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德君

(著名愛國民主人士)

鎖定
秦德君(1905年8月15日—1999年1月12日),女,彝族,重慶市忠縣人。她1919年作為學生代表參加了“五四”運動,1923年在南京國立東南大學學習,1924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曾任西安市婦女協會主席、西安市黨部常委兼婦女部長。1927年後,由於複雜歷史原因秦德君失去了黨的組織關係。之後,她曾任國民革命軍第21軍司令部參議官、第7戰區司令部參議官。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秦德君在黨的領導下,勇敢地從事抗日民主活動和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地下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她任教育部參事。秦德君還是第二至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3] 
中文名
秦德君
別    名
徐舫
胡亞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彝族
出生日期
1905年8月15日
逝世日期
1999年1月12日
出生地
重慶忠縣

秦德君人物生平

1905年8月中秋之夜,秦德君出生在四川省下川東揚子江畔忠州城內。其遠祖和明末抗清英雄秦良玉同族,秦良玉保明反清到底,老死家園,清皇室卻“不咎既往”,予以表彰獎勵,企望秦氏後代為其效勞。
秦德君父親薄有田產,卻經營無方,到其出生時,家庭已開始破落。母親是一個貧苦農家的女兒,面容姣好,被祖母倚仗權勢脅迫到秦家為兒媳,實際作為她的僕役使喚。
1918年,秦德君13歲時,正在萬縣警備隊任職的二哥秦仲文把其帶到萬縣上了半年女子初級師範。暑假考取官費(那時四川每縣招兩名官費生),秦德君便獨個兒千里跋涉,去成都四川省立女子實業學校上學。
1919年,秦德君在成都參加“五四運動”,秦德君也拿起筆,奮力批判舊社會,呼呼男女平等。在《學生潮》上,寫過一篇《我的黑暗家庭》,《國民公報》和《川報》上登載過以“秦文駿”為筆名寫的《要求女子參政》。此外,秦德君也成為四川第一個剪髮的女子。當時正是北京大學開女禁,招收女學生的時候,秦德君寫信給北大校長蔡元培,要求進北京大學。蔡元培回信説:“女子實業學校學生,恐怕未必合格。”不料這封信被學校當局查獲,藉機將秦德君開除。
1920年初,秦德君與同學共三人從成都到重慶,由吳玉章安排住在《新蜀報》創始人陳愚生家中。在即將赴北京尋找李大釗,請他幫助聯繫去俄國的前一晚,秦德君被《新蜀報》編輯穆濟波強姦。5月到北平後,秦德君跟隨陳愚生,在陶然亭租住兩間廂房,為李大釗、鄧中夏惲代英高君宇等人的革命活動做掩護任務。同年,迫於生計,同穆繼波同居。穆繼波在北京一所中學教書,秦德君租住在景山附近的房子,但兩人關係惡化。後期,秦德君隨李大釗到上海工作。
1922年,秦德君任上海平民女學校工作部部長。7月,隨李大釗等人到杭州參加少年中國學會杭州大會。同年,在鄧中夏等人的幫助下,考入東南大學教育系體育科。
1923年春,秦德君加入中國共產黨,鄧中夏主持入黨儀式。
1925年“五卅運動”後,為保護秦德君等人免遭軍閥迫害,組織決定派其到陝西省立女子模範中學和省立女子師範學校擔任體育教員,以教書為掩護,繼續做黨的秘密工作。
1927年春,秦德君負責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政治部下轄的女子宣傳隊的工作。此外,還擔任西安市婦女協進會主席,負責婦女工作併兼任陝西省立女子模範學校校長。大革命失敗後,秦德君同黨失聯,輾轉奔赴上海,改名“徐舫”。
1928年7月初,在陳望道的幫助下,秦德君同茅盾離開上海赴日本求學。1930年4月,回到上海。秋季,秦德君回到四川。1931年春,秦德君被劉湘任命為第二十一軍司令部參議官。1934年10月10日,秦德君同劉湘的參謀長王心衞結婚。四年後,王心衞病死。
1938年初,在董必武的建議下,秦德君在重慶幫助郭春濤組織“東方文化協會”,不久,二人結婚。
1945年10月,秦德君擔任“三民主義同志聯誼會”中央常務監察。
解放戰爭時期,秦德君在上海從事國民黨軍隊策反工作,不幸被捕,遭受嚴刑拷打仍未屈服。1949年5月,秦德君被國民黨法庭判處死刑,但隨着上海解放,秦德君倖免於難。
1949年8月,第一屆全國政協會議籌備會期間,秦德君被宣佈為叛徒,在國民黨監獄中有出賣組織的行為。1950年,組織對秦德君做出“沒有出賣組織”的正式結論,安排其在教育部工作,並在第二屆到第七屆政協中,一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
1951年,秦德君申請恢復黨籍,未果。
1959年,秦德君到中國歷史博物館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間,秦德君遭受迫害並被關入秦城監獄,直到1976年才出獄。 [4] 
1999年1月12日,秦德君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 [3] 

