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程強

(西南大學教授)

鎖定
程強,1995年6月,在長春地質學院儀器係獲得工學學士學位,2001年7月,在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2001-2003,在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計算數學所做博士後。
中文名
程強
專業方向
自動微分方法、高性能計算
性    別
職    稱
教授
學    歷
博士研究生

程強個人簡介

2003-2009,在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超級計算中心工作,副研究員,《超級計算通訊》執行編委。2009-2010,在美國大氣科學研究中心做訪問科學家。2011年,在西南大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學院工作。 [1] 

程強教學情況

自動微分(Automatic Dfifferentiation):基於鏈式求導法則在機器精度意義上計算函數的導數。比起傳統的有限差分方法來,自動微分方法具有極小的計算代價和計算精度高的優點。比其符號微分方法來,自動微分方法可以應用於任意複雜的科學與工程計算問題。切線性模式和伴隨模式是兩種典型的微分模式。直觀地,前者沿着程序運行的自然順序計算導數,可以直接用來計算雅可比矩陣-向量乘積;後者則沿着與程序運行相反的順序計算導數,可以直接用來計算函數的梯度,其計算代價與獨立變元的數目無關,僅是計算函數本身的數倍而已。
自動微分轉換系統(DFT, 1998-2012):自動生成切線性模式及相關測試程序;支持Fortran 77/90/95;在語句級層次上使用二元歸約優化方法實現;全局數據相關分析。
伴隨模式生成器(ADG, 1999-2012):基於最小程序行為分解的模式伴隨化方法實現,自動生成伴隨模式及相關測試程序;支持Fortran 77/90/95;在語句級層次上使用二元歸約優化方法實現;全局數據相關分析。

程強科研情況

系統提出基於最小程序行為分解的模式伴隨化方法,獨立開發了自動微分轉換系統(DFT)和伴隨模式生成器(ADG),完成數個大型應用的微分模式開發。
承擔項目4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25篇,其中SCI論文6篇。
2003-2005,中科院十五信息化建設專項之子項目“基礎並行軟件平台建設與應用”
2006-20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自動微分算法研究及其實現”
2011-2012,重慶市自然科學基金(直通車)“伴隨模式優化方法研究與實現”
2011-2013,西南大學博士基金(引進人才)“GRAPES專用微分軟件的開發和應用”
代表性文獻(Availabe via Emails)
程強,自動微分算法及其實現,博士學位論文,中科院大氣物理所,2001
程強,王斌,基於最小程序行為分解的模式伴隨化,自然科學進展,2002
Cheng Qiang, Zhang Linbo, Model Adjointisation and Its Cost, Science in China (F), 2004
程強,基礎並行軟件平台綜述,2005年高性能計算應用大會論文集,上海,2005
程強,PETSc用户測試報告,技術報告,中科院超級計算中心,2005
程強,王彥棡,PETSc並行求解二維正壓大氣淺水波方程,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8
程強,張海斌,王斌,自動微分的原理和方法,計算數學,第31卷第1期,15-36,2009
Cheng Qiang, Zhang Haibin, Wang Bin, Differentiation Transforming System,Natural Science Progress, Vol. 19(3): 397-406, 2009
Cheng Qiang, Cao Jianwen, Wang Bin, Adjoint Code Generator,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F, Vol. 52(6): 926-941, 2009
Cheng Qiang, Wang Bin, DFT 5.0 Users Guide, 2010
Cheng Qiang, Wang Bin, ADG 4.0 Users Guide, 2010
Cheng Qiang, Zhang Haibin, Adjoint cost of the Least Program Behavior Decomposition Method, submitted, 2012

程強獲獎情況

2002年度獲得“學篤風正”優秀博士論文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