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程易田詩序

鎖定
《程易田詩序》是清代劉大櫆的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程易田詩序
作    者
劉大櫆
創作年代
清代
文學體裁
散文

程易田詩序作品原文

餘性顓愚(1),知志乎古,而不知宜於時;常思以澤及斯民為任,凡世所謂巧取而捷得者,餘皆不知其徑術。以故與縉紳之士相背而趨,終無遇合。退而強學,棲遲山隴之間(2),雖非有苦,而亦未嘗有樂也。年已晚暮,始為博士於黟(3)。博士之官卑貧無勢,最為人所賤簡(4)。而黟、歙鄰近,歙尤多英賢,敦行誼(5),重交遊,一時之名雋,多依餘以相為劘切(6)。或抗論今時之務(7),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對而歌。蓋餘生平之樂,無以加於此矣。
程子易田,尤所稱著材宿彥(8),亦旦夕相從。其所為詩歌,擄詞樸直而寄興深至(9),嘗謂其有陶潛之風(10)。易田固信餘,餘亦甚重易田也。雖然,餘老矣,今年年七十有三,將歸休於樅陽江上(11)。而易四年逾四十,猶困於諸生(12);家又貧,故里不足以自活,亦將餬其口於汝陰(13)。念欲長與諸君子游處,不可得矣。
居稽也(14),弦誦也(15),欣欣而忘其倦也。歡聚未幾,離散隨之,餘於此其猶能獨樂焉否耶?夫以生平未嘗有樂之人,徒以與諸君子游處而樂,今復以聚之不常而不樂生焉。回憶獨居時,雖無所樂,而亦非有不樂也。則是今日之不樂,由前日之樂而來也。夫造物之於人(16),安能使其長樂哉?因取易田之詩,所謂“濠上吟”者(17),反覆咀吟(18),益嘆其文章之古,與其人之心貌相稱。屬其板刻之,以與四方之知言者共讀焉,而餘為序之如此。 [1] 

程易田詩序作品註釋

(1)顓(zhuān專)愚:愚蒙。
(2)棲遲:遊息。
(3)博士:學官名,即縣教諭,掌管文廟(孔廟)祭祀、教育生員等。黟:安徽省黟縣
(4)賤簡:鄙視怠慢。
(5)敦行誼:重視操行、道義。敦:厚,重視;誼:同“義”,道義。
(6)劘(mó磨)切:切磋琢磨。劘:磨。
(7)抗論:直言不阿。
(8)著材宿彥:突出的人材和素以品德著稱的賢土。彥:賢士。
(9)擄(shú書)詞:遣詞,運用語言。
(10)陶潛:陶淵明,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著名文學家。平生志趣高邁,不慕榮刊,其詩雋永談雅,其文質樸、醇厚。
(11)樅陽:作者故鄉,在長江北岸,原屬桐城縣。
(12)諸生:秀才。
(13)汝陰:古縣名,治所在今安徽省阜陽縣。
(14)居稽:《禮記·儒行》:“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意為儒者有今人與之相處,有古人與之相合。
(15)弦誦:絃歌誦讀。古人誦詩常以琴瑟伴奏。
(16)造物:指天。古代人們以為萬物都是天造的,所以稱天為“造物”。
(17)濠上吟:別有會心,自得其樂的吟誦。《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魚之樂?’”後人常據此以“濠上吟”形容目得其樂的境地。濠上:濠水之濱。
(18)咀吟:體味吟誦。咀:咀嚼,體味。 [1] 

程易田詩序作品賞析

此文主要寫不遇之嘆,得友之樂。文章開篇敍述“澤及斯民”的志向,並感嘆這種志向的不合時宜,故“與縉紳之士相背而趨”,不但抒發了有志不獲騁的牢騷,對時弊也有所譏刺。 [1] 

程易田詩序作者簡介

劉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號海峯,安徽桐城人。諸生,雍正年間(1723—1735)時兩舉副貢生,乾隆年間(1736—1796)應博學鴻辭,皆未成;晚年為安徽黟縣教諭數年,後歸故里,一生很不得志。劉大櫆為文以才氣著稱,早年以布衣遊京師,方苞讀了他的文章,極為歎服,説:“如苞何足算耶!邑子劉生,乃國士爾。”姚鼐曾從其學古文,為桐城派創始人之一。其文論主張“義理、書卷、經濟考,行文之實,若行文自另是一事”,強調神氣、音節、字句的統一,重視散文的藝術表現,這對方苞的文論是一個發展。劉氏散文長於氣勢,富有文采,內容多懷才不遇的牢騷,於時弊亦間有指摘。亦工詩,其詩作也常為時人所稱道。著有《劉海峯詩文集》,《論文偶記》等。《清史稿》有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