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皇島地域歷史文化專題研究

鎖定
《秦皇島地域歷史文化專題研究》是2014年11月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劭偉、王蓮英、秦進才。 [1] 
中文名
秦皇島地域歷史文化專題研究
作    者
董劭偉
王蓮英
秦進才
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11月
頁    數
316 頁
定    價
68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14149494
版    次
1

秦皇島地域歷史文化專題研究內容簡介

歷史是凝固的現實,現實是發展着的歷史,歷史文化研究只有關注現實,才會有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因此有些學者對於秦皇島過去的歷史與現實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城市文化的研究與城市的發展息息相關,也可以説城市文化研究是服務於城市發展的需要。秦皇島地區歷史文化與城市發展是《區域經濟重點學科系列叢書:秦皇島地域歷史文化專題研究》研究的重要內容。

秦皇島地域歷史文化專題研究作者簡介

董劭偉,男,1979年生,河北鹿泉人。現任教於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吉林大學法學博士後。2005年畢業於河北大學人文學院,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獲歷史學博士學位。中國唐史學會、中國法律史學會會員。主要從事魏晉隋唐史和中國法律史研究,側重於制度史、行政法史。已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兩項。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一項。
王蓮英,女,漢族,河北撫寧人,1980年生。現為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講師。1999.9—2006.6,就讀於河北大學人文學院,先後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學位;2006.9—2009.6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在《北京社會科學》、《歷史檔案》等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主持項目有:2010年度育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東北大學,項目編號N100323014);2010年度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項目編號SZ2010557);2010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004003)。
秦進才,1953年生,河北衡水人,歷史學博士,河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秦漢史與歷史文獻研究。合作主持編校《張之洞全集》、《20世紀中國史學名著》等,合作主編《河北省志·人物誌》等。合作主持《趙國曆史文化論叢》、《張之洞與中國近代化》等學術論文集的編撰。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部分論著曾獲得國家圖書獎、河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獎勵。
孫繼民,男,1955年生,河北邯鄲市人。現任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副院長,河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邯鄲學院特聘教授。社會兼職有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河北省史學會會長。專業研究內容主要為隋唐史和敦煌吐魯番文書、黑水城文獻以及戰國趙文化、河北地方史,先後主持、承擔6項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專著有《唐代行軍制度研究》、《敦煌吐魯番所出唐代軍事文書初探》和《唐代瀚海軍文書研究》、《河北新發現石刻題記與隋唐史研究》、《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邊境軍政文書)整理與研究》等書。 [1] 

秦皇島地域歷史文化專題研究圖書目錄

第一篇 秦皇島軍事史研究
盧龍軍鎮濃縮的金戈鐵馬歲月
明代永平府的軍事地位
明、後金“永平之戰”評述
明朝崇禎甲申山海關之戰考察
明代設置山海關問題初探
榆關抗戰與《義勇軍進行曲》
第二篇 秦皇島文化史研究
“天下第一關”匾額到底是何人所書
“碣石”新考
碣石山:秦皇島遠古文化的象徵
論“碣石”的歷史淵源和文化意藴
雄關再現與歷史傳承:長城文化的另一面
——《秦皇島長城保護紀實》讀後
中古時期秦皇島佛教初探
先秦秦漢時期秦皇島地區歷史文化地位
秦皇島歷史文化視點
第三篇 秦皇島政治史研究
山南水北古韻流芳
——海陽古鎮探源
略論元代永平路的兩個問題
地方誌所見明清時期永平府漕運
明清“關津”立法及其實施初探:以永平府為例
明清時期撫寧學校教育述論
永平府諸衙署佈局及“咬菜根”精神
第四篇 秦皇島碑刻研究
秦皇島碑刻資料的價值
《都督東山張公薊甘兩鎮血戰奇捷記》史料價值小議
明代薊鎮長城石刻與戚繼光籍貫新探
關於《鮮卑仲吉神道碑》及相關問題的探討
清臣孟喬芳神道碑銘匯錄
盧龍縣金代所刻石幢兩則佛教故事考釋
第五篇 秦皇島歷史文化名人研究
夷齊品德東方德源
——伯夷叔齊的道德精神及其現實意義
春秋戰國及兩漢人眼中的伯夷
中古韓氏“姓族”的分階段考察
——以潁川、南陽、昌黎三支為例
榆關風雪競南看
——吳兆騫事蹟述略及其秦皇島留詩
第六篇 秦皇島歷史文化與社會發展研究
開放是秦皇島歷史文化的主脈
淺議秦皇島的歷史座標與貢獻
從薊州鎮東協到山海關路
——兼議秦皇島市長城旅遊
民族傳統文化的法律保護機制研究
——兼論秦皇島青龍縣奚族文化法律保護
紫氣東來天馬山
讀《秦皇島市志(1979~2002)》感言
附錄:“秦皇島地域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綜述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