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巴巴鯢

鎖定
秦巴巴鯢是脊索動物門兩棲綱有尾目小鯢科、巴鯢屬的動物。
犁骨齒列呈二短弧形,內枝略長於外枝,每側有齒7~10枚;具前頜囟;無唇褶;體側有肋溝13條;肺短小,後端僅達第二、三肋溝部位;雄鯢頭部、體背及四肢背面無小白刺。 [1] 
拉丁學名
Liua tsinpaens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兩棲綱
有尾目
小鯢科
巴鯢屬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3] 
中文學名
秦巴巴鯢
水生陸生
兩棲
野生馴化
野生
瀕危等級
易危
可信度
3級可信度

秦巴巴鯢形態特徵

全長:
雄鯢全長119~142mm,頭體長62~71mm
頭:
頭部扁平呈卵圓形,頭長大於頭寬
吻:
吻端鈍圓,吻稜不顯
鼻孔:
鼻孔略近吻端,鼻間距大於眼間距
眼:
眼適中,眼徑約與眼間距等大
唇褶:
上、下頜:
有細齒
舌:
舌大,橢圓形,兩側遊離,前後端粘連於口腔底部,舌面上有許多細縱褶
口角:
口角達眼后角下方
犁骨齒:
犁骨齒列較短,呈“w”形,每側有齒7~10枚
頸褶:
明顯平直
軀幹:
略呈圓柱狀,背部略扁平
肋溝:
13條
前肢貼體向前:
達眼前角
前後肢貼體相對:
指、趾末端僅相遇
指、趾式:
指式:2>3>4>1;趾式:3>4>2>5>1
指、趾角質鞘:
指、趾端有淺棕色的角化層
掌、蹠突:
掌、蹠突各兩個,內側者略大,但均不明顯
尾型狀:
尾基部較圓,向後逐漸側扁,尾末端多鈍圓
尾鰭褶:
尾背鰭褶肥厚而平直,起自尾基部後段,隆起成嵴狀;腹鰭褶在接近尾後端才部位出現,尾末端鈍圓。
第二性徵:
雄鯢頭體及四肢上無白刺,肛孔前緣有一個淺色乳突。
皮膚、體色:
皮膚光滑,自眼后角至頸側有一條淺縱凹溝,略成弧形,在口角上方有一分枝彎向下方與口角處的短膚溝相交,頸側部位較為突出;咽喉部無縱膚溝。 生活時頭部棕褐色雜以少數金黃小斑;體、尾正中部位為金黃色與少數深褐色交織成的不規則雲斑塊,其兩側為深棕褐色紋;體側漸成暗黃綠色,至腹側為藕褐色,散以細白點。四肢背面及尾兩側均有淺色斑點。腹正中部位有一條縱長藍灰色紋。液浸標本金黃色部位為灰黃色,斑紋仍明顯。
卵:
卵呈圓形,卵徑5mm左右,動物極淺灰色,植物極淺黃色。
幼體:
幼鯢體和四肢背面為淺藕荷色或棕黃色,背脊兩側有黑褐色斑或有點斑,體側為銀白色,尾鰭褶上有大小黑點;腹面乳白色;外鰓3對;指、趾末端有黑色角質層似爪狀。
表格內容來自: [1] 

秦巴巴鯢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2] 

秦巴巴鯢生境繁殖

生境:該鯢生活於海拔1770~1860m的小山溪及其附近,流溪水量小,坡度不大,水底多碎石,溪邊以草本植物和灌叢為主。 [1] 
習性:成鯢營陸棲生活,白天多隱蔽在小溪邊或附近的石塊下。成鯢主要捕食昆蟲和蝦類。繁殖期,雌鯢產卵袋一對,一端相連成“柄”,黏附在石塊底面,另一端漂於水中。卵袋長39~79mm,中段直徑10~11mm,其自然彎曲似香蕉狀形;卵粒單行排列在卵袋內,每一袋內有卵6~11粒,每一雌鯢產卵13~20粒。幼體全長達60mm以上時,外鰓逐漸萎縮至變態成幼鯢。 [1] 
繁殖季節:5月,6月。 [1] 

秦巴巴鯢地理分佈

陝西南部,河南西部,四川東北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