業收益的抵減也是逐年遞減的,企業所得税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年上升。從税務籌劃的角度出發,為獲得貨幣的時間價值,應儘量採用加速折舊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預期企業所得税的税率會上升,則應考慮在未來可能增加的税負與所獲得的貨幣時間價值進行比較決策。同樣的道理,在享受減免税優惠期內添置的固定資產,採用加速折舊法一般來講是不合算的。
(4) 固定資產計價和折舊的税務籌劃方法的綜合運用
推遲利潤的實現獲取貨幣的時間價值並不是固定資產税務籌劃的唯一目的。在進行税務籌劃時,還必須根據不同的企業或者企業處於不同的狀態下采用不同的對策。
盈利企業:盈利企業當期費用能夠從當年的所得税前扣除,費用的增加有利於減少當年企業所得税,因此,購置固定資產時,購買費用中能夠分解計入當期費用的項目,應儘可能計人當期費用而不宜通過擴大固定資產原值推遲到以後時期;折舊年限盡可能縮短,使折舊費用能夠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得到税前扣除;選擇折舊方法,宜採用加速折舊法,因加速折舊法可以使折舊費用前移和應納税所得額後移,以相對降低納税人當期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税。
虧損企業:由於虧損企業費用的擴大不能在當期的企業所得税前得到扣除,即使延續扣除也有5年時間的限定。因此,企業在虧損期間購置固定資產,應儘可能多地將相關費用計人固定資產原值,使這些費用通過折舊的方式在以後年度實現;虧損企業的折舊年限可適當延長,以便將折舊費用在更長的週期中攤銷;因税法對摺舊年限只規定了下限沒有規定上限,因此,企業可以做出安排;折舊方法選擇應同企業的虧損彌補情況相結合。選擇的折舊方法必須能使不能得到或不能完全得到税前彌補的虧損年度的折舊額降低,因此,企業虧損期間購買的固定資產不宜採用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
享受企業所得税優惠政策的企業:處於減免所得税優惠期內的企業,由於減免税期內的各種費用的增加都會導致應税所得額的減少,從而導致享受的税收優惠減少,因此,企業在享受所得税優惠政策期間購買的固定資產,應儘可能將相關費用計人固定資產原值,使其能夠在優惠期結束以後的税前利潤中扣除;折舊年限的選擇應儘可能長一些,以便將折舊費用在更長的週期中攤銷;折舊方法的選擇,應考慮減免税期折舊少、非減免税期折舊多的折舊方法。把折舊費用盡可能安排在正常納税年度實現,以減少正常納税年度的應税所得額,降低企業所得税負擔。

