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秧雞

(中藥)

鎖定
秧雞,是鶴形目秧雞科鳥類。秧雞成鳥額、頭頂至枕部黑色,帶褐色羽緣,頭側石板灰色,貫眼紋黑褐色,眉紋淡灰色;上體羽毛橄欖褐色,帶黑色中央條紋,翼和尾黑褐色,翼緣棕白色;下體頦、喉乳白色,下喉、前頸至胸為石板藍灰色,脅和尾下覆羽黑色,帶白橫斑;虹膜紅褐色,喙橘紅色,非繁殖期喙峯角褐色,腳肉褐色。 [4] 
秧雞分佈於歐亞大陸和非洲。在中國繁殖於北方多地,越冬於東南至西南地區。秧雞棲息於開闊平原至低山丘陵的濕地或稻田;性隱秘,常單獨或成小羣活動於濱水草從中,晨昏活躍。善奔跑,亦能游泳和潛水,飛行時兩腳垂於體下。秧雞夜間和晨昏覓食,主食蠕蟲、昆蟲、軟體動物以及甲殼類和小魚,兼食植物果實和農作物。繁殖期在5-7月,一雄一雌制,營巢於水岸邊的蘆葦或草從中。窩卵數6-9枚,由雌雄親鳥輪流孵化,孵化期19-20天。 [4] 
秧雞是秧雞類野外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應引起公眾廣泛和高度重視,減少野外捕獵,不要亂捕濫獵。 [5] 
別    名
水雞
秋雞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鶴形
秧雞科
秧雞屬
秧雞
分佈區域
繁殖於中國東北和河北一帶,遷福建、廣東一帶越冬
中文學名
秧雞
採收時間
四季均可
用    量
內服:煮食,50-100g
毒    性
無毒

秧雞入藥部位

肉。

秧雞性味

味甘,性温。

秧雞歸經

歸大腸經。

秧雞功效

解毒殺蟲,補中益氣。

秧雞主治

蟻瘻,脾胃虛弱,食慾不振。

秧雞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50-100g。

秧雞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捕捉,捕後,除去羽毛及內臟,取肉用。

秧雞形態特徵

秧雞,又名秋雞、水雞、普通秧雞。體長約30cm。頭小;頸長。上體羽毛暗灰褐色,帶黑色斑紋,頭部斑紋尤為顯著。兩翼表面大半灰褐色。下體褐色,兩腋具白斑;肛周和尾下覆羽黑白相間,羽端白色。脛羽黑而有白色橫斑。嘴黑褐,下嘴基部較淡。腳棕褐色。

秧雞生長環境

棲息於沼澤或近水草叢中,單個或成對活動,步行快速,不善高飛。性畏人。以水生昆蟲、蚯蚓、植物嫩芽為食。繁殖於我國東北和河北一帶,遷福建、廣東一帶越冬。

秧雞相關論述

1、汪穎《食物本草》:“(主治)蟻瘻。”(引自《綱目》)
2、《中國動物藥》:“殺蟲解毒,補中益氣。治脾胃虛弱等。”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蔡光先.《湖南藥物志 第五卷》: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年
  • 3.    楊倉良.《動物本草》:中醫古籍出版社,2001年
  • 4.    趙欣如,趙碧清主編;央美陽光繪,鳥類圖鑑,青島出版社,2019.03,第115頁
  • 5.    李軍德,黃璐琦,李春義主編,中國藥用動物原色圖典 下,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2,第9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