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代書法

鎖定
據漢代許慎 [1]  《説文解字·序》説秦代有八種書體, 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仔細研究,其中五種是指書體的應用場合。如刻符用於古代調兵遣將,蟲書用於幡信,摹印用於印章,殳書用於兵器,署書用於門榜或封簡,都是指應用於不同場合的書體,在書體上並無太大的差別。秦代實際只存在大篆、小篆隸書三大類書體,秦統一全國後,實行 書同文 ,統一整理六國篆書為小篆,作為官方公佈的規範書體,秦代刻石是最標準的小篆書體。另外在秦代日常書寫的書體,並不是像秦刻石那樣標準的小篆書,而是一種比較草率的體方筆直的篆書,已接近於隸書,這在秦代的權量詔版上的銘文和1975年在湖北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簡中都可以見到,現在稱它為秦隸,是民間日常使用的書體,也是小吏公文上奏所使用的書體。
中文名
秦代書法
時    期
類    型
書法
書    體
八種

秦代書法秦代石刻小篆

中國書法發展的角度看,代是以小篆光耀史冊的。所謂小篆當以刻石為代表。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鞏固統治,加強影響,他帶丞相李斯和百官巡視各地,刻石記功,以頌揚他廢分封、立郡縣、統一中國的歷史功績,從而留下了珍貴的代刻石,相傳為丞相李斯所書。秦始皇東巡刻石多已殘毀佚亡,今所存者僅《泰山刻石》、《琅玡刻石》,雖已殘毀,但篆面目尚存,而《嶧山刻石》、《會稽刻石》等均為後人翻刻,僅存字形格局,而神意俱失。《泰山刻石》也稱《封泰山碑》,是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字刻石。
刻於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內容是歌頌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功績,頌辭144字,二世詔78字,共計222字。李斯手書。碑石四面環刻,書體為小篆。今存10字,字形結構長形整一致,運筆流暢飛動,轉折處柔和圓勻,風格優美,生動有力。
《琅玡台刻石》刻於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秦始皇下泰山南登琅玡山所刻,今藏中國歷史博物館。四環刻,剝蝕嚴重,僅存兩面13行86字。代書法家楊守敬在《平碑記》評價道: 嬴秦之跡,唯此巍然;雖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氣自在,信為無上神品。 以上諸碑皆為丞相李斯書寫的小篆,充滿雄強渾厚之氣。筆畫停勻,提筆疾過,圓渾而遒健,筆法若玉箸,所以後人又稱其為 玉箸篆.它結體平穩,上密下疏,沉着舒展。這類風格的篆書非常適合於莊重嚴肅的場合。
秦刻石上的小篆比《石鼓文》、《秦公簋》上的籀文簡化,並且結束了戰國六國文字混亂的現象,統一了全國的書體。
除刻石之外,秦代小篆還銘刻在秦虎符上。如《陽陵虎符》,銘文是極精美的小篆,筆道圓勻,筆力雄健,對稱均衡,結法謹密,更兼字畫錯金為之,燦燦光,眩人眼目。《新郪虎符》也是筆道圓融,結體嚴密,字體風格屬於秦系文字,精美異常。

秦代書法秦隸

所謂隸書,就是將篆書圓轉的筆法改為方折的筆法,而且在結體上更加簡化。關於隸書的發,有這樣一個傳説。相傳代有一個叫程邈的獄吏,因得罪始皇而下獄,在獄十年中,他把篆書簡化,變圓形為方形,變曲筆方筆,從而創造出一種新的書體——隸書。不過,程邈個人創造隸書的説法恐怕難以成立,更多的可能性是初剛完成統一,國家事務異常繁多,國家的下級吏員因使用篆書,字畫多,書寫速度慢,不能滿足當時社會的需要,於是便產生和創造了一種較篆書更為簡易、書寫速度更快的書體,由於主要行用於 徒隸 一類的下層吏員,因此稱為隸書。程邈可能是在隸書的創造和書寫上取得較高成就的人物。所能看到的代日常通行的書體,雖然仍屬篆書結構,但筆法中已含有隸書的筆意,體方筆直,已接近隸書了,被稱為隸。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秦隸有兩類:一是代權量、詔版上的銘文。
那是代統一度量衡的量器和刻有皇帝發佈統一量器詔令的鐵版,其書體基本上是小篆,不過它每字作方形,用筆方折,因其目的在於實用,書寫似不經意,大小不一,字形長方,縱有行而橫無列,參差錯落,自然模實,奇趣多姿,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還有在瓦當上的小篆都帶有方折體勢,與詔版書法相合。二是代竹木簡。1975年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1100餘枚墨書竹簡,其書體是典型的秦隸,約為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五六年間的遺物。仍存小篆的形體,改篆書的一些偏旁為隸書寫法,用筆上的波磔挑筆已初具形態,起筆重而露鋒頓筆,收筆出鋒。結體偏方,字體厚重,其簡寬僅半釐米,但字體飽滿,筆小氣壯,有大字渾厚之象,足見作者駕馭毛筆能力的高超和精到。

秦代書法秦代書家

代湧現了一些著名的書家,在書法上頗多發,現在介紹幾位重要的書家。
李斯(?- 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楚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從荀卿學帝王術,後入仕於秦始皇兼併六國,以李斯為丞相。李斯善寫大篆,後省改大篆創小篆書體,筆法也極精妙。張懷瓘在《書斷》一書中稱讚: 斯小篆入神,大篆入妙,畫如鐵石,字若飛動,作楷隸之祖,為不易之法。 代諸名山碑璽銅人上的書法大都出自李斯之手。李斯也頗為自負,傳説他曾説: 吾死後五百三十年當有一人替吾跡焉。 曾書寫《蒼頡篇》。曾與趙高胡毋敬共同參與省改大篆創制小篆的工作,並有突出的貢獻。
程邈:字岑,下邦(今陝西西安南)人。傳説他在獄中創造出隸書書體,秦始皇大為讚賞,釋放出獄,委任為御史,下層吏員多使用他所創制的書體書寫公文。今天看來,書體的創造單靠一人是很難奏效的,應該説程邈只是在總結、規整和完善民間早已流傳和使用的隸體上取得了突出成就的書家。
胡毋敬:本為櫟陽獄吏,後為太史令。博識古今文字,與李斯趙高共同省改大篆成為小篆書體,作《博學篇》。在創制小篆並使之規範化的工作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另外他還著有《史籀篇》。
趙高:秦始皇時為中車府令二世時為郎中令,後拜為中丞相。曾是秦始皇少子胡亥的老師,書寫有《愛歷篇》,在創制小篆並使之規範化的工作中做出了一定成績。精於篆刻,在書法篆刻上都有較高的造詣。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