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大河

鎖定
秦大河,1947年1月出生於甘肅省蘭州市,冰川學家和氣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名譽主任 [1] 
1965年秦大河從武威第一中學畢業後,考入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1970年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和政縣第一中學任教;1978年調進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工作,同年7月考取蘭州大學地理系研究生;1980年碩士畢業後返回冰川所工作,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1990年3月3日抵達國際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科學考察終點,成為中國第一個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的人 [2]  ;1992年獲得蘭州大學博士學位;199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局長;2000年擔任中國氣象局局長、黨組書記;2002年擔任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4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8年任第11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同年獲得第53屆國際氣象組織獎,是第二位獲此獎的中國科學家;2009年擔任北京大學氣候變化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當選為美國氣象學會榮譽會員,同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2012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學術與出版委主任;2013年擔任中國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同年獲得沃爾沃環境獎 [3]  。2020年任華東師範大學世界地理與地緣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4] 
秦大河長期從事冰川和極地研究,長期參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評估報告的編寫 [5] 
中文名
秦大河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甘肅省蘭州市
出生日期
1947年1月4日
畢業院校
蘭州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中國氣候與環境演變
代表作品
秦大河橫穿南極日記
主要成就
2008年獲得國際氣象組織獎
2013年獲得沃爾沃環境獎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信    仰
共產主義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發表論文數量
256篇(截至2019年7月) [6] 

秦大河人物經歷

秦大河
秦大河(3張)
1947年1月4日,秦大河出生於甘肅省蘭州市,原籍山東省泰安市,他出生時,父母住在傍依着黃河的王家莊。
1953年秋天,6歲開始上小學,小學階段一共換了三所學校,一、二年級在蘭州小西湖附近的西競寺小學就讀,三、四、五年級轉到了蘭州軍區總醫院附小(現西湖小學),六年級時因為他父親所在的西北畜牧獸醫學院改為甘肅農業大學,舉家遷往武威黃羊鎮,他便轉學到了甘肅農業大學附小,一直到畢業。
1959年秋天,考入蘭州回民中學(現蘭州西北中學),因為家在武威,他第一次遠離家庭住校上學。
1962年夏天,初中畢業後準備升高中,由於父母不在蘭州,所以沒能報考蘭州地區的中學,而是考入武威一中 [7]  [32] 
1965年8月,高中畢業後考入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
秦大河 演講
秦大河 演講(12張)
1970年7月,大學本科畢業後前往甘肅省農宣隊和政縣分隊工作了3個月,同年10月被分配到甘肅省和政縣第一中學教數學(至1978年4月),他是全校有名的嚴厲老師,最後幾年他帶高中三個班的數學,150本作業本都親自批改,從不馬虎。
1974年,放暑假回家路過蘭州,來到了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拜訪施雅風謝自楚
1978年5月,被調進了中國科學院蘭州冰川凍土研究所工作,先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副所長、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副院長。同年7月,通過了研究生二試,考取了蘭州大學地理系碩士研究生,師從李吉均教授。
1980年10月,畢業獲得碩士學位後返回冰川所工作。
1983年,首次到南極考察。1987年,第二次到南極考察 [8] 
1989年7月,參加國際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科學考察,行程5986公里,中經南極點和“不可接近地區”,1990年3月3日抵達這次考察終點——蘇聯和平站,成為中國第一個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的人,並採集了800多個雪樣,特別是採集到南極洲“不可接近地區”內一套完整的珍貴冰雪樣品,填補了冰川學研究的空白,成為世界上唯一全部擁有南極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標本的科學家。
1991年1月,在蘭州大學地理科學系,攻讀博士學位。1992年12月,博士畢業。
1995年4月,擔任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局長(至2000年11月)。
2000年11月,擔任中國氣象局局長、黨組書記(至2007年3月)。
2002年,作為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他成功組織了IPCC科學評估活動,大力支持和推薦發展中國家科學家和年輕科學家參與IPCC評估報告的編寫(-2008年)。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4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同年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資源與環境學院(現中國科學院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成立,秦大河兼任學院院長 [9-10] 
2004年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親自在央視天氣預報播報台風路徑 2004年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親自在央視天氣預報播報台風路徑 [11]
2004年8月,遵照温總理要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指示,根據雲娜颱風的特點及動向,中國氣象局於2004年8月12日採取緊急行動,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決定利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之後的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時段,親自向廣大民眾播報雲娜颱風的登陸信息。 [11]  這是中國氣象局長首登屏幕播颱風。 [11] 
2007年,通過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組織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可行性論證會,冰凍圈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成立,秦大河擔任中心主任 [12] 
2008年3月,任第十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9月連任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10月28日,在人民大會堂,秦大河從世界氣象組織主席別德里茨基手裏接過五十三屆國際氣象組織(IMO)獎,是繼中國氣象學家葉篤正之後,第二個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
2009年5月,北京大學氣候變化研究中心成立,秦大河擔任中心主任。
2011年,當選為美國氣象學會榮譽會員。5月,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至2016年6月)。
2012年7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學術與出版委主任。
2013年5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13]  。10月21日,獲得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領域沃爾沃環境獎 [14] 
2017年2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項目“中國冰凍圈服務功能形成機理與綜合區劃研究”啓動,秦大河擔任項目首席科學家 [15] 
2020年1月,出任華東師範大學世界地理與地緣戰略研究中心主任。 [4] 
2021年5月9日,擔任西北大學榆林碳中和學院名譽院長。 [31] 
2023年5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授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首屆榮譽會士”。 [36] 

