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東鎮

鎖定
秦東鎮,隸屬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地處秦、晉、豫三省交界處。東與河南省靈寶市為鄰,南與城關街道接壤,西接華陰市,北隔黃河山西省芮城縣相望,素有“雞鳴一聲聽三省”之美譽 [1]  。轄區總面積68.74平方千米。 [2] 
秦東鎮境內有楊震廉政博物館、潼關古城等名勝古蹟。
截至2020年6月,秦東鎮下轄1個社區、3個行政村 [3]  。截至2018年,秦東鎮户籍人口27667人 [2]  。2011年,秦東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00萬元。 [1] 
中文名
秦東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
地理位置
秦、晉、豫三省交界處
面    積
68.74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3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南街村
電話區號
0913
郵政編碼
714301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馬超刺槐
黃河濕地公園
東山景區
車牌代碼
陝E
人    口
27667人(2018年)

秦東鎮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因地處陝西(簡稱秦)最東端而得名。
漢時為潼亭。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前,各村莊分屬潼關、華陰、閿鄉3縣,政區無考。同年,轄區有南劉、蘇家、南街、凹裏、十里鋪、西北等屬城關鎮;西廒、金盆屬桃林鄉;寺角營、荒移、楊家莊屬漢城鄉;新城堡、四知、公莊、小泉屬四知鄉。
1951年,蘇家、南劉、南街、十里鋪、西北屬第一區,公莊、四知、桃林寨、新城堡、小泉屬第二區,金盆、西廒屬第三區,寺角營、荒移、楊家莊屬第四區。
1955年,撤區並鄉後,各村分屬城關鎮、吊橋鄉、十里鋪鄉。
1961年,恢復潼關縣建制後,設港口公社,轄1個社區和11個生產隊。
1984年,改為港口鎮。
1994年8月,從港口鎮中分出凹裏、十里鋪、西北,設橋頭鎮。
1995年7月,更名為秦東鎮。
2002年1月,港口鎮、秦東鎮合併為秦東鎮,人民政府駐原港口鎮。
2010年8月,將高橋鄉的新城堡、四知(吊橋)、公莊、桃林寨、小泉5個行政村劃歸秦東鎮。 [1] 
秦東鎮電子地圖 秦東鎮電子地圖

秦東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秦東鎮轄港口1個社區,南劉、蘇家、南街、西廒、金盆、寺角營、荒移、楊家莊、十里鋪、西北、凹裏,新城堡、四知、公莊、桃林寨、小泉16個行政村;下設99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0年6月,下轄1個社區、3個行政村 [3]  。人民政府駐南街村。 [1]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610522101001
121
港口社區
610522101205
220
寺角營村
610522101208
220
十里鋪村
610522101211
220
四知村

秦東鎮地理環境

秦東鎮位置境域

秦東鎮地處秦、晉、豫三省交界處。東與河南省靈寶市為鄰,南與城關街道接壤,西接華陰市,北隔黃河與山西省芮城縣相望,素有“雞鳴一聲聽三省”之美譽 [1]  。轄區總面積68.74平方千米。 [2] 

秦東鎮地形地貌

秦東鎮地處關中平原東端,地勢南高北低,跌宕明顯,呈台階狀。境內由南向北依次為黃土台塬區、黃河和渭河谷地。境內最低點位於黃河出境口,海拔323米。 [1] 

秦東鎮氣候特徵

秦東鎮氣候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乾燥,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氣温15.0℃,年平均降水量592.7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以8月最多。 [1] 

秦東鎮水系水文

秦東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流域面積68.21平方千米。主要河流有黃河、渭河等,其中黃河境內流長18千米,平均寬度2000米,流域面積11.7平方千米。河牀比降1.8%,年均徑流量411.5億立方米;渭河境內流長4.19千米,自西向東由小泉入境,經花園村注入黃河,寬80—600米,流域面積2.67平方千米,河道比降1.2%,年均徑流量94.3億立方米。 [1] 

秦東鎮自然災害

秦東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滑坡、泥石流等。 [1] 

秦東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秦東鎮轄區總人口2619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00人,城鎮化率4.2%。總人口中,14歲以下1157人,佔4.4%;15—64歲20028人,佔76.5%;65歲以上5007人,佔19.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6179人,佔99.9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81人。 [1] 
截至2018年,秦東鎮户籍人口27667人 [2] 

秦東鎮經濟

秦東鎮綜述

2011年,秦東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959元。 [1] 

秦東鎮第一產業

2011年,秦東鎮耕地面積39879畝,人均1.5畝;林地面積15530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糧食生產8085噸,人均309千克。其中小麥4465噸,玉米2976噸。主要油料作物包括油菜、油葵、芝麻。2011年,秦東鎮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13萬畝,產量1699噸。畜牧業以飼養牛、生豬、肉羊、家禽為主。2011年,秦東鎮牛飼養量676頭,年末存欄550頭;生豬飼養量4.4萬頭,年末存欄9302頭;羊飼養量1729只,年末存欄882只;家禽飼養量3.9萬羽,年末存欄1.97萬羽;上市家禽1.93萬羽。2011年,秦東鎮生產肉類624.4噸,其中豬肉575.74噸,羊肉16.94噸,禽肉18.1噸;禽蛋110噸;畜牧業總產值6079.8萬元。截至2011年末,秦東鎮大中型農業機械102台;名優農產品有鐵桿筍。 [1] 

