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秦仁昌

鎖定
秦仁昌(1898年2月15日—1986年7月22日),男,江蘇省武進區人。植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生前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1-2] 
秦仁昌1925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林學系林科;1924年—1925年任東南大學理學院生物系植物學助教;1926年—1927年任中央大學理學院生物系植物學講師;1927年—1932年,任南京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植物部主任;1945年—1948年任雲南大學生物系和森林學系教授;1955年—1979年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6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1]  [8] 
秦仁昌畢生致力於蕨類植物研究,是中國蕨類植物學的奠基人,是中國蕨類學之父。 [1]  [8]  [40]  早年創建了廬山森林植物園;領導雲南金雞納和橡膠宜林地勘察和育苗造林工作;修訂發表了中國蕨類植物系統。 [1]  秦仁昌共出版了《中國蕨類植物圖譜》《中國蕨類植物科屬志》等專著和翻譯書15本。 [8]  [15]  [23]  先後獲荷屬印尼隆福氏生物學獎 [1]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7]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4]  [6] 
中文名
秦仁昌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武進
出生日期
1898年2月15日
逝世日期
1986年7月22日
畢業院校
金陵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性    別

秦仁昌人物生平

秦仁昌出生與早期經歷

秦仁昌1929年在南京留影 秦仁昌1929年在南京留影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2月15日,秦仁昌出生於江蘇省武進縣農村。 [29] 
民國三年(1914年)—民國八年(1919年),在江蘇省第一甲種農校學習林業。 [29] 
民國八年(1919年)—民國十四年(1925年),在南京金陵大學林學系林科學習,半工半讀,畢業獲學士學位。 [8] 

秦仁昌工作經歷

民國十三年(1924年)—民國十四年(1925年),秦仁昌任東南大學理學院生物系植物學助教。 [8] 
民國十五年(1926年),任中央大學理學院生物系植物學講師;同年訪問香港植物園標本館。 [8] 
民國十六年(1927年)—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任南京中央研究院自然歷史博物館植物部主任。 [8] 
民國十八年(1929年)—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進入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植物學博物館學習深造,期間訪問了瑞典、德國、法國、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標本館,並在英國皇家植物園標本館和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工作。 [8]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任靜生生物調查所研究員兼植物標本室主任。 [8]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和其他中國植物學老前輩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植物學會,被選為副理事長。 [8]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創建靜生生物調查所廬山森林植物園並任主任。 [8]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創建靜生生物調查所云南麗江植物工作站並任主任。 [8] 
1982年,秦仁昌在家中工作 1982年,秦仁昌在家中工作
民國三十年(1941年),任農業部麗江金沙江流域國有林區管理處主任。 [8]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任雲南大學生物系和森林學系教授兼主任。 [8]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任雲南省建設廳農業改進所所長。 [8] 
1950年—1954年,任雲南省農林廳林業局副局長,期間領導並計劃雲南省金雞納和橡膠宜林地勘察及育苗造林工作。 [8]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1955年—1979年,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兼植物分類與植物地理學研究室主任。 [8] 
1978年修訂發表了1954年設計的中國蕨類植物系統,被中國各標本館採用。 [1] 
1979—1986年,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顧問。 [8] 

秦仁昌人物逝世

1986年7月22日,秦仁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 [8] 

