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誓

鎖定
“秦誓”,是春秋時期秦穆公誓眾之辭的簡稱,是我國國學元典《尚書》中的經典章節。
作品名稱
《秦誓》
作    者
秦穆公
創作年代
作品出處
《尚書》
文學體裁
國學元典
創作時間
627年 [1] 

秦誓作品原文

秦穆公 秦穆公
公曰:“嗟,我士,聽,無譁。予誓告汝羣言之首①。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惟艱哉②。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雲來③。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雖則云然,尚猶詢之黃髮,則罔所愆④。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違,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諞言,俾君子易辭,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⑤。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⑥。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弗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⑦。人之有技,冒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達,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⑧。 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之榮懷,亦尚—人之慶⑨。”

秦誓註釋

[註釋] ①嗟,我士,聽,無譁。予誓告汝羣言之首:我要向你們發出誓言。士:這裏是對聽眾的泛稱,指全軍將士與相關官員。誓告:嚴肅告誡。羣言之首:所有紛紛議論中應該所取的首要意見、關鍵問題。
②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惟艱哉:古語説:人們總是自以為是而大意失算。責備別人完全沒困難,只是受人責備還能聽諫如流,這可就太難太難啦。訖:終,竟。自若:自己順着自個兒。若:順。是:此,這個。多盤:多安於、都樂於。盤:放心取樂。這裏指人們自樂時失去應有的戒備心態。
③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雲來:我這心裏難受極了(指全軍覆滅之事),這時間飛速地流逝着,似乎不再回頭了(吃後悔藥恐怕來不及了)。逾邁:跨越。這是引用古詩來“明志”。
④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雖則云然,尚猶詢之黃髮,則罔所愆:那古道熱腸的智謀之人,(我)會責備他不顧我的忌諱(竟敢頂撞我);而眼前的智謀之士,(我)便引為親信了。(這不行,)我還是應該多多請教年長有智的人,那樣就能少犯些過錯、少一點遺憾。謀人:善於謀劃的人。就:即,到。忌:忌諱。姑:輕意地。將:拿來,引來。親:親信。黃髮:頭髮黃了的高年老者。愆:遺憾。
⑤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違,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諞言,俾君子易辭。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滿頭銀髮的忠良之士,儘管旅力不如人,我還是希望有這種人;雄赳赳的勇夫,即使射箭駕車都熟練,我還是不願要這種人。至於那嘰嘰喳喳特會打小報告、吹順耳風的人,總想讓老實人改變主意。我還能再添這樣的人在身邊嗎?我暗暗地思考着。諞言:易於迷惑人的話。俾:使。易辭:改換話語,改變主意。皇:同“惶”,惶論,哪裏還説得到……,昧:昏暗。
⑥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倘若有這麼一位耿介爽直的臣子,能幹淨利落地發表己見,即使沒有其他長處,他的心地善良,我看還是得容納他、親近他。斷斷猗:乾淨利落、有斷決的樣子。休:美。
⑦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人有一技,視如自己的;人有傑出才智聖德,內心仰慕他,簡直就如同出自本人口中一般自然,這種人應該吸收。這樣來保護我的子孫後代和廣大民眾,那也是件很有利的事啊。啻:簡直就。容之:容納它、接受它。職有利:主有利,代表有益。
⑧人之有技,冒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達,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別人有長處,你嫉恨嫌惡它;別人很傑出,你疏遠避開他,使其無法有成就,這是不能容人的表現。
⑨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之榮懷,亦尚—人之慶:國家的動搖不安是由一人造成的,國家振興發達,也會因敬重一人而帶來吉祥。杌隉:搖盪不安。榮懷:光榮。一人:商周君主總愛自稱“—人”、‘予一人’。句義為“國家安危繫於一身”。
解讀
《秦誓》是《尚書》中的最後一篇。漢代相傳的《尚書序》説:“秦穆公伐鄭,晉襄公率師敗諸崤。還歸,做《秦誓》。”(事載《左傳魯僖公32年、33年)照《書序》説法,此篇作於秦穆公33年(公元前627年),被俘三帥歸秦之後。但《史記·秦本紀》則説是秦穆公36年(公元前624年)大敗晉師,“封崤中屍,為發喪,哭之三日,乃誓與軍”中之辭。就文中語意看,以《書序》所説為合於實際。
《秦誓》,秦穆公誓眾之辭的簡稱。誓,是一種有約束性和有決斷意義的語言。此篇也出於史官記錄。文辭扼要生動,語意懇切,含有自我儆戒之誠意。

