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南鎮

鎖定
秦南鎮,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地處鹽都區中部,東與郭猛鎮交界,南與尚莊鎮、大縱湖鎮相連,西、北與學富鎮接壤,東北與龍岡鎮毗鄰,距鹽都區人民政府25千米, [2]  區域總面積114.92平方千米。 [6]  截至2019年末,秦南鎮户籍人口為72910人。 [6]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設秦南區,以駐地命名;1984年,由秦南鄉改為秦南鎮。 [2]  截至2020年6月,秦南鎮下轄5個社區、27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磚橋社區人民東路5號。 [2] 
截至2019年末,秦南鎮有工業企業253個,其中規模以上2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8個。 [6] 
中文名
秦南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
地理位置
鹽都區中部
面    積
114.92 km²
下轄地區
5個社區、27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磚橋社區人民東路5號
電話區號
0515
郵政編碼
22402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蘇J
人    口
72910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秦南鎮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設秦南區,以駐地命名。
1958年,改為秦南公社。
1983年,改為秦南鄉。
1984年,由秦南鄉改為秦南鎮。
2001年,中興鎮併入秦南鎮。
2010年,北蔣鎮併入秦南鎮,原中興域劃入學富鎮。 [2] 

秦南鎮行政區劃

秦南鎮區劃沿革

2000年,義豐鎮陳立村(現亭湖村)劃入秦南鎮。
截至2011年末,秦南鎮轄虹橋、磚橋、虹園、遠景、厲民5個社區,亭湖、鳳翔、南環、賀家驛、關陳、孫夥、三河、秦北、美滿、東方紅、秦興、燈塔、富康、寶奎、千秋、涇口、南蔣、雨生、楚九、江窯、盛花、紅瀝、合興、隴尖、福泉、盧村、童成27個行政村;下設149個村民小組。 [2] 

秦南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秦南鎮下轄5個社區、27個行政村:磚橋社區、虹橋社區、虹園社區、遠景社區、厲民社區、亭湖村、鳳翔村、南環村、賀家驛村、孫夥村、關陳村、三河村、燈塔村、秦北村、美滿村、東方紅村、秦興村、富康村、寶奎村、千秋村、涇口村、南蔣村、雨生村、楚九村、江窯村、盛花村、紅瀝村、合興村、隴尖村、福泉村、童成村、盧村, [3]  鎮人民政府駐磚橋社區人民東路5號。 [2] 

秦南鎮地理環境

秦南鎮位置境域

秦南鎮地處鹽都區中部,東與郭猛鎮交界,南與尚莊鎮、大縱湖鎮相連,西、北與學富鎮接壤,東北與龍岡鎮毗鄰,距鹽都區人民政府25千米, [2]  區域總面積114.92平方千米。 [6] 

秦南鎮地形地貌

秦南鎮地處裏下河平原,地勢平坦。 [2] 

秦南鎮氣候

秦南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氣温13.9℃,1月平均氣温0℃,極端最低氣温-8℃(2008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氣温27.5℃,極端最高氣温40℃(2009年7月10日);平均氣温年較差27.5℃;生長期年平均195天,無霜期年平均220天,最長達228天,最短為206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280小時,年總輻射1.8千卡/平方釐米;0℃以上持續期270天(一般為3月20日—12月15日);年平均降水量815毫米,最大雨量1323毫米(2002年),最少雨量412毫米(2006年)。 [2] 

秦南鎮水文

秦南鎮境內河道屬裏下河流域,主要河道有蟒蛇河、朱瀝溝、紅九河、中心河等7條,總長度214千米,河網密度2.8千米/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蟒蛇河,從涇口至燈塔流經境內涇口、寶奎、千秋、東方紅、燈塔等村,長22千米,流域面積3.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2立方米/秒。 [2] 

秦南鎮自然災害

秦南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暴雨等。暴雨災害年均發生1—2次,主要發生在6—7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3年7月3日。 [2] 

秦南鎮自然資源

2011年,秦南鎮有耕地10.34萬畝,人均1.15畝。 [2] 

秦南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秦南鎮總人口有9008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418人,城鎮化率43.7%;總人口中,男性46806人,佔51.96%;女性43280人,佔48.04%;18歲以下11182人,佔12.4%;19—35歲20192人,佔22.4%;36—60歲39326人,佔43.7%,61歲以上19386人,佔21.5%;以漢族為主,達8.98萬人,佔99.7%。2011年,秦南鎮人口出生率6.84‰,人口死亡率5.63‰,人口自然增長率1.2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67人。 [2] 
2017年末,秦南鎮常住人口為76223人。 [4] 
截至2018年末,秦南鎮户籍人口為74599人。 [5] 
截至2019年末,秦南鎮户籍人口為72910人。 [6] 

