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程濱遺

鎖定
程濱遺(1876~1953),字小蘇,安徽省懷寧縣高河埠程家沖人。歷任安徽省教育經費管理處處長,安徽大學教授,懷寧中學校長。 [1] 
中文名
程濱遺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安徽省懷寧縣高河埠程家衝
出生日期
1876年
逝世日期
1953年

目錄

程濱遺人物生平

程濱遺安徽省懷寧縣高河埠程家沖人。父名蘇仙。兩歲喪父,自幼即從祖父容光讀書。清光緒二十年(1894)中秀才,兩年後中舉人副榜。二十五年(1899)留學日本,入明治大學,修數理。越3年畢業歸國。時南陵、宣城一帶客民(由湖南、湖北及安徽各地逃難到皖南的平民百姓)苦於子弟不得入學,慕名聘請程濱遺前去設館教學。先在南陵開辦育青小學,接着創建炳靈、同安、文鬥3校,在宣城創辦求實小學、端安小學,又在南陵開設師範講習所,培養師資。但不久,各小學及師範講習所招生困難,再次電請他前往。程濱遺經學務處批准公假半年南下,到客民家中走訪,苦口婆心勸民送子入學,並將南陵4所小學合併為儲才高等小學,使招生問題得到解決。
三十三年(1907),懷寧中學堂鬧風潮,久未平息,學界人士公推其接任校長。這是他在家鄉辦學的開始。宣統二年(1910),為興學育才,各方奔走領取官租,向裕皖官錢局商借款,創辦安徽高級農業學堂。三年,又與光明甫等創辦私立專門法政學堂。民國元年(1912),募款創辦江淮大學,私立專門法政學堂與官立法政學堂、公立法政講習所併入,設立文、法兩院系,主持法律系。同年6月與韋格六等人在安慶創辦《民巖報》,以人民喉舌自許,秉筆揭露社會黑暗,頗受省內讀者歡迎。
5年(1916)到北京,與志同道合者暢談國事,一起創辦《中原日報》,針對局勢著文評述。當時,張勳正在徐州邀北京政府副總統馮國璋密謀復辟帝制,《中原日報》先後發表《復辟之陰謀》、《馮國璋之總統夢》等文章,猛加抨擊,引起軒然大波。馮國璋電請總統黎元洪嚴辦,又向法院訴以侮辱罪。於是,《中原日報》被迫停刊,報館被搗毀,他自己遭拘押80餘日,獲釋後被驅逐出京。
8年(1919),任安慶六邑中學校長,改校董事會聘請製為校長聘請制,興建實驗室,增購教學儀器,開闢圖書館,並將自己每月在外兼職的薪俸100元捐出購書,同時組織募捐活動,共徵書3萬餘冊,供學生閲覽。16年國民黨政府裁撤厘金,安徽省教育經費無着落,程濱遺任安徽省教育專款委員會主任委員,三度赴南京交涉,終於爭得經費的落實。爾後任安徽省教育經費管理處處長,專司其事。17—20年,兼任安徽大學教授。24年,教育部督學來安慶視察,認為懷寧中學校址狹小,條件簡陋,不適合設立中學,飭令停辦。經懷寧縣地方人士積極策劃,公推程濱遺復任校長,籌措新建學校任務。他擇定舊學宮(今安慶市四中)為新校址,設法籌募捐款,並親自主持營建工程。校舍於次年春全部竣工。繼之圖書館建成,程濱遺率先捐贈一部二十四史。
安慶淪陷,程濱遺舉家西上,旅居宜昌、萬縣、江津、遵義等地。在此期間仍然堅持編寫《中國田賦史》一書。抗日戰爭勝利後,在國立安徽大學教《中國法制史》,兼任懷寧中學校長。36年,國民黨教育部呈報行政院為其頒發“盡瘁教育”之匾額,懸掛於懷寧中學明倫堂上。解放後,被推薦為省文史館館員。
著有《安慶舊影》、《風塵舊影》、《風煙舊影》、《文學源流》、《中國法制史》等。《中國法制史》已由安徽大學出版。 [1] 
參考資料
  • 1.    張樾;葉慶;餘志財;蔣放;沈本禮;龍仲文;吳懷寧;餘燦,安慶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安慶市志 下/卷六十八 人物;方誌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779-17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