秦誓註解研究

秦誓《尚書正義》

尚書正義卷二十 秦誓第三十二 [1] 
崤之戰 崤之戰
秦穆公伐鄭,遣三帥帥師往伐之。○事見魯僖公三十三年。三帥,謂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帥,色類反,下注同。晉襄公帥師敗諸崤,崤,晉要塞也。以其不假道,伐而敗之,囚其三帥。○崤,户交反。塞,悉代反。假,工下反。還歸,作《秦誓》。晉舍三帥,還歸秦,穆公悔過作誓。
秦誓貪鄭取敗,悔而自誓。
[疏]“秦穆”至“秦誓”。正義曰:秦穆公使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帥帥師伐鄭,未至鄭而還。晉襄公帥師敗之於崤山,囚其三帥。後晉舍三帥,得還歸於秦。秦穆公自悔己過,誓戒羣臣。史錄其誓辭,作《秦誓》。傳“遣三”至“伐之”。正義曰:《左傳》僖三十年,晉文公與秦穆公圍鄭,鄭使燭之武説秦伯,秦伯竊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揚孫戍之,乃還。三十二年,杞子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不可。”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伐鄭。是“遣三帥帥師往伐之”事也。序言“穆公伐鄭”,嫌似穆公親行,故辨之耳。傳“崤晉”至“三帥”。正義曰:杜預雲:“餚在弘農澠池縣西。”築城守道謂之“塞”,言其要塞盜賊之路也。崤山險阨,是晉之要道關塞也。從秦向鄭,路經晉之南境,於南河之南崤關而東適鄭。《禮》征伐朝聘,過人之國,必遣使假道。晉以秦不假道,故伐之。《左傳》僖三十二年,晉文公卒。三十三年,秦師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矯鄭伯之命以牛十二犒師。孟明曰:“鄭有備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滅滑而還。晉先軫請伐秦師。襄公在喪,墨縗絰。夏四月,敗秦師於餚,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是襄公親自帥師伐而敗之,囚其三帥也。《春秋》之例,君將不言“帥師”,舉其重者。此言“襄公帥師”,依實為文,非彼例也。又《春秋》經書此事雲:“晉人及羑戎敗秦師於餚。”實是晉侯而書“晉人”者,杜預雲:“晉侯諱背喪用兵,通以賤者告也。”是言晉人告魯,不言晉侯親行,而云大夫將兵。大夫賤,不合書名氏,故稱“人”也。直言敗秦師於餚,不言秦之將帥之名,亦諱背喪用兵,故言辭略也。傳“晉舍”至“作誓”。正義曰:《左傳》又稱,晉文公之夫人文嬴,秦女也,請三帥曰:“彼實構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厭,君何辱討焉?使歸就戮於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許之。秦伯素服郊次,向師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過也。”是晉舍三帥而得還,秦穆公於是悔過作誓。序言“還歸”,謂三帥還也,嫌穆公身還,故辨之。《公羊傳》説此事雲:“四馬只輪無反者。”《左傳》稱秦伯“向師而哭”,則師亦少有還者, 公曰:“嗟!我士,聽無譁。誓其羣臣,通稱士也。予誓告汝總言之首。總言之本要。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言民之行己,盡用順道,是多樂。稱古人言,悔前不順忠臣。樂音洛。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惟艱哉!人之有非,以義責之,此無難也。若己有非,惟受人責,即改之如水流下,是惟艱哉。○俾,必爾反,下同。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雲來。言我心之憂,欲改過自新,如日月並行過,如不復雲來,雖欲改悔,恐死及之,無所益。復,扶又反。
[疏]“公曰”至“雲來”。正義曰:穆公自悔伐鄭,召集羣臣而告之。公曰:“諮嗟!我之朝廷之士,聽我告於汝,無得喧譁。我誓告汝眾言之首,誥汝以言中之最要者。古人有言曰:‘民之行己,盡用順道。是多樂。’言順善事,則身大樂也。見他有非理,以義責之,此無難也。惟己有非理,受人之責,即能改之,使如水之流下,此事是惟難哉!”言己已往之前不受人言,故自悔也。“今我心憂,欲自改過自新,但日月益為疾行,如似不復雲來,恐己老死不得改悔也”。傳“誓其”至“稱士”○正義曰:“士”者,男子之大號,故羣臣通稱之。鄭雲:“誓其羣臣,下及萬民,獨雲士者,舉中言之。”傳“言民”至“忠臣”○正義曰:“訖”,盡也。“自”,用。“若”,順。“盤”,樂也。盡用順道則有福,有福則身樂,故云“是多樂”也。“稱古人言”者,悔前不用古人之言,不順忠臣之謀故也。昔漢明帝問東平王劉蒼雲:“在家何者為樂?”對曰:“為善最樂。”是其用順道則多樂。傳“言我”至“所益”。正義曰:“逾”,益。“邁”,行也。“員”即“雲”也。言日月益為疾行,並皆過去,如似不復雲來。畏其去而不復來,夜而不復明,言己年老,前途稍近,雖欲改悔,恐死及之,不得修改,身無所益也。王肅雲:“年已衰老,恐命將終,日月遂往,若不雲來,將不復見日月,雖欲改過,無所及益。自恨改過遲晚,深自咎責之辭。”