秦東鎮第二產業

2018年,秦東鎮有工業企業3個;其中,規上企業1個。 [2] 

秦東鎮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秦東鎮有商業網點45個,職工102人。2011年,秦東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500萬元,比上年增長8%。 [1] 
2018年,秦東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4個。 [2] 

秦東鎮交通運輸

秦東鎮已形成由鐵路、公路2種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絡,境內有南同蒲鐵路、連霍高速公路、310國道、207省道穿境而過。 [1] 

秦東鎮社會事業

秦東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秦東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5個,各類圖書室15個,藏書1.2萬餘冊。南街村背芯子被列入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截至2011年末,秦東鎮有線電視用户5966户,入户率95%。 [1] 

秦東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秦東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440人,專任教師30人;小學5所,在校生85人,專任教師6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1] 

秦東鎮衞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秦東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7所,其中醫院1所,村衞生室16個,牀位10張,固定資產總值2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8名,其中執業醫師2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3人。2011年,秦東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0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 [1] 

秦東鎮歷史文化

潼關故城
潼關城舊址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人民政府駐地東北十千米的黃河岸邊。“天授二年(691年)移近黃河者是”。“宋熙寧(1068—1077年)中遣侍御史陳洎築城。明洪武五年(1372年)千户劉通修築舊城。九年(1376年)指揮僉事馬騤曾修城陴。依山勢曲折,週一十一里七十二步,高五丈,南倍之。其北下臨洪河,巨濤環帶,東南則跨麒麟山,西南跨象鳳二山,嵯峨聳峻。面對風陵,北連蒲關,河山之險迤邐相接,實為天然形勢之雄。”門開六處:各有城門兩道,中有甕城相連。東曰金陡,(先改迎恩後改屏藩兩陝)。西曰懷遠(後改控制三秦),抗日戰爭時期,陳誠曾題“中流砥柱”巨幅匾額懸掛於內城樓上。南曰上南(先改凌雲後改麟遊)和下南(先改迎燻後改鳳翽)。北曰大北(先改吸洪後改鎮河)和小北(先改俯晉後改拱極)。東門外原有潼關坊,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兵憲張公維新改題“三秦鎖鑰”。西門建“四鎮咽喉”坊以配之。“南北水關閘樓兩座,南七間,北九間,規制宏爽,映照川塬。潼水流經其下,穿城而過,中間跨以石橋,名曰潼津(後又建一木橋名曰右任),宛若長虹,覆波往來,堪稱名勝焉!”《潼關縣誌》。
該城築於潼水入黃處。“東連鼎湖,西接太華,秦嶺障其南,洪流繞其北,所謂神明之奧區,帝宅之户牖”。僅史書記載,東漢末年以來涉及潼關的戰事就有30多起。故有“潼關固則全秦固,全秦固則京畿固”之説,為兵家必爭之地。中日戰爭,日寇侵佔山西,屯兵對岸,妄想渡過黃河,日夜窺測,炮火轟擊,以求一逞,然卻未能逾越雷池一步。八年間,在日寇炮火轟擊下城內玉石俱毀。解放後劃入三門峽水庫又拆除搬遷,加之遭受十年“文革”浩劫,如今面目全非,僅有城基還明顯可辯。但就其地理形勢而言,仍具有一定的戰略價值。正如唐代詩人杜甫詠詩曰:“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 [6] 
2013年5月3日,潼關故城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楊震家族墓地
楊震家族墓地,位於陝西省潼關縣秦東鎮四知村。是東漢太尉楊震及其子孫的墓地,位於秦東鎮四知村,佔地85畝,距華山景區25千米,潼關縣城16千米。
楊震(59一124年),字伯起,東漢弘農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他出身於官宦世家,八世祖楊喜、高祖楊敞都曾封侯拜相,其父楊寶通曉《歐陽尚書》,造詣頗深。楊震從小喜愛學習,博覽羣經,被譽為“關西孔子”,歷任荊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大尉等職。在東萊任太守之際,楊震薦舉王密為“茂才”,王密深夜攜黃金饋贈,楊震不僅斷然拒絕,而且説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這句千古名言。因此,人們又稱楊震為“四知先生”。楊震為官正直,不屈權貴,屢次上疏,直言時政之弊,遭到中常侍樊豐等人忌恨。漢安帝延光三年(124年),楊震被罷免,遣返回故鄉,途中飲鴆自殺。漢順帝繼位之後,下詔為楊震平反。
1959年冬季,渭河南移,河岸塌陷,楊震家族墓地受到威脅。陝西省博物館搶救性發掘七座漢墓,按照發掘的先後順序,編號為M1—M7,自東向西分別為:M2、M7、M3、M5、M6、M1、M4。據《潼關吊橋漢代楊氏墓羣發掘簡記》中描述,七座墓葬均為磚結構,遭受過自然和人為的破壞。這些墓形制龐大,都有仿木結構的門樓,墓室可分為長方形、十字形和雙主室三種,出土陶磨坊、羊圈、望樓、孔雀燈等珍貴文物。
2019年10月7日,楊震家族墓地被國務院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8] 

秦東鎮榮譽稱號

2019年7月19日,秦東鎮被授予第一批“陝西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4] 
2020年12月23日,潼關縣秦東鎮四知村被授予陝西省第三批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5] 
2021年9月,被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授予“2020年度省級重點示範鎮建設先進鎮(街道)”稱號。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