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啓榮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第五縱隊司令)

鎖定
秦啓榮(1903—1943),字向村,山東省鄒縣城關鎮北關人。畢業於山東工業學校和黃埔軍校第六期,深受蔣介石寵信,在1929年被派回山東,先後任國民政府山東省黨部執行委員,書記長,國民軍訓練處副主任。“七七事變”後,任冀魯邊區遊擊司令,旋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隊第五縱隊司令。1939年,在國民黨當局的指使下,連續向堅持抗戰的八路軍進攻,製造反共磨擦事件。先後製造了“太河慘案”、“雪野事件”和“淄河事件”等。1940年後任省府委員兼建設廳長、魯蘇戰區第三遊擊縱隊司令、魯南辦事處主任。1943年8月在安丘之戰中,被八路軍擊斃。 [1-2] 
中文名
秦啓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3年 [1] 
逝世日期
1943年8月 [4]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第六期
出生地
山東省鄒縣

秦啓榮人物生平

秦啓榮,字向村。山東鄒縣(今鄒城市)北關人。其家世代務農。秦啓榮童年時非常散漫,因此常受母親的處罰。16歲入小學讀書。1923年由省立師範學校畢業後,又考取省立工業學校,學習染織。1926年春畢業後,南下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六期,曾深得蔣介石賞識。未及畢業,即於次年7月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夏,到南京通過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畢業考試,被分配到陸軍大學國民黨特別黨部任幹事。1929年底,被派山東,任國民黨省黨部組織科長。不久之後,又任國民黨山東省執行委員會委員兼書記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中國進入全面抗戰時期。不久,秦啓榮被委任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魯北遊擊司令。秋末冬初,秦啓榮與朱永寶、劉夢仙在大金台旅館秦啓榮房間裏舉行了“大金台抗日先鋒三結義”,秦啓榮居長。從此,他們又掛起了“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別動總隊魯冀邊區遊擊司令部”的大旗,秦啓榮任司令,負責組織魯西、魯北國民黨地方武裝。年底,韓復榘撤離濟南,山東大部淪陷,秦啓榮所部益眾,乃呈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更名為別動總隊,秦任別動總隊第五縱隊司令,改編所部為9個梯隊。秦啓榮勢力進入發展的鼎盛時期。
1938年3月間,秦啓榮將司令部移至魯中山區重鎮田黃,其所部第九梯隊司令譚遠村乘日軍退走佔據萊蕪,組織起縣政府,任縣長。而在徂徠山起義基礎上建立的中共領導的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四支隊一部這時也正在萊蕪一帶活動。秦部為把持地方,屢與第四支隊搞摩擦。為打擊秦部的囂張氣焰,第四支隊決定進行反擊,於3月29日,未發一槍,巧取萊蕪城,俘譚遠村以下300餘人。秦啓榮得知此事後大怒,親率萬餘人,發兵萊蕪。為避免衝突,中共部隊主動撤出萊蕪城,並派王建青、徐子蔚去秦部聯繫談判。王、徐被秦啓榮扣押,拴入馬棚。雙方因此在萊蕪問題上陷入僵局,最終演變成4月22日的萊蕪鹿鳴山之戰。八路軍獨立一師受到損失,撤入泰安縣境。此即所謂“萊蕪事件”, “萊蕪事件”成了秦啓榮抗戰時期反共的第一次公開表演。
徐州會戰後,石友三部於6月間開進魯中山區,遂出現秦啓榮與石友三爭地盤局面。時國民黨中央已任命沈鴻烈為山東省政府主席兼省黨部主任委員,秦啓榮任省黨部執行委員兼魯中黨務指導員。沈鴻烈為與石友三爭奪魯中,遂將秦啓榮活動地區鄒縣、滕縣、曲阜、泗水、淄川、博山、益都、臨沂、泰安、新泰、萊蕪等11縣劃為山東省第十二區行政專區,以秦啓榮為特派員(後為專員)和保安司令,統轄該地區的黨政軍務。此成為秦啓榮政治生活中的一個轉折點。從此,他與石友三分庭抗禮,打亂了石友三統一魯南軍政的計劃。後來,石友三發動“討秦戰役”,為秦啓榮所獲悉,率部南逃,被消滅了一部分力量。同年,蔣介石組成了三民主義青年團,並自任團長,將復興社成員轉入三青團。秦啓榮被任命為三民主義青年團山東支團籌備處主任、中央團部候補幹事,于山東各縣設立分團部。年底,沈鴻烈率山東省政府遷到魯南山區後,秦啓榮遂與沈鴻烈合為一體。沈鴻烈選定沂水東里店為山東省政府駐地後,隨後於1939年2月對山東省政府進行改組。秦啓榮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委員兼山東省政府建設廳廳長。從此,他儼然一副地方黨政軍大員氣派了。但他貪得無厭,得隴望蜀,野心勃勃地窺謀山東省政府主席一職。他大力宣揚魯人治魯,排斥湖北佬沈鴻烈。山東淪陷後,復興系秦啓榮在山東就佔了優勢。
1939年3月,他指使其第四梯隊司令王尚志,在博山、益都兩縣邊界的太河鎮,伏擊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通訊營,殘殺該支隊政治部主任鮑輝、團長潘建軍及其他幹部10餘人,製造了震驚全國的“太河慘案”。8月上旬,秦啓榮又親率所部9個梯隊,襲擊駐萊蕪縣雪野鎮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司令部,幹部戰士傷亡20餘人,製造了“雪野事件”。8月中旬,他又指使所部軍隊圍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第四支隊駐淄河流域的部隊,製造了“淄河事件”。
此間,秦啓榮以“曲線抗戰”的名義,指使陳三坎充當日本漢奸隊,專門和共產黨的抗日武裝搞“摩擦”,並以原秦啓榮的直屬大隊長劉光甫為先鋒。
1940年1月,秦啓榮所部被國民黨魯蘇戰區總司令部整編為第三縱隊。1941年春,秦啓榮到重慶參加國民黨中央訓練團受訓,因其反共積極,受到蔣介石的公開獎勵,並批准每月撥給他補助費2萬元,做整軍之用。
1942年國民黨山東省政府改組,牟中珩任主席,秦啓榮仍任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1943年1月,一直擔任山東省政府警衞部隊的吳化文第四師降日,秦啓榮事先得悉,未能阻止,遂自請辭去軍職。1943年春,三民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重慶舉行,秦啓榮缺席被選為中央幹事。此後,魯蘇戰區國民黨五十一軍、五十七軍及山東省政府均撤離山東,遷往安徽阜陽,秦啓榮仍留山東,任“山東省政府魯南辦事處主任”。為立足魯南,他與地方勢力乃至投敵部隊聯絡,初設駐地於莒縣王家溝,隨即移駐已投敵之厲文禮駐地安丘輝渠。8月6日,他召集省黨部委員趙季勳、牟尚齋、第八區專員張天佐及厲文禮等高級官員參加會議。當夜,適值八路軍發起討厲(文禮)戰役,魯中區、濱海區部隊各一部進襲輝渠,厲文禮特務團大部被殲。秦啓榮率其衞隊與八路軍對峙至7日晨,在突圍時被八路軍擊斃。 [3] 