秦誓惟古之謀人

,則曰未就予忌。惟為我執古義之謀人,謂忠賢蹇叔等也,則曰未成我所欲,反忌之耳。○為,於偽反,下“為我謀”同。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惟指今事為我所謀之人,我且將以為親而用之。悔前違古從今,以取破敗。
[疏]“惟古”至“為親”○正義曰:此穆公自説己之前過。我欲伐鄭之時,羣臣共為謀計,惟為我執古義之謀人,我則曰未成我之所欲,反猜忌之。惟指今事為我所謀之人,我且將以為親己而用之。悔前違古從今,自取破敗也。其“古之謀人”,當謂忠賢之臣若蹇叔之等。“今之謀人”,勸穆公使伐鄭者,蓋謂杞子之類,國內亦當有此人。
“雖則云然,尚猷詢茲黃髮,則罔所愆。言前雖則有云然之過,今我庶幾以道謀此黃髮賢老,則行事無所過矣。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勇武番番之良士,雖眾力已過老,我今庶幾欲有此人而用之。○番音波。仡仡勇夫,射御不違,我尚不欲。仡仡壯勇之夫,雖射御不違,我庶幾不欲用。自悔之至。○仡,許乞反。惟截截善諞言,俾君子易辭,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惟察察便巧善為辨佞之言,使君子迴心易辭,我前多有之,以我昧昧思之不明故也。○截,才節反。馬雲:“辭語截削省要也。”諞音辨,徐敷連反,又甫淺反,馬本作偏,雲:“少也,辭約損明,大辨佞之人。”易,羊石反。昧音妹。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伎,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如有束脩一介臣,斷斷猗然專一之臣,雖無他伎藝,其心休休焉樂善,其如是,則能有所容。言將任之。○介音界,馬本作界,雲:“一介,耿介,一心端愨者。”字又作個,音工佐反。斷,丁亂反,又音短。猗,於綺反,又於宜反。技,其綺反,本亦作伎。他,本亦作它,吐何反。樂音洛。
[疏]“雖則”至“不欲”正義曰:言我前事雖則有云然之過,我今庶幾以道謀此黃髮賢老,受用其言,則行事無所過也。番番然勇武之善士,雖眾力既過老,而謀計深長,我庶幾欲有此人而用之。仡仡然壯勇之夫,雖射御不有違失,而智慮淺近,我庶幾不欲用之。自悔往前用壯勇之計失也。“惟截截”至“有容”正義曰:惟察察然便巧善為辯佞之言,能使君子迴心易辭。我前大多有之,昧昧然我思之不明故也。如有一心耿介之臣,斷斷守善猗然,雖無他技藝,而其心樂善休休焉,其如是,則能有所含容。如此者,我將任用之。悔前用巧佞之人,今將任寬容善士也。傳“惟察”至“故也”○正義曰:“截截”猶“察察”,明辯便巧之意。“諞”猶辯也,由其便巧善為辯佞之言,使君子聽之迴心易辭。“皇”訓大也,我前大多有之,謂杞子之等,及在國從己之人。以我昧昧而暗,思之不明,故有此輩在我側也。傳“如有”至“任之”正義曰:孔注《論語》,以“束脩”為“束帶脩飾”,此亦當然。“一介”謂一心耿介。“斷斷”,守善之貌。“休休”,好善之意。如有束帶脩飾,一心耿介,斷斷然守善猗然專一之臣,雖復無他技藝,休休焉好樂善道,其心行如是,則能有所含容。言得此人將任用之。“猗”者,足句之辭,不為義也。《禮記·太學》引此作“斷斷兮”,“猗”是“兮”之類,《詩》雲“河水清且漣漪”是也。王肅雲:“一介,耿介,一心端愨,斷斷守善之貌。無他技能,徒守善而已。休休,好善之貌。其如是,人能有所容忍小過,寬則得眾。穆公疾技巧多端,故思斷斷無他技者。”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人之有技,若己有之樂,善之至也。人之美聖,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心好之至也。是人必能容之。好,呼報反。啻,失豉反。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用此好技聖之人,安我子孫眾人,亦主有利哉!言能興國。
[疏]“人之”至“利哉”正義曰:此説大賢之行也。大賢之人,見人之有技,如似己自有之。見人之有美善通聖者,其心愛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愛彼美聖,口必稱揚而薦達之,其心愛之,又甚於口,言其愛之至也。是人於民必能含容之。用此愛好技聖之人,安我子孫眾民,則我子孫眾民亦主有利益哉!言其能興邦也。
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達。見人之有技藝,蔽冒疾害以惡之。人之美聖,而違背壅塞之,使不得上通。冒,莫報反。惡,烏路反。背音佩。壅,於勇反。塞,先得反。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冒疾之人,是不能容人用之,不能安我子孫眾人,亦曰危殆哉!殆,唐在反。
[疏]“人之”至“殆哉”正義曰:此説大佞之行也。大佞之人,見人之有技,蔽冒疾害以惡之。見人之有美善通聖者,而違背壅塞之,使不達於在上。是人之不能含容人也。用此疾惡技聖之人,不能安我子孫眾民,則我子孫眾民亦曰危殆哉!言其必亂邦也。傳“見人”至“上通”○正義曰:傳以“冒”為覆冒之“冒”,謂蔽障掩蓋之也。“疾”謂疾惡之,謂憎疾患害之也。見人之美善通聖而違背之,不從其言;壅塞之,使不得上通,皆是佞人害賢之行也。
邦之杌隉,曰由一人。杌隉,不安,言危也。一人所任用,國之傾危,曰由所任不用賢。杌,五骨反。隉,五結反,徐語折反。邦之榮懷,亦尚一人之慶。”國之光榮,為民所歸,亦庶幾其所任用賢之善也。穆公陳戒,背賢則危,用賢則榮,自誓改前過之意。
[疏]“邦之”至“之慶”○正義曰:既言賢佞行異,又言用之安否。邦之杌隉,危而不安,曰由所任一人之不賢也;邦之光榮,為民所歸,亦庶幾所任一人之有慶也。言國家用賢則榮,背賢則危,穆公自誓將改前過,用賢人者也。人者也。