秦大河主要成就

秦大河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秦大河長期從事冰凍圈與全球變化研究,多次參加、主持南極、北極、青藏高原和中國西部地區的科學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許多創新性成果。積極參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IPCC)科學評估活動。主持《中國氣候與環境演變》和《中國西部環境演變評估》研究,產生廣泛影響,促進了我國與國際氣候變化研究工作的不斷進步,為推動全球變化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主持《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凝練出“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發展理念,為中國氣象事業的發展開拓了創新思路。 [16] 
秦大河院士是“中國徒步橫穿南極大陸第一人”,是首位獲得沃爾沃環境獎的中國科學家,該獎項是實踐環境科學領域的最高獎勵,被譽為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諾貝爾獎”。2022年,他還獲得國際地理聯合會最高榮譽獎。秦大河院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全部擁有南極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標本的科學家,而且創建了國際上第一個以“冰凍圈科學”命名的研究機構。 [35] 
  • 冰凍圈和全球變化研究
秦大河在冰凍圈和全球變化研究方面成績卓越並取得了大量創新性成果。他多次組織南、北極和亞洲腹地及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他曾徒步6000公里橫穿南極冰蓋進行科考,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科研發現和創造性成果,首次從理論上闡明雪的暖型、冷型和交替型密實化過程,建立了定量劃分標準。系統研究了南極冰蓋雪層內環境記錄,揭示了現代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發現了南極表層雪冰中NO3含量在極光卵區出現峯值的現象 [17] 
  • 參與IPCC報告編寫工作
秦大河自IPCC第三次評估報告起全面參與報告編寫工作,其中擔任第四次和第五次評估報告的聯合主席。IPCC第五次報告的第一部分“自然科學基礎”已於9月發佈。作為IPCC第四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他參與組織IPCC科學評估,推動了中國和國際氣候變化研究,並大力推薦青年科學家尤其是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科學家參加到IPCC評估報告的編寫中;作為世界氣象組織的常任代表,他高度重視氣象和水文之間的國際合作,有力推動了氣象事業在世界範圍內的進步。
2012年發佈的IPCC關於極端氣候事件評估特別報告,第一次從科學的角度提出了一直被公眾所質疑的理論:極端天氣和氣候現象在過去的50年裏變得越來越頻繁。這份報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明確指出了氣候變化和階段性極端天氣之間的聯繫,比如越來越廣泛的乾旱和熱浪氣候,以及地區性的風暴和降水。沃爾沃環境獎評審委員會認為該報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該項工作在努力構建和傳播有關人類活動影響了氣候重要科學結論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從而為人類必須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8] 
  • 科研項目&成果獎勵
截至2017年,秦大河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部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項目;獲得國家和省部委科技成果獎8項,其中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二項,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四等獎各一項 [13] 
承擔項目
時間
項目名稱
備註
2017年01月-2021年12月
中國冰凍圈服務功能形成機理與綜合區劃研究
主持,國家級
2016年01月-2017年12月
冰凍圈科學發展戰略
主持,國家級
2016年01月-2017年12月
2022年北京冬奧會雪冰條件保障的科學、技術問題及風險管理
主持,部委級
2016年01月-2017年12月
氣候變化背景下北極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問題評估
主持,部委級
成果獎勵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來源
2014
青藏高原冰芯高分辨率氣候環境記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19] 
2007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成員
諾貝爾和平獎

