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城遺址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秦城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城西南約20千米處的溶江鎮境內,地處靈渠與大溶江交匯的三角洲上, [3]  是秦始皇修建靈渠、統一嶺南的屯兵遺址、軍事要塞,是五嶺之一越城嶺要塞的相關設施。 [6] 
秦城遺址分"大營"和"小營",北起馬家渡,南至靈渠口,東瀕靈渠,西臨溶江,縱約6千米,橫約2千米,總面積約12平方千米。其間尚存馬家渡、七里圩、太和堡等城垣遺址。整個遺址地勢平坦,兩邊高山綿亙,四面江流環繞,地理位置十分險要,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是宿營屯兵的最佳選擇。 [6] 
2006年5月25日,秦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秦城遺址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城西南約20千米處的溶江鎮境內
所處時代
秦至晉
佔地面積
約 12 k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172-Ⅰ-172

秦城遺址歷史沿革

秦城遺址是秦戍五嶺時所築。 [5] 
宋代之前,秦城被稱為越城;宋代開始,被稱為秦城。 [6] 
唐光化年間(898年—901年),馬殷引兵取桂州,靜海帥劉士政遣將王武屯兵秦城。 [5]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廣西省文獻委員會在興安古蹟採訪報告書中,分析過秦城遺址的形勢。 [3] 
1957年,廣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興安文物古蹟進行了調查。
1965年,進行全國第一次文物普查時,對秦城遺址進行了測繪。 [3] 
1990—1996年,廣西文物工作隊等對秦城城址之一的七里圩王城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勘探和三次考古發掘。
2013—2015年,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對秦城遺址的通濟城進行了二次考古發掘。 [3] 

秦城遺址遺址特點

秦城遺址位於越城、都龐二嶺的孔道間,也就是俗稱的湘桂走廊,其間地勢平坦,但四周高山綿亙,大溶江旁依而過,此外,背靠天險嚴關,是典型的防守要塞。遺址周長20千米,縱約6千米,橫約2千米,總面積約12平方千米。有“大營”和“小營”之分,戰壕、城垣、城門等痕跡仍舊曆歷在目。 [1]  “大營”部分馬家渡的“城牆堙子”只有一道,其餘三面均看不出城牆的痕跡,同樣地面和地下也沒有發現秦漢時期的遺物,夯築的年代也較晚,約在宋或以後。水街北端的數段牆垣沒有經過夯打,不是城牆遺蹟,為晚期築成的防洪堤堙,而且裏面包含的瓦片等物多為明清時期。“小營”部分的千家坪村、南江頭村不見城址的痕跡,也沒有秦漢時期遺物的發現,廖家村的城址被認為是唐代的黃巢城,而且地表也沒有發現任何城牆的痕跡,可能只是一處屯兵遺址。 [6] 
秦城遺址現存有四處,一處在馬家渡靈渠南岸至大園村東北1.5千米,現存從南到北板築殘垣一道。一處為通濟城位於七里圩王城東南約500米處,地處大溶江與靈渠相距最窄處,城呈長方形,南北長約900米,東西寬約450米,面積約45萬平方米。 [3]  [5]  一處在水街北端,位於大溶江與靈渠匯合處北面,只存數段土築殘牆。一處是七里圩王城,俗稱“王城”,面積約3.8萬平方米,王城用黃土夯築而成。四角修建有角樓建築,北牆、東牆還修建有馬面,北牆偏東設置城門一座,其他三面城牆無門。 [4]  西、南面為大溶江,城西、北部以及東部有土丘,地勢偏高,略有起伏;南部地勢偏低,較平坦。城內地勢西北偏高,東南偏低,城址範圍內大部分已闢為田地。城牆保存完整,東西長246米,南北寬156米,厚6—10米,殘高2—4米,城牆四角向外突出,北牆和東牆各有一處向外突出的台基。城外四周有寬10—20米的護城壕。 [5] 

秦城遺址文物遺存

秦城遺址七里圩王城

七里圩王城勘探 七里圩王城勘探
七里圩王城內發現多邊形夯土建築台基5處,出土了大量的陶板、筒瓦、鋪地磚、瓦當和水管建築材料,另有數量不多的陶、鐵、銅、石製作的生活用具、生產工具和兵器等。從城的建築形制、築城方法、出土遺物分析,七里圩王城約始建於西漢中期,廢棄於魏晉時期,為漢武帝平南越後所建的漢始安縣治。 [3] 

秦城遺址通濟城

通濟城勘探 通濟城勘探
通濟城的考古發掘發現柱洞、水井、水溝、灰坑、散水等遺蹟現象,以及範圍較大且較密集的瓦片堆積。出土陶製板瓦、筒瓦、瓦當等建築材料,以及陶、銅、鐵製生活用具、生產工具、兵器等遺物。發掘出土的遺物與七里圩王城有很大區別,絕大多數具有楚文化的風格,通過與湖南、湖北等地戰國時期楚墓或城址中出土的器物對比分析發現,通濟城出土的陶豆、盂、罐、鬲、鼎等器物,在陶質陶色、燒製火候、器物形態上與楚地所出幾乎一模一樣。另外,同時出土的還有一部分幾何印紋陶,這些陶器在紋飾和器物形態上也多屬戰國時期。出土的陶瓦也具有戰國時期的風格,特別是素面瓦當和飾同心圓紋的圓形瓦當、半圓形瓦當,多見於戰國時期。鐵、銅器的特徵也同樣屬於戰國至漢代初期。通過對地層堆積和出土的遺物分析,推測通濟城的年代約為戰國晚期至西漢初期,為秦攻嶺南時所築的秦城。 [3] 

秦城遺址歷史文化

  • 藝文
宋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卷十《古蹟門》中對秦城遺址有記載:湘水之南,靈渠之口,大融(溶)江,小融江之間,有遺堞存焉,名日秦城,實始皇發謫戍五嶺之地。北二十里有險曰嚴關,羣山環之,鳥道微通,不可方軌,此泰城之遺蹟也。形勢之險,襟喉之會,水草之美,風氣之佳,真宿兵之地。 [1] 

秦城遺址保護措施

2006年5月25日,秦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秦城遺址旅遊信息

  • 位置
秦城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城西南約20千米處的溶江鎮境內。
  • 交通
桂林市——西二環路——衡友線——秦城遺址
桂林市——桂林繞城高速——泉南高速——秦城遺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