秦仁昌主要成就

秦仁昌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56年,秦仁昌(右)在新疆考察期間 1956年,秦仁昌(右)在新疆考察期間
秦仁昌從1923年到1928年,他調查研究了江蘇南京、浙江南部、安徽南部、湖北西部、青海、甘肅、內蒙古、廣西及廣東等地的植物,實地考察和採集了大量標本,探索蕨類植物的特性與生長條件,並對標本進行鑑定。
1934年,秦仁昌去江西廬山創建森林植物園,引種栽培了中國國內外植物7000多種,研究闡明瞭這羣植物的發育系統和親緣關係。1938年他在雲南建立了廬山植物園麗江工作站,進行蕨類植物調查研究和採集。
1940年,秦仁昌對“水龍骨科”進行了研究,把100多年來囊括蕨類植物80%的屬和90%種的混雜的“水龍骨科”劃分為33個科249個屬,清晰地顯示出了它們之間的演化關係,解決了當時蕨類植物學中難度最大的課題,被稱為“秦仁昌系統”。
1955年,秦仁昌對蕨類植物分類和進化的細胞學、配子體形態學、孢粉學以及人工雜交實驗等進行了研究,開展結合蕨類植物分類的形態解剖和細胞學等實驗研究,使中國的分類學研究從單純的標本觀察擴大到形態、解剖、孢粉、細胞、生態、植物地理、古植物和栽培利用等多學科的綜合研究。 [8] 
  • 學術著作
秦仁昌專著《中國植物誌(第二卷)》 秦仁昌專著《中國植物誌(第二卷)》
截至1986年7月,秦仁昌共出版專著和翻譯書15本。 [8]  部分著作信息如下:
出版時間
著作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30年
《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1930年 第1卷》
秦仁昌
[31] 
1934年
《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第2卷》
秦仁昌
靜生生物調查所 [32] 
1936年
《中國與印度及其鄰邦產鱗毛蕨屬之正誤研究》
秦仁昌
靜生生物調查所 [35] 
1958年
《中國蕨類植物圖譜-第五卷》
秦仁昌
科學出版社 [33] 
1959年
《中國植物誌第二卷》
秦仁昌
科學出版社 [16] 
1978年
《植物學拉丁文 上》
(英)斯特恩(W.T.Stearn)著;秦仁昌譯
科學出版社 [37] 
1980年
《植物學拉丁文 下》
(英)斯特恩(W.T.Stearn)著;秦仁昌譯
科學出版社 [36] 
1988年
《秦仁昌論文選》
秦仁昌
科學出版社 [34] 
1991年
《中國蕨類植物科屬志》
吳兆洪,秦仁昌
科學出版社 [15] 
2011年
《中國蕨類植物圖譜》
秦仁昌
北京大學出版社 [23] 
  • 主要論文
秦仁昌共發表論文160多篇,以下為部分論文。 [8] 
論文名稱
作者
刊載於
發表時間
喜馬拉雅——東南亞水龍骨科植物的分佈中心
秦仁昌
雲南植物研究
1979年4月2日 [30] 
中國石松科的分類(一)
秦仁昌
雲南植物研究
1981年4月2日 [21]  [30] 
中國石松科的分類(二)
秦仁昌
雲南植物研究
1981年10月1日 [18]  [30] 
中國石松科的分類(四)
秦仁昌
雲南植物研究
1982年10月1日 [19]  [30] 
寬帶蕨屬——中國水龍骨科的一個奇特的新屬
秦仁昌; 武素功
雲南植物研究
1980年4月1日 [30] 
中國石松科的分類(三)
秦仁昌
雲南植物研究
1982年7月2日 [30] 
新疆阿爾泰山的植物區系、植被類型和植物資源
秦仁昌
科學通報
1957年2月15日 [30] 
四川南川金佛山蕨類植物新種(二)
秦仁昌; 劉正宇
植物研究
1984年9月30日 [22]  [30] 
人誤研究的歷史和發展
秦仁昌,吳兆洪
journal of systematics\&\evolution
1985年 [20] 
中國-喜馬拉雅山區的網眼瓦葦羣的正誤研究
秦仁昌; 林尤興; 武素功
雲南植物研究
1983年4月2日 [17]  [30] 
浙江蕨類植物新種
秦仁昌; 張朝芳
植物研究
1983年10月1日 [30]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30年
第五屆國際植物學會 [8] 
英國
  • 科研獎勵
時間
獲獎項目
獎勵名稱
1940年
水龍骨科的自然分類
荷屬印尼隆福氏生物學獎 [1] 
1989年
中國蕨類植物科屬的系統排列和歷史來源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7] 
1993年
中國蕨類植物科屬的系統排列和歷史來源
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4]  [6] 