秦啓榮主要事蹟

秦啓榮反共摩擦事件

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確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針之後,秦啓榮積極行動。以他與沈鴻烈為首的國民黨頑固派加緊策劃“反共”、 “限共”陰謀,從軍事、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壓制共產黨領導的山東抗日武裝。他忠實執行蔣介石、國民黨的政策,專與共產黨、八路軍作對,繼續製造國共摩擦,不斷製造襲擊八路軍山東部隊的流血事件。同年3月,他指使其第四梯隊司令王尚志,在博山、益都兩縣邊界的太河鎮,伏擊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支隊通訊營,殘殺該支隊政治部主任鮑輝、團長潘建軍及其他幹部10餘人,製造了震驚全國的“太河慘案”。秦啓榮還在其司令部召開了祝捷大會,同時向復興社中央拍電告捷。 “太河慘案”發生後,秦啓榮遭到共產黨的嚴厲譴責和軍事上的反擊,在山東國民黨內部也普遍受到批評和指責。中共對秦啓榮、王尚志的反共罪行進行了揭露和抗擊。4月10日,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對一切頑固分子的無理進攻,要進行堅決反擊。17日。張經武、黎玉通電全國,揭露秦啓榮堅決反共、破壞抗戰,製造太河慘案的罪行,呼籲全圍主持正義,嚴懲禍首。從此,山東地區國民黨在整體上日趨反共,國共關係以“太河慘案”為轉折點由合作走向對立。
8月上旬,秦啓榮又親率所部9個梯隊,襲擊駐萊蕪縣雪野鎮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四支隊司令部,幹部戰士傷亡20餘人,製造了“雪野事件”。8月中旬,他又指使所部軍隊圍攻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三、第四支隊駐淄河流域的部隊,製造了“淄河事件”。 [3] 

秦啓榮秦啓榮之死

1943年7月,國民黨山東省黨部委員、魯蘇戰區挺進第三縱隊司令兼魯南辦事處主任秦啓榮率少數衞隊隊員及省黨部機關部分人員,由臨朐潛入安丘王家溝村,企圖託庇於偽厲文禮部,控制其殘部武裝,繼續反共反人民。秦系山東頑固勢力的代表,早在1939年就製造了“太河慘案”等事件,殺害革命幹部數百人。為進一步開闢莒沂安根據地,打擊山東的反共核心,中共魯中軍區決定拔掉這個釘子。
是年7月24日,魯中軍區一團在團長李福澤、政委王一平的率領下,由沂水縣箭灘出發,當晚包圍了秦部駐地王家溝。一營擔任主攻,很快打垮了國民黨省府機關,打傷、斃、俘敵人500餘名,繳獲槍支、彈藥、電台等大量物資。因秦外出未歸,沒有抓獲。王家溝戰鬥後,秦率殘敵躲往辛莊子,受偽厲文禮部胡鼎三特務團保護。魯中一團得悉確切情報後,8月6日傍晚從沂水縣官莊出發,次日拂曉包圍了胡團團部所在地,先以偵察班為前導,捕獲敵人哨兵,接着二營發起主攻,其它連隊配合,很快攻入村內,激戰兩小時,全殲守敵。在戰鬥中秦啓榮被擊斃,從其屍體上搜出銅製私章1枚,派克鋼筆和左輪手槍各1支。 [4] 

秦啓榮歷史評價

1939年9月16日毛澤東在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中,稱秦啓榮和張蔭梧“是兩位磨擦專家”,“秦啓榮在山東,簡直是無法無天,和漢奸的行為很少區別”,目的在於揭露國民黨內反共頑固派破壞抗日的罪行,必須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反對反共頑固派。 [2] 
參考資料
  • 1.    張貴卿.城關鎮志.濟寧:山東省濟寧市新聞出版局,1993:225
  • 2.    張佔斌,蔣建農 主編.《毛澤東選集》大辭典.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3.第558頁.
  • 3.    王志民.山東重要歷史人物 第7卷.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254—257
  • 4.    李守民主編;山東省安丘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安丘縣誌.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