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國剛

(中國科學院院士、半導體材料物理專家)

鎖定
秦國剛,1934年3月19日出生於江蘇南京,原籍江蘇崑山,半導體材料物理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1] 
秦國剛於1961年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  ;2008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3]  ;2013年獲得北京大學國華傑出學者獎 [4] 
秦國剛長期從事半導體材料和器件物理研究,在半導體中雜質缺陷、深能級、肖特基勢壘、納米硅/氧化硅材料體系發光、納米化合物半導體材料與器件物理和硅基有機半導體發光等領域做出系統、深入和創造性的研究成果 [1] 
中文名
秦國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南京市
出生日期
1934年3月19日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主要成就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性    別
原    籍
江蘇省崑山市

秦國剛人物經歷

1934年3月19日,秦國剛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原籍江蘇省崑山市。
1956年7月,從北京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之後在該系讀研究生,師從物理學家黃昆教授,研究方向為固體物理學。
秦國剛
秦國剛(6張)
1961年2月,從北京大學物理系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
1962年至1970年,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講師。
1970年至1979年,擔任北京大學漢中分校無線電系講師。
1979年至 1985年,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1985年,擔任北京大學物理系(2001年以後物理學院)教授。
1986年,被評為北京大學物理系博士生導師 [3] 
200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5] 

秦國剛主要成就

秦國剛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秦國剛在半導體雜質與缺陷領域研究中,最早揭示硅中存在含氫的深中心發現退火消失温度原本不同的各輻照缺陷在含氫硅中變得基本相同發現氫能顯著影響肖特基勢壘高度。測定的硅中銅的深能級參數被國際權威性半導體數據專著採用。在多孔硅和納米硅鑲嵌氧化硅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方面的研究中,對光致發光提出量子限制-發光中心模型,得到國際廣泛支持發現p型硅襯底上氧化硅發光中心電致發光現象,在此基礎上,設計並研製出一系列硅基電致發光新結構。所提出的電致發光機制模型被廣泛引用 [6] 
  • 學術論著
根據2020年4月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網站顯示,秦國剛發表合作SCI論文超過250篇 [1]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78年單晶硅中氫的行為和與氫有關的缺陷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一
2005年納米硅/氧化硅材料體系發光及其物理機制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一
2007年納米硅/納米氧化硅體系發光及其物理機制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7] 

秦國剛人才培養

  • 講座報告
2017年11月24日上午,秦國剛應邀到華南師範大學材料所,做了主題為《鈣鈦礦和疊層太陽電池》的主題報告 [8] 
2019年11月28日下午,由廣東院士聯合會與東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2019粵港澳大灣區院士峯會暨第五屆廣東院士高峯年會系列活動之一——秦國剛院士校園行講座在東莞市技師學院舉行。秦國剛為學院師生帶來《今日的半導體》主題報告 [9] 
  • 教育思想
作為博士生導師的秦國剛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出了名的。他規定每週至少與每個研究生討論一次科研工作,讓他們談談科研的進度,説説遇到的困難,及時給予他們指導與幫助。當他們走了彎路或是研究思路上出現大的偏差,他也會毫不客氣地及時指出。每週一、二上午的交流互動,使導師對研究生的檢查、督促和指導形成了制度。秦國剛一直告誡學生:“年輕時努力學習和創新能夠為一輩子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也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以後你的科研工作能有多大成就。”
在學術討論中秦國剛堅持認為導師和學生在學術上是平等的。他覺得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不僅能給學生帶來啓發,也會讓自己接觸到新的知識。所以有時談論一個問題,師生之間甚至會爭執起來。學生有一點創意,他作為導師就會大加讚賞,鼓勵學生超過他自己。他一向提倡學生要有獨立的思考,而不只是跟在老師的後頭。他以自己的成長經歷告訴學生要敢於挑戰權威,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創見,要有活躍的思想交流,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他在學生面前從不以學術權威自居,相反地,經常指出自己在學術方面的不足之處 [10] 
  • 指導學生
根據2020年4月北京大學物理學院網站顯示,秦國剛先後指導博士生和碩士生和博士後60餘名。博士生中金鷹獲第21屆半導體物理國際會議最佳青年論文獎和葉企孫物理獎一等獎,林軍獲葉企孫物理獎二等獎,2012年孟虎獲國家獎學金 [1] 

秦國剛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授予單位
2000—2001年度葉企孫物理獎中國物理學會
200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
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物理學獎)何梁何利基金會 [3] 
2013年國華傑出學者獎北京大學 [1] 

秦國剛個人生活

在秦國剛看來,科研與業餘愛好並不矛盾,當遇到難以攻克的問題時,適當的放鬆或許能給自己一點空間。聽古典音樂、欣賞中外繪畫、看歷史題材的書籍和電視劇都是他緊張工作之餘的消遣方式。歷史賦予他厚重,音樂賦予他靈感,他希望這樣能夠保持思維的靈敏,能夠較持久地進行科研 [10] 

秦國剛人物評價

秦國剛在科研崗位上奮鬥了半個世紀,他以極大精力投入到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的光榮事業中,為弘揚科學精神、傳承科學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始終懷着滿腔的愛國熱情,忠誠於黨和人民的事業。他秉承嚴謹求學的治學態度和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操,無私奉獻、嘔心瀝血、教誨提攜,為中國的半導體科學和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10] (北京大學評)
秦國剛教授教書育人,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 [3] (何梁何利基金會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