秦仁昌人才培養

  • 編譯叢書
1981年,83歲的秦仁昌教授帶領年輕科技人員從事蕨類研究 1981年,83歲的秦仁昌教授帶領年輕科技人員從事蕨類研究
為了中國植物分類學工作者能更快成長,秦仁昌翻譯了80多萬字的《植物學拉丁文》一書,編譯了《現代科技辭典》和《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的植物學部分,審改了《韋氏大辭典》中植物學部分的譯稿。 [8] 
  • 講授課程
在廬山植物園,秦仁昌講授“植物學理論”、“研究方法”、“拉丁文”、“英文”等課程。 [25] 
  • 培養成果
中國各地的蕨類植物學工作者大部分都是在秦仁昌的指導下成長起來的,他還培養了不少林業和植物學人才。如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武素功等。 [12] 

秦仁昌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1955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 

秦仁昌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33年
中國植物學會副理事長 [8] 
1951年—1957年
植物分類學報》第一屆編委會委員 [10] 
1953年
中國植物學會昆明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長、理事 [13] 
1954年—1959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8]  [14] 
1955年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8] 
1955年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8] 
1957年
1957年—1979年
《植物分類學報》第二屆編委會委員 [10] 
1958年
新疆綜合考察隊植物組組長 [8] 
1959年
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秘書長 [5] 
1959年—1964年
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8]  [14] 
1964年—1975年
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8]  [14] 
1979年—1982年
《植物分類學報》第三屆編委會主編 [10] 
1979年—1986年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顧問 [8] 
1982年—1989年
《植物分類學報》第四屆編委會顧問 [10] 

國際植物學會分類和命名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8] 

國際植物學會蕨類植物學小組成員 [8] 

印度蕨類植物學會名譽會員 [8] 

秦仁昌人物評價

秦仁昌(中)指導學生開展研究工作 秦仁昌(中)指導學生開展研究工作
“秦仁昌院士是蕨類植物學之父,中國植物分類學的拓荒者。”(中國花卉協會蕨類植物分會會長張憲春評) [3] 
“秦仁昌不僅是中國蕨類學之父,也是世界蕨類學之父。”(國際蕨類學會主席亨尼普曼在紀念秦仁昌誕辰90週年大會上評) [24] 
“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秦仁昌不知疲倦地為中國在科學的進步中贏得了一個新的地位。”(美國蕨類植物學權威科潑蘭特評) [8] 
“秦仁昌是中國蕨類植物研究的‘開山鼻祖’。”(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綜合辦公室副主任黃瑞蘭評) [26] 
“他(秦仁昌)對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評) [39] 

秦仁昌人物紀念

  • 新屬命名
秦仁昌雕像 秦仁昌雕像
1927年,植物學家陳煥鏞發表的秦氏紫荊,嵌入了他的學生秦仁昌的姓氏。 [11] 
20世紀60年代,秦蕨屬乃英國蕨類植物學家霍爾通為紀念植物學家秦仁昌,而以秦姓命名的金星蕨科植株最為高大的一個屬。 [9] 
  • 秦仁昌雕像
深圳仙湖植物園植物學家雕塑園,匯聚了十位中國植物學家的雕像,秦仁昌雕像位列其中。以此弘揚前輩先賢們的科學精神,讓科學家的風采激勵世人。 [27-28] 
  • 秦仁昌院士誕辰120週年學術研討會
2018年9月,秦仁昌院士誕辰120週年學術研討會在南京林業大學召開,會議由掛靠於中科院植物所的中國花卉協會蕨類植物分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蕨類植物保育委員會和中國植物學會蕨類植物專業委員會(籌)主辦,南京林業大學和江蘇省中科院植物所(南京中山植物園)聯合承辦。來自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以及中科院植物所、昆明植物所、華南植物園、上海辰山植物園、仙湖植物園等全國37個單位的92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3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