秦南鎮經濟

秦南鎮綜述

2011年,秦南鎮實現生產總值26.8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5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5.5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7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9.4:58.2:32.4。2011年,秦南鎮財政總收入8250萬元,比2010年增長25%,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4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0%。 [2] 
截至2018年末,秦南鎮有工業企業395個,其中規模以上2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3個。 [5] 
截至2019年末,秦南鎮有工業企業253個,其中規模以上2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8個。 [6] 

秦南鎮農業

秦南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秦南鎮生產糧食9.3萬噸,人均1032千克,其中小麥5.3萬噸,水稻4萬噸。秦南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秦南鎮生豬飼養量8.6萬頭,年末存欄2.9萬頭;羊飼養量3.7萬隻,年末存欄3.0萬隻;家禽年飼養量559萬羽。 [2] 

秦南鎮工業

秦南鎮初步形成了以機械、服裝、電子、體育器材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秦南鎮擁有工業企業412家,職工2.3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8億元,比2010年增長10%。擁有全國馳名商標6個,省優產品8個。 [2] 

秦南鎮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秦南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50億元,比2010年增長20%;各項貸款餘額47億元,比2010年增長20%。 [2] 

秦南鎮社會事業

秦南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秦南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756人,專任教師43人;小學2所,在校生2123人,專任教師95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34人,專任教師3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秦南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3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8.3%,比2010年增長1.9%。 [2] 

秦南鎮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秦南鎮有文化藝術團體3個;電影院1座,座位800個,年放映198場次,觀眾達1.32萬人次;有文化站1個,公共圖書室4個,藏書5.3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83人。秦南鎮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夕陽紅、俏夕陽腰鼓隊等,其中夕陽紅腰鼓隊多次參加比賽並獲獎。截至2011年末,秦南鎮有體育場地32處;100%的城市社區和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32%;有廣播喇叭180只,通響率100%。截至2011年末,秦南鎮有線電視用户數為4200户,其中數字電視用户300户,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2] 

秦南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秦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個;設病牀43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4.8張;專業衞生人員112人,其中執業醫師26人,執業助理醫師54人,註冊護士42人。2011年,秦南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萬人次。 [2] 

秦南鎮社會保障

2011年,秦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89户,人數123人,支出13.5萬元,月人均91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3人次,共支出1.0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125户,人數1304人,支出99.15萬元,月人均63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8人,支出90.8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415人,支出236.55萬元;農村醫療救助8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719人次,共支出14.61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54人次,支出15.4萬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87萬人。 [2] 

秦南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秦南鎮有郵政網點2個;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12個,固定電話用户1.1萬户,電話普及率70%;移動電話用户6.8萬户。 [2]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秦南鎮有自來水廠14座,鋪設幹線水管980千米,生產能力1.18萬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740千米。 [2]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秦南鎮有11萬、22萬千伏變電站(所)2座,有主變壓器268台。2011年,秦南鎮售電量累計完成6486.56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8%,供電可靠率100%。 [2] 
  •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秦南鎮有公園3個,公園面積5.6公頃,園林綠地面積4.1公頃,其中公共綠地3.2公頃,綠化覆蓋率45%。 [2] 

秦南鎮交通運輸

秦南鎮有鹽徐高速、233、331省道過境;國家級航道朱瀝溝、蟒蛇河橫貫東西。截至2011年末,秦南鎮有縣鄉(鎮)級公路16條,總長65千米;開通公交汽車線路2條,運營總里程達332千米;有公交運營車輛24輛,出租車56輛,有汽車站1座。 [2] 

秦南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秦南鎮又名秦南倉,因積穀糧倉而得名。 [2]  相傳元朝末年,元朝丞相突兀為淹沒農民起義軍,扒開洪澤湖高家堰壩,洪水吞沒了裏下河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秦南也渺無人煙。朱洪武建都南京後,從蘇州閶門移民到該地落户。移民中以秦、譚兩姓為主,一度時期取名為秦譚莊。明朝嘉靖年間(1522年至1566年),由於官府在此設過幾十間大糧倉,附近幾十裏的農民均到該地糙米交糧。倉庫對門有八丈左右的大碼頭,歷史上稱倉缺口。此後,人們因秦氏大户,加上南有糧倉,故命名為秦南倉,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隨着時間的推移,人口的增長,人們習慣稱“秦南倉”。

秦南鎮地方特產

  • 秦南水牛肉
秦南水牛肉是秦南鎮的特產。秦南水牛肉集幾百年的加工經驗,採用上乘的水牛,運用正宗哈氏傳統工藝和獨特配方煮制而成。相傳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哈氏回民移居該地,從事水牛肉宰殺加工,其加工工藝逐漸在該地傳開。

秦南鎮榮譽稱號

2020年7月29日,秦南鎮被全國愛國衞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 [1] 
參考資料
  • 1.    全國愛衞會關於命名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縣城)的決定  .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引用日期2020-08-14]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侯學元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江蘇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4年7月:1027-1028.
  • 3.    秦南鎮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12-02]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169.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173.
  • 6.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