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移動P3實驗室

鎖定
移動P3實驗室是可移動式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可在重大突發烈性傳染病發生時,立即開赴疫區對病毒進行檢測,不需再把危險的樣本作中途運輸,同時保證安全密閉地排放所有生物污染物
中文名
移動P3實驗室
外文名
Mobile P3 Laboratory
説    明
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
功    能
試驗時周圍環境不受污染

移動P3實驗室特點

移動式P3實驗室具有移動靈活、快速反應、安全可靠、經濟實用等突出特點。

移動P3實驗室適用範圍

1.可以適用於軍隊戰時的快速反應;
2.在農牧業領域特別適用於廣大牧區突發性疫情及時監測和控制;
3.衞生部門特別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可以及時運用到受災地區;
4.對出入境檢驗檢疫口岸,在面臨隨時可能受到突發性病毒侵害時使用它同樣有較好的安全保障功能。

移動P3實驗室系統組成

移動P3實驗室車載版

兩輛方艙載重車快速駛入演練地域,平行排列、兩翼展開、無縫鏈接,順裝式9米方艙自裝卸運輸車不依賴吊車完成快速裝卸,整個過程使觀者猶如置身電影《變形金剛》的場景之中。 [1] 
演練開始後,P3實驗室檢驗人員迅速到位
P3實驗室檢驗人員迅速到位,動作標準、規範,在艙外完成兩層防護服穿戴,經連接道、防護服間和氣鎖間進入實驗間。當疑似烈性病原體樣本進入主實驗艙後,檢驗人員將所有滅活前實驗過程全部在生物安全櫃和隔離器中完成,物品通過傳遞窗交接,確保病原不外漏。實驗室內設有三級梯度負壓裝置,可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外逸。檢驗人員在實驗艙內迅速、熟練地開展病原學等相關檢測,並將污染物品、實驗器械等進行終末高壓滅菌。整個實驗室展開、人員就位到樣本檢測一氣呵成,前後總共僅用時40分鐘。(軍方版 [1] 
中國國家疾控中心這套移動式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移動P3實驗室 [2]  )由車載實驗室和動力車組成(集裝箱構成),為負壓定向流、達到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防護水平。實驗室自備新型冠狀病毒檢測設備和試劑耗材,具備自我維護保障、自行開展病原檢測的能力。(民間政府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版本,已知國家疾控中心 [3]  和廣東省疾控中心擁有 [4] 

移動P3實驗室負壓帳篷式

首次見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負壓帳篷式移動P3實驗室是一種新型的實驗室,由充氣賬篷和技術保障方艙兩部分組合而成,擁有獨立排風系統,達到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的防護要求,是檢測隊援助期間進行核酸檢測和科學攻關工作的關鍵區域。 [5] 
已知在綏芬河抗疫中使用過。 [5] 

移動P3實驗室實驗室要求

能適應嚴寒地區、寒冷地區、夏熱冬冷地區、夏熱冬暖和温和地區 5 個典型地區的環境温、濕度設計,即工作環境温度為-41~46 ℃,存儲極限温度為-55~70 ℃。艙內微環境温濕度、壓力梯度、噪聲、照明、換氣次數、潔淨度等參照 GB 50346—2011《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築技術規範》規定的要求設計。實驗室採用全新通風空調系統,排風經過兩級高效過濾,過濾效率≥99.995%;送風經初、中、高效三級過濾,過濾效率≥99.995%。操作完成後可進行艙內消毒和污物、污水處理;設置室內燻蒸消毒旁路系統,在排風機動力作用下,燻蒸消毒氣體在室內和管道系統中循環,實現對室內、過濾器及管道系統的徹底消毒 [6] 
實驗室中配備了基本實驗設施和條件,有配備生物安全櫃的強毒操作間,動物飼養間(也可用於準備間),緩衝間和更衣間。可以充分滿足操作人員的生存條件,有空氣過濾系統,以保證潔淨度;有温/濕度控制系統,保證實驗室內恆温;實驗室內所有外排氣體,都經過高效過濾器排向室外;所有污物都必須經過高壓滅菌鍋滅菌後方可帶出室外。
實驗室能源供應在集裝箱的後側,可以由當地供電設施提供電力;也可以自配發電機。可以按要求配備通訊系統,所有記錄紙張經過通訊線路傳輸。實驗室內可以按使用要求配備各類設施。
實驗室操作十分簡單,接通電源後,只需輕按電鈕即可啓動實驗室,10分鐘後通過觀察每個房間壓力錶和各種能表指示正常後即可進入實驗室工作。
實驗室維護工作十分簡便,所有操作在側面和頂部即可完成,無需進入實驗室內。
實驗室還具有投資小,安全可靠的優點。不需要先蓋樓再建P3實驗室的過程,可以節省大量蓋樓投資;由於實驗室裝配在鐵質密閉箱內,所以具有的防泄漏功能和抗震功能,安全性、實用性大大增強。

移動P3實驗室注意事項

  1. 車載生物安全櫃不適用於 P3 移動實驗室。
  2. 雙扉高壓消毒鍋鍋體周邊密封方法不適用於移動 P3 實驗室。
  3. 移動 P3 實驗室氣鎖間和更衣防護間負壓值不夠穩定,波動幅度較大,應將氣鎖間和更衣防護間的壓力控制模式改為自動控制,控制原理同主實驗艙。
  4. 移動 P3 實驗室純水機不適用於零度以下低温環境。

移動P3實驗室參考文獻

[1]楊 震,楊 坤,高 磊等,移動 P3 實驗室適應性試驗及性能改進的研究[J], 醫療衞生裝備,2017,36(7):39-4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