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秘(mì或bì)是一個漢語漢字,為漢語三級字,部首為礻部,規定僅用於姓氏中。 [1]  [5-6] 
中文名
拼    音
bì,mì
部    首
[2] 
五    筆
PYNT
倉    頡
IFPH
鄭    碼
WSWM
外文名
mysterious, secret, abstruse
注    音
ㄇㄧˋ,ㄅㄧˋ
四    角
33204
總筆畫
9 [2] 

文字源流

秘和秘
二字為正異體字關係,秘為正體字,秘為異體字 [7]  ,今國家標準以禾部“秘”為正體字,示部“秘”為次用字,規定只用于姓氏中,其他之意均由“秘”所承擔。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mì ㄇㄧˋ
1同“秘”。
2姓氏
其它字義
bì ㄅㄧˋ
◎ 同“秘”。 [1]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兵媚切,音賁。《説文》神也。《徐曰》秘之言閉,秘不可宣也。《廣韻》勞也,密也,藏也。《史記·孝文紀》秘祝之官。《注》秘祝移過於下,國家諱之,故曰秘。《前漢·劉向傳》詔向領校中五經秘書。《注》言中以別外。《班固·兩都賦》校理秘文。
官名。《唐書·百官志》秘書省監一人,又秘書郞三人。
姓。《西秦錄》有僕射秘宜。
《字彙補》𤰞吉切,音必。《郤正釋譏》無遠不至,無幽不悉。挺身取命,幹茲奧秘。 《正字通》從示從必。俗從禾作秘,譌。 [2] 
説文解字
神也。從示必聲。兵媚切 [3] 
説文解字注
()神也。魯頌閟宮有侐箋曰。閟、神也。此謂假借閟為也。從示。必聲。兵媚切。古音在第十二部。質櫛韻。 [3] 

方言集匯

◎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 bi4 [台灣四縣腔] bi5 [客英字典] bi5 [海陸豐腔] bi5 [梅縣腔] bi5 [沙頭角腔] bi5[東莞腔] bi5 [寶安腔] bi5
◎ 粵語:bei3
◎ 潮州話:bi3 [4] 

音韻推導

上古音系
字頭(重定向至“秘”)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擬音
註解
mpriɡs
注俗字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註解
兵媚
脂B開
至B
去聲
三等
開口
脂B
去六至
pi
pi
pji
piɪ
pɣiɪ
pɯi
pji
bi4
piih
pyh
密也神也視也勞也又姓西秦録有僕射宜俗作秘兵媚切十五
蒙古字韻
字頭
八思巴字
八思巴字(修正)
八思巴字(其他形式)
音譯
音譯(修正)
音譯(其他形式)
擬音
聲調
註解
ꡎꡟꡠ
-
-
bue
-
-
puɛ̆
去聲
-
中原音韻
字頭(重定向至“秘”)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四呼
寧繼福
註解
齊微齊
齊微
去聲
齊齒呼
pi
-
洪武正韻牋
字頭
小韻
反切
韻目
韻部
聲調
兵媚
二寘
去聲
分韻撮要
字頭
小韻
聲母
韻母
韻部
聲調
註解
第三幾紀記
陰去
參考資料