秦德君人物事蹟

襄助茅盾創作《虹》
1928年7月,秦德君與茅盾一起乘船東渡日本。當時秦化名王芳,茅盾化名方保宗,兩人志趣相投,相愛結合,在日本京都共同生活了近兩年時間。居日期間,秦德君向茅盾介紹了其好友胡蘭畦的曲折人生道路。胡早年入黃埔軍校,組織過上海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去過德、法、英和蘇聯,見過蔡特金和高爾基,還坐過希特勒的女牢。胡蘭畦頗有傳奇色彩的史實激起了茅盾的創作激情。茅盾以胡蘭畦為生活原型,塑造了女主人公梅行素的人物形象。1929年4月,茅盾開始創作長篇小説《虹》。在寫作過程中,秦、茅兩人通力合作,於當年7月擱筆,只完成了全書的三分之一。《虹》1~3章刊登於《小説月報》第26捲上,作者署名為M·D。全書於1930年3月由上海開明書店首次出版。 [8] 
秦德君與茅盾 秦德君與茅盾 [8]
奄奄一息進醫院 病房裏迎曙光
1949年5月17日,化名胡亞平的秦德君化妝成一個貴婦人。她準備於當天下午4點半前,從福履里路(今建國西路)的息村,到拉都路(今襄陽南路)102號,聯繫鎮守吳淞要塞的國民40艘炮艇海軍人員起義的事情。秦德君剛走上馬路,潛伏等候的特務一哄而上,兩支槍分別對準她的胸膛和太陽穴,把她押送到福州路上海警察局。
一羣惡魔氣急敗壞,用毛巾塞進秦的嘴巴,又矇住她的雙眼,捆住她的手腳,再剝去外衣,亂拳像雨點般打來。他們又叫來一個高個子的女人,對秦進行全身檢查。在一無所獲的情況下,他們又一次進行摧殘,把秦德君赤身仰面綁在長板凳上,塞住嘴巴,一個人壓住她肋骨,用鐵釘釘她腳後跟,鐵夾鉗她手指。接着,他們又把秦德君綁住懸空吊起,用木棍、皮鞭抽打。秦德君渾身傷痕,兩條大腿腫得像一對高腳燈籠,但始終不吐半點機密。
5月22日,一輛急救車發出了悠長的悲鳴,從福州路上海市警察局馳進長陽路上的警察醫院。隨車的擔架上躺着一個血肉模糊、奄奄一息的女犯。“這是一個要犯,你們四天以內必須送回活人!”一個頭目吩咐完畢,隨急救車一溜似的走了。
5月25日,天空泛起了魚肚白,這是秦德君來到上海警察醫院的第四天,上午8時,院方照慣例為病房送來了黴米摻雜砂石、糠殼、稗子的“八寶稀飯”和夾泥土的雪裏蕻鹹菜。午飯時分,黃豆芽菜裏多飄上幾滴油花,廚房的老司務破例親自上樓收碗。他熱情地走到病牀邊,先後把秦德君、丁德華的牀鋪搬到牆角邊上,以防他們中流彈,他還説外面亂得很,蘇州河以北到提籃橋一帶正在進行巷戰。秦德君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神兵果然從天而降了嗎?正當秦德君和丁德華驚喜交集的時候,那個送開水的工人悄悄地説:“今天清晨4點,上海市區解放了!警察總局已被解放軍接收。但是還有一股從吳淞退下來的敗兵衝進了醫院,院長命令不準敗兵上5樓,他們還不知道這5層樓上還有你們兩個‘政治犯’呢!”
女護士也進來了,一改以往對政治犯兇惡的樣子,自動地把秦德君原來的衣服送了回來。還很和氣地説:“警察總局有電話來,很快有人來接你們回去。”秦德君點點頭。兩天來,窗外槍聲不斷,一直到26日晚上,才完全平靜下來。27日上午10時左右,一羣醫護人員進來,高聲呼喊:“提籃橋(監獄)上午9點宣佈解放!”秦德君激動地從牀上坐了起來,“我們盼望的這一天終於來到了!”
翌日,金色的陽光射進了特別的牢房,前來迎接秦德君的同志來到了警察醫院。首先進來的是四川老鄉、陳毅同志的好友胡蘭畦和人稱黃花崗第73“烈士”的徐鶴軒。胡蘭畦與秦德君緊緊擁抱,淚水交融。胡蘭畦激動地對秦德君説:“我們原聽説你已經被特務打死了,又聽説你被活埋,還聽説被槍斃了,我們正準備來尋找你的屍首呢……”身旁一位同志還插上一句:“要不是解放軍進兵神速,你可真正成了20萬美金的犧牲品!”胡蘭畦把秦德君背在背上,歡天喜地走出“牢門”,隨後被送到一位醫生家中養傷。 [8] 