秦誓譯文

公説:啊!我的官員們,你們都聽着,不要喧鬧!我將要告訴你們許多話中最基本的方面。
古人有句名言説:“假如有人認為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對的,自以為是的心一天天發展起來,將做出許多邪僻的事。”責備別人,這並不是什麼難事,但被人責備卻能夠像流水般聽從人家的話,這就非常困難了啊!我內心憂慮重重,經常感到光陰逝去,好像時機一錯過它就不會再來(儘管我想改正錯誤,恐怕時間也不允許了)。
對於昔日的謀臣,我認為他們不能順從我的心意,就憎惡他們;而對於今日的謀臣,由於他們曲意服從我的心意,我就一時糊塗,把他們視為親信。雖然過去曾經這樣,但是現在我要改弦易轍,打算就那些軍國大計徵詢年高資深的老臣的意見,因為這樣才能不犯錯誤。
那些白髮蒼蒼的良臣,體力已經衰竭,我還是能親近他們。那些壯健英武的勇士,雖然箭不虛發,駕車嫺熟,我並不怎麼喜歡他,認為他們有勇而無謀。那些淺薄無知,善於花言巧語,使君子輕忽怠惰的人,我還能更加親近這種人嗎!
我心中暗暗思忖,如果有一名官員雖然對政務精誠專一,卻沒有別的本事,不過他心胸寬廣,能夠容人容物,別人有某種本領,好像是自己所有而不嫉妒;別人才能出眾,品德高尚,他對別人所講的話比出於自己口中的話還要信任,這就是他能容納眾善。這樣寬厚有容的人,任命他保障我的子孫永享王業,黎民百姓也跟着享福!
而別人有本領,他就嫉妒,而且厭惡;別人才能出眾,品德高尚,他就竭力阻撓,不讓君王知道。這樣的人心胸狹窄,不能容人,任命他保障我的子孫永享王業,黎民百姓也跟着遭殃!
國家的動亂不安,是君王一人的過錯所致;國家的繁榮安寧,也是君王一人的善行鑄就的。

秦誓內容引用

《大學》中對《秦誓》的引用
朱熹 朱熹
朱熹版《大學》第十一章內容如下: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其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參考資料
  • 1.    孔安國 等.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