税務籌劃基本步驟

熟練掌握有關法律規定
理解法律規定的精神
税務籌劃的一項重要前期工作,就是熟練掌握有關法律法規,理解法律精神,掌握政策尺度。無論是為企業服務的外部税務籌劃人,還是企業自身內部的税務籌劃人,在着手進行税務籌劃之前,首先都應當學習和掌握國家税法精神,爭取税務機關的幫助與合作,尤其是對實施跨國税務籌劃業務的籌劃人來説,還必須熟悉有關國家的法律環境。對於承接業務的每一個具體的籌劃委託,納税人都應有針對性的瞭解所設計的法律規定的細節。
瞭解税務機關對納税活動“合法和合理”的界定
税務籌劃的另一項重要前期工作是瞭解税務機關對“合法和合理”納税的法律解釋和執法實踐。但是不同的國家對於“合法和合理”的法律解釋是不同的。就中國的税法執法環境而言,因為欠缺可行的税法總原則,法律規定在操作性上也有某些欠缺,税務機關存在相當大的“自由裁量權”。所以,在中國,熟悉税法的執法環境非常重要。要了解税務機關對合法尺度的界定,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着手:
(1) 從憲法和現行法律瞭解“合法和合理”的尺度。
(2) 從行政和司法機關對“合法和合理”的法律解釋中把握尺度。
(3) 從税務機關組織和管理税收活動和裁決税法糾紛中來把握尺度。
瞭解納税人的情況和要求
税務籌劃真正開始的第一步,是瞭解納税人的情況和納税人的要求。納税人有企業納税人和個人納税人之分,而不同企業和不同個人的情況及要求又有所不同。
對企業納税人進行税務籌劃,需要了解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
(1) 企業組織形式。
(2) 財務情況。
(3) 投資意向。
(4) 對風險的態度。
(5) 納税歷史情況。
對個人納税人進行税務籌劃,需要了解的情況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 出生年月。
(2) 婚姻狀況。
(3) 子女及其他贍養人員。
(4) 財務情況。
(5) 投資意向。
(6) 對風險的態度。
(7) 納税歷史情況。
此外,還需要了解納税人的要求,比如是要求增加短期所得還是長期資本增值,或者既要求增加短期税收所得,又要求資本在長期增值。
簽訂委託合同
税務籌劃的一般步驟是,受託方在收到委託單位申請之後,進行前期洽談,然後明確税務籌劃的目標,並進行現場調查、蒐集資料,再綜合考慮自身的業務能力,決定是否接受委託,如果接受,則需要簽訂委託合同。
税務籌劃合同,沒有固定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幾項內容:
委託人和代理人的一般信息。
總則。
委託事項。
業務內容。
酬金及計算方法。
税收籌劃成果的形式和歸屬。
保護委託人權益的規定。
保護籌劃人權益的規定。
簽名蓋章。
合同簽訂日期和地點。
制定税務籌劃計劃並實施
税務籌劃的主要任務是根據納税人的要求及其情況來制定税務計劃。籌劃人需要制定儘可能詳細的、考慮各種因素的税務籌劃草案,包括:税務籌劃的具體步驟、方法、注意事項;税務籌劃所依據的税收法律法規;在税務籌劃過程中可能面臨的風險等。籌劃草案的制定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操作的過程,包括以下內容:
分析納税人業務背景,選擇節税方法。
進行法律可行性分析。
應納税額的計算。
各因素變動分析。
敏感分析。
控制税務籌劃計劃的運行
税務籌劃的時間可能比較長,在計劃實施以後,籌劃人需要經常、定期地通過一定的信息反饋渠道來了解納税方案執行的情況,對偏離計劃的情況予以糾正,以及根據新的情況修訂税務籌劃的計劃,以最大限度的實現籌劃的預期收益。

税務籌劃10思路梳理

業務能否全部或部分符合軟件或高新技術領域
業務能否全部或部分與農林牧漁相關
是否符合財税【2010】65號技術先進服務企業
產品是否屬於符合資源綜合利用產品
公司從事的業務是否屬於環境保護、節能環保
公司從事的業務是否屬於公共基礎設施項目
是否購置諸如電機、通風機、水泵、鍋爐等節能節水設備
公司是否存在技術研發項目併發生了研發費用
公司是否存在僱傭殘疾人的情況
公司是否存在實際已支付,但無法入賬的費用
公司是否屬於成本費用很低,高利潤行業
上下游企業是否存在税收優惠政策
是否可以改變現在經營模式為節税經營模式
流轉税規劃思路梳理:
業務是否可以通過分劈技術進行節税設計
是否可以通過減少交易環節進行節税設計
是否可以通過改變經營方式進行節税設計
產品是否允許通過改變公司商業方式進行節税設計
增值税企業進項税抵扣是否已經最大化
產品原材料是否涉及農產品
其他税種規劃思路梳理:
高管、股東個人所得税是否進行過安排
員工工資發放是否進行過税務安排
公司是否考慮過部分勞務外包的措施解決扣税義務
新建、在建房產是否考慮過房產税問題
公司特殊或一次性交易事項是否進行過税收安排

税務籌劃11發展史

在税務籌劃的發展史上,為大家公認的税務籌劃產生的標誌事件是20世紀30年代英國上議院議員湯姆林爵士針對“税務局長訴温斯特大公”一案的發言,他説“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安排自己的事業。如果依據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繳税,那就不能強迫他多繳税收。”這一觀點得到了法律界的認同,税務籌劃第一次得到了法律上的認可,成為奠定税務籌劃史的基礎判例。之後,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在涉及税務判例中,該案例成為經常引用的原則精神。
另一重要判判例為1947年美國法官漢德在一税務案件中的判詞更是成為美國税務籌劃的法律基石,原文如下:“法院一直認為,人們安排自己的活動,以達到降低税負的目的是不可指責的。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做,不論他是富人還是窮人,而且這樣做是完全正當的,因為他無須超過法律的規定來承擔國家的税收。税收是強制課徵而不是無償捐獻,以道德的名義來要求税收純粹是奢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