秦德君家庭成員

父親秦家程(字湘雲)是清朝末榜進士秦家穆(字少伯)的親兄弟,人稱“二進士”。
秦德君兄妹六人,大哥秦希文、二哥秦仲文。
秦希文早年留學日本,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成員,1915年袁世凱稱帝時,把他抓去槍殺於北京菜市口刑場。
秦仲文本是成都高等學校畢業的。1919年投筆從戎,考進川北第五師何光烈所創辦的“軍官教育團”。後升至團長,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在川北雙江鎮領導兵變,成立四川工農紅軍獨立第一旅,為何光烈所忌恨,要殺他,他就率領他的一個旅開到重慶走馬崗。失敗後,他回忠縣城養病。1935年被劉湘劉文輝等人設計殺害。其有四女二子。長女秦良士配周成大(周雨寰),三女秦齊士配向懷聘,均為國民黨高級將領,解放前夕遠去台灣,長子瑞士亦隨同去台。二女志士,配黃士勳,為國民黨起義將領,四女秀士配中共黨員、教育工作者徐林;幼子傑士,為陝西省建二公司工程師。 [1] 
女兒秋燕(秦燕士)、 [5]  秋姮 [6] 女婿何維凌 [7] 

秦德君親友回憶

周康富:
1983年—1985年間,我在調查落實忠縣地下黨有關情況時,先後3次進京,找有關老領導、老前輩瞭解史料,查證事實。記得第一次是在1983年底,一個寒冷的日子,我們來到北京木樨地高大的樓房羣,幾經打聽,找到了秦德君前輩的寓所門房。我們説明來意後,門房的同志一個電話打到了秦老家裏。秦老聽説是家鄉來客,即回答“傳上來”。我們懷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叩響秦老家的門,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開門出來迎接。她那熱情興奮、笑容可鞠的神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緊張的情緒隨之消除。親人相聚,無話不談,可她詢問最多的是家鄉的變化、忠縣的建設,言語中透示出她對家鄉的無限深情。她對我們所提的問題一一作答,為忠縣一些黨史人物和地下黨活動情況,提供了許多珍貴的資料。後來我們請求她為忠縣黨史資料叢書《忠州風雲》扉頁題詞,她謙虛地説:“我對家鄉貢獻太少,我能説些什麼呢。既然家鄉的同志要我寫,我就只有從命了。”於是她欣然寫下“接過前人的火炬,為建設家鄉,振興中華而奮鬥”幾個鏗鏘有力的大字。當時,她雖已年近80高齡,但像仍有使不完的勁,仍要為“振興中華而奮鬥”。以後我們又還會面過一次,也都是令人難忘。 而今,這位三峽奇女、家鄉前輩仙逝了,我懷着無限深情慟悼,並向她表示:您的教誨我將永誌不忘。我雖年近古稀,但也要像您一樣人老心紅,晚霞生輝,為建設家鄉振興中華再作貢獻。 [2]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忠縣委員會學習文史工作委員會,文史資料選編  第1輯  忠縣文史,,1990,第79-83頁
  • 2.    周康富:《憶秦德君》,《忠州報》1999年3月27日,第3版
  • 3.    《秦德君同志逝世》,《人民日報》1999年2月3日,第4版
  • 4.    秦德君,劉淮著,火鳳凰 秦德君和她的一個世紀,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02,第3-201頁
  • 5.    秦德君,劉淮著,火鳳凰 秦德君和她的一個世紀,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02,第54頁
  • 6.    秦德君,劉淮著,火鳳凰 秦德君和她的一個世紀,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02,第146頁
  • 7.    秦德君,劉淮著,火鳳凰 秦德君和她的一個世紀,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02,第216頁
  • 8.    徐家俊:《秦德君:從死囚牢裏走出的女革命家》,《浦江縱橫》2017第11期,第40-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