1997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1997

國家自然科學獎三等獎

1996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 論文著作
截至2019年,秦大河獨立和合作撰寫著作20多部,發表論文256篇,其中SCI論文56篇,研究成果被國際冰川學界著名教科書《冰川物理學》和Nature等SCI刊物引用207次(他引102次) [20] 
出版日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18.03
《氣候變化科學概論》
秦大河著
科學出版社
2017.08
《冰凍圈科學概論》
秦大河
科學出版社
2016.12
《英漢冰凍圈科學詞彙》
秦大河
氣象出版社
2016.12
《冰凍圈科學辭典》
秦大河
氣象出版社
2016.08
《呼倫貝爾國家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研究報告》
秦大河主編
中國社科出版社
2015.12
《中國天氣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與適應國家評估報告》
秦大河著

2015.11
《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與適應國家評估報告 中文版》
秦大河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15.03
《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與適應國家評估報告 英文版》
秦大河著
科學出版社
2014.01
《三江源區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秦大河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12.12
中國氣候與環境演變 2012》(共3卷)
秦大河主編
氣象出版社
2010.12
秦大河主編
氣象出版社
2010.11
秦大河主編
學苑出版社
2009.07
秦大河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09.05
李慧林,李忠勤,秦大河主編
氣象出版社
2009.01
21世紀的氣候》((英)威廉·伯勒斯編著)
秦大河,丁一匯譯
氣象出版社
2006.12
百年長望紀念涂長望同志百年誕辰》
秦大河主編
氣象出版社
2005.08
中國氣候與環境演變 上 氣候與環境的演變及預測》
秦大河著
科學出版社
2005.08
《中國氣候與環境演變 下 氣候與環境變化的影響與適應、減緩對策》
秦大河,陳宜瑜,總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04.11
秦大河,孫鴻烈主編
氣象出版社
2002.05
秦大河等主筆
新華出版社
2002.02
秦大河總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02.02
《中國西部環境演變評估 第3卷 環境演變對中國西部發展的影響及對策》
秦大河總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02.02
《中國西部環境演變評估 第2卷 中國西部環境變化的預測》
秦大河總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02.02
《中國西部環境演變評估 第1卷 中國西部環境特徵及其演變》
秦大河總主編
科學出版社
2001.02
秦大河,任賈文主編
科學出版社
1999.03
《青藏高原的冰川與生態環境》
秦大河等著
中國藏學出版社
1999
《喜馬拉雅山冰川資源圖》
秦大河主編
科學出版社
1998.07
《地學科學論述:可持續發展戰略探索》
秦大河主編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5
秦大河著
科學出版社
1995
《秦大河南極冰原萬里行 攝影集》
秦大河主編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5
《1990年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冰川學考察報告 中、英文本 1989-1994》
秦大河主編
科學出版社
1993.05
秦大河著
科學普及出版社
1990.12
秦大河著
敦煌文藝出版社
1991.03
《極地冰蓋中的氣候記錄》((英)羅賓主編)
秦大河等譯
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0.05
《我是秦大河 第一個橫傳南極的中國人》
秦大河著
甘肅少年兒童出版社
  • 參與會議
時間
演講名稱
會議名稱
2017-12-16
冰凍圈科學與世界地緣政治問題
第五屆地理學與中國全球戰略高層論壇
2017-12-02
氣候變化與低碳發展
中國生態文明論壇惠州年會
2017-11-20
氣候變化催生冰凍圈科學
中國自然地理學大會
2017-08-01
冰凍圈科學的發展
冰凍圈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研討會
2017-07-17
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全球和一帶一路地區為例
中巴經濟走廊減災學術研討會
2017-07-11
氣候變化科學與可持續發展
中非高等教育和技術國際研討會
2017-05-12
氣候變化及其影響——一帶一路地區為例
達沃斯全球風險論壇—巨災與經濟風險綜合防範國際研討會
2017-05-10
氣候變化科學的發展
國家減災委防災減災綜合論壇
2016-08-24
氣候變化及其影響
世界地理大學
2016-06-08
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
太湖世界文化論壇第四屆年會
2016-05-11
一帶一路與冰凍圈災害風險
一帶一路災害風險香山會議
2016-03-23
氣候變化科學與全球氣候治理
博鰲亞洲論壇“全球氣候治理的新格局”分論壇

秦大河人才培養

秦大河帶領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中國團隊為本科生主講通識課《氣候變化科學概論》,該課程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21] 蘭州大學 [22]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山大學 [23] 南京大學 [24] 北京師範大學等校開設。
2015年3月15日,全國政協委員秦大河做客新華網2015全國兩會特別訪談時表示,凡是人類在社會發展當中有益的正面的經驗,都要繼承。西方社會在1750年工業化以來,走了兩、三百年的道路,科普的科學技術和教育這個經驗是逐漸積累起來的。中國是新興國家,人口眾多,而且發展相對較晚,在短短几十年內能發展成這個樣子,實屬不易。秦大河指出,按照當前計劃,在2015年末的時候,中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能達到5%,相當於上個世紀發達國家80年代的情況,還是要做大量的工作,繼續努力。秦大河強調,提高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需要國家與個人的共同努力,他認為,從公民的角度來説,所有的知識分子、知識階層都應該做工作,包括醫務工作、科技工作者、教師,甚至科技幹部,都應該參與進來 [25] 

秦大河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參考資料
2022年
2021-2022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大獎
[34] 
2022年
2022年國際地理聯合會最高榮譽獎
[33] 
2013年
[26] 
2009年
科技部野外科技工作突出貢獻者
[27] 
2008年

2004年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3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地學部)
[16] 
1992年

1990年
[28] 

秦大河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來源
1990年8月-1995年7月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七屆)副主席

2003年3月-2008年3月

2008年3月-2013年3月

2006年10月-2014年10月

2011年5月30日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3年3月
[29] 
2015年2月
[30] 

中國科學院冰凍圈與環境聯合重點實驗室主任


國家氣候委員會主任


世界氣象組織中國常任代表


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冰川工作組主席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

秦大河個人生活

秦大河的父親秦和生是獸醫教育家和獸醫外科專家,在他出生前後,父親輾轉於陝西、甘肅、寧夏、北京等地,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所以,兄弟姐妹的名字都帶上了明顯的地理色彩,他的哥哥名叫秦大山;他的姐姐名秦愛寧;他的妹妹名叫秦愛蘭。
秦大河在武威一中上學時一位同年級但不同班的女生叫周欽珂,引起了他的注意。全年級幾次統考,周欽珂總是考得比他好,名次排在他前面。高中畢業後,周欽珂考取了蘭州醫學院,他考進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自然地理專業。大學快畢業時,兩人的關係才明確了。周欽珂看上了他的老實可靠。畢業後,他當時分到了省農村宣傳隊和政縣分隊,她也跟着到了和政縣。1971年,他被分配到和政縣一中教書,欽珂分配到和政縣醫院工作,那一年,兩人結婚 [7] 

秦大河人物評價

秦大河長期從事冰凍圈與全球變化研究,多次參加、主持南極、北極、青藏高原和中國西部地區的科學考察和研究,取得了許多創新性成果。積極參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業委員會科學評估活動。主持《中國氣候與環境演變》和《中國西部環境演變評估》研究,產生廣泛影響,促進了中國與國際氣候變化研究工作的不斷進步,為推動全球變化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主持《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凝練出“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發展理念,為中國氣象事業的發展開拓了創新思路 [16] (中國科學院評)
沃爾沃環境獎頒給秦大河主要有3個原因,一是因為他是非常傑出的氣候與冰川學家,世界聞名;二是他為中國的地理和氣候學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第三,秦大河為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佈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做出了重要貢獻 [14] (沃爾沃環境獎評委會主席威爾·斯